为什么二次元不能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
链接:
来源:知乎。
版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了这么多回答,发现大部分都是巧妙的伪装,完全背离了题主的初衷,那我就从题主的角度来说一个正常的回答吧。
首先我要告诉题主,严格来说初音未来、蕾恩卡、洛天依以及所有这些基于声音数据库的虚拟偶像都不应该被称为虚拟偶像。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涉及到本质问题。
在定义领域,偶像其实是艺人自我角色的异化。偶像卖的不是艺术产品,甚至不是工业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偶像卖* * *情怀,这是粉丝的意愿。他们通过与粉丝建立联系,营造粉丝与偶像共同创造奇迹的氛围,并通过这种奇观为自己的行为寻找意义。
典型的例子有48系的大选,LL集团的口号“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橙色”,都体现了偶像消费粉丝的好感。
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固定人格,没有故事线的V族虚拟偶像,并不符合偶像的定义。因此,近年来,业内也出现了一些要求规范名称的声音。我们都把V族的虚拟偶像称为“虚拟歌手”。
了解了这些,我再来说说题目本身的问题。题主问“为什么虚拟偶像得不到主流文化的认可?”但是举例子的时候提到初音未来是不对的。
初音未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风靡全球,被研究了n多次。无论是和lady gaga开演唱会,还是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唱,还是唱那首连我妈都会哼的葱歌,初音未来在现实世界的影响力早已突破边际,把好多明星甩出十条街。
但除了初音未来,其他虚拟歌手在Erthorn的核心用户中拥抱自己也是不争的事实。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为什么其他虚拟歌手没有得到主流文化的认可,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其他虚拟偶像火不起来。原因很多,我就分开来说。
第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虚拟歌姬的流行本质上是音库系统的出现和粉丝文化的爆发,初音未来已经走到了这条路的顶峰。
之前说过,初音未来等虚拟歌手都是依靠V的音库系统。所以初音未来的火爆背后,本质上是音库系统的火爆。作为ACG文化的发源地,日本一直有着深厚的粉丝文化基础。音库系统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有才华的创作者无处施展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些创作者的作品为初音未来带来了名气,也通过初音未来的名字赢得了更好的未来。双方相互受益,共同打响了初音未来的招牌。但初音未来之后,互联网的发展给了创作者更多展示创作才华的渠道,唱歌成为了充分和不必要的条件。这样一来,其他以UGC(用户生成内容)为主要内容输出模式的虚拟偶像,就变得先天不足、弱势。在粉丝文化根深蒂固的日本尚且如此,更何况粉丝文化并没有一个成熟的中国市场。这从根源上决定了所有基于音库系统的虚拟歌手都在走初音未来的老路,永远不会超越她。
第二,电子合成音和主流审美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这一点其他朋友也有提到,就不赘述了。但其实也挺能理解的。毕竟,即使作为一个沉重的房子,我想知道当街道上到处都是电子合成歌曲时,世界是否在某个地方倒下了。
第三,商业盈利能力弱,资本对它的态度很暧昧。
说白了,其实虚拟歌手不赚钱。据我所知,一场线下演唱会就要几百万,再加上庞大的运营团队和全息投影设备的硬件成本。举办一场线下活动基本无利可图。可能有人会质疑,就算演唱会不赚钱,也有周边游戏等收入来源。但是真实情况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
比如前段时间日本某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初音未来出道以来的盈利为6543.8+000亿日元,年均盈利约5000万人民币。听起来很多,但是横向比较一下,初音未来的年收入只相当于AKB48排名第二的柏木由纪。而初音未来的人气如何?柏木由纪的人气如何?
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初音未来还是这样。其他虚拟歌手我就不多说了。不管怎样,洛天依已经哭了这么多年了。
而一个名气这么大,粉丝这么多的虚拟歌手,为什么不能把她的名气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消费诉求?这个我以后再说。我在这里提一下只是为了证明,没有人愿意花大力气去推广你这种赚不到钱的产品。人的审美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没有人愿意为你做一个产品的推广,自然会想到火。
第四,没有偶像属性,无法保持对粉丝的长期吸引力。
鱼唇的人类世界里,脑残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欧巴有多努力?”
对,就是这样。虽然听起来极其脑残,但也印证了我开头提到的,粉丝的消耗。
像洛天依、初音未来这样的虚拟歌手,在诞生之初都是作为一个载体出现的,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他们并没有自己独特的人物或者故事。粉丝在初音初音身上看不到“人性”的存在,或者说正是因为初音初音表现出了太多的“个性”,所以初音初音很难作为一个能陪伴粉丝,形象化粉丝努力的偶像而存在。
正因为如此,这些虚拟歌手及其粉丝的影响力实际上是微弱的,这将产生两个后果:
1.无法引导粉丝足够消费。
2.粉丝的粘性差
上面的商业能力环节我已经讲了第一点,第二点就不用我重复了,从初音未来这几年热度不断下降就可以看出来。
以上几点。是我对虚拟歌手的一些想法,可能不太对。如有错误,希望有好朋友交流。接下来的部分,我想说的是虚拟偶像,对,不是虚拟歌手,而是以偶像的形式对虚拟偶像的一些观察。
下面,我是画风的分割线。..........................................................................................
我不得不说,“埃特霍恩”这个词作为一个标签投入使用时非常有效,只是它偶尔会刺痛ACG球迷的心。有了这个法宝,很多机构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胡说八道了。
比如之前有机构发布报告,说中国二次元用户接近8000万,泛二次元用户3亿。
算上中国所有的年轻人,你只有3亿人吧?
但也正是因为有了更多类似这样的玄学背书,才让很多人重新燃起了对虚拟偶像的兴趣。没办法,毕竟想象中的市场空间很大。
在众多后来进入市场的虚拟偶像中,有很多只是玩玩看看的,也有一些是真的想赚钱后用初心为虚拟偶像找到一条长远发展的道路。
今天安利给你的是我一生的核心古迹女团——and 2 girls安图。
先给大家看一张图:
& amplt;img src = "/50/v2-AC 8c 54 cf 084 c 53 FB 9 Fe 5 f 1 c 98 F2 b 52 ca _ HD . jpg " data-caption = " " data-raw width = " 2100 " data-raw height = " 1312 " class = " origin _ image zh-l light box-thumb " width = " 2100 " data-original = "/v2-AC 88gt;
我给你一个视频链接感受一下:
凤凰引用官方PV
作为我人生的核心古迹女团,腿长胸大不言而喻,都是标配。真正让我觉得这家公司有野心,能做大事的,是它在没有使用音库系统的情况下,开发了一个叫xxxxxx的LiveAR技术(名字太难记了)。毕竟具体的技术原理我无法解释,但从呈现效果来看,这项技术达到了音库系统无法达到的效果:实时交互。
比如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我给偶像打电话的时候,到了安图,真的可以给偶像打电话了,好辛苦啊!
给你看一个广州CICF动漫展的现场实时互动图,画面中那个软软的可爱女孩是我大老婆留下的一首歌。
& amplt;img src = "/50/v2-0470492333534811959 FCC 24 e 85 e 2 aa 8 _ HD . jpg " data-caption = " " data-raw width = " 2880 " data-raw height = " 1920 " class = " origin _ image zh-light bo x-thumb " width = " 2880 " data-original = "/v2-04704920gt;
技术只是一方面。女团还专门找了齐灵石给自己做动画,找了一个“全职高手”团队,自己写故事背景和世界观。有见识的人听到七灵石和全职高手的名字就知道这两个团队有多牛逼了。
而且看了官方公告,这家公司明年要做IP游戏化。
我觉得我在下一盘大棋.......
从目前已经制作的内容来看,安图女团的所有运营都在向真人偶像的方向靠拢。无论是内容制作模式上的PGC趋势,还是商业的大蓝图,都与之前的虚拟歌手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也是我想说的最重要的一点:虚拟偶像未来的发展,在运营方式上必须符合偶像的本质和逻辑。
但遗憾的是,在目前国内的虚拟偶像市场,我只发现安图一家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至于其他的,我只能说一点,不管是移动妈妈,腾讯的涂山素素,杰伦的偶像化项目:
你们的头真的很铁~
干货私货都喂。最后,真心希望虚拟偶像以后能发展的越来越好。毕竟这个世界上,只有小姐姐的欧风才是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