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旅行
作为唯一的交通工具,自行车的性能非常重要。出发前应对机器各部件进行全面检查,并随身携带锤子、螺丝刀、气泵、扳手、钳子等常用修理工具,以及球头、内胎、闸瓦、车床、气门芯等备件。每天结束后,要认真检查汽车,及时解决问题。
一般来说,最佳角度是后倾5~10度的低座。运动量的安排要合理,保持一定的速度,切忌忽快忽慢。每2~3小时休息一次。想停就别停。
在特殊路况下行驶时,把握好车速尤为重要。鲁豫在浅水河、水坑、碎石时,不要习惯性减速,速度快容易顺利通过;在泥泞的道路上行驶,宜拆下前后翼子板,以免泥土堵塞翼子板与车轮的缝隙;下坡时,前后刹车都要捏紧。
夏天,如果遇到沥青融化的路,就避开。实在没办法,就先上土路,让车轮沾点黄土,防止粘着。
途中宿营时,营地要选择干燥背风的地方,附近要有水。在有村庄的地方过夜是个好主意。
骑行旅游对服装要求严格,尤其是裤子,最好大方一点。夏天穿背心内裤,阻力小,通风好。太阳帽和墨镜、雨具、床上用品、常用药品、照明设备、交通工具、地形图等。都是必须的东西。
现在有专业的自行车包,很好用。普通背包一定要系好。露营的时候,把东西放在可以被身体遮挡的死角,防止丢失。
~~~~~~~~~~~~~~~~~~~~~~~~~
长途骑行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硬件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选好车;进行必要的调试;准备常用工具;带上合适的衣物和必需品。其次,是关于骑行技术。
首先,选车。最好用27寸的平把全地形车,这是专门为长途自行车旅行设计的。车的前后都有车架,速度265,438+0,可承载65,438+050kg(包括骑手的体重),带可以根据路面和载重选择,从65,438+0.25到65,438+0.50不等(指粗细)。这种车目前在国内市场很难买到,不过有一些是私人从国外带回来的。全地形车可以换成山地车中的一种(设计时也考虑到了长途行驶的问题):26寸,265,438+0速度,65,438+020-65,438+050公斤,车带可选65,438+0.50-65,438+0.75,带后车架。如果要走柏油路,也可以用27寸的细粒旅行车,把手一般是弯的。带宽1.25,有后框。骑起来很轻便,适合负重少的长途旅行。
第二,调车。一般骑车旅游可以边骑边看。你是自由的,速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方便和舒适。按此要求分流。座位:将骑手的腋窝放在座位中间,用手触摸轮盘的轴,这是骑手正确的座位高度。车把和车座应该在同一水平线上,高度应该在半英寸之间。检查传动是否一致,前后刹车是否灵敏。你可以在前后内胎里放一些补漏液。如有漏气,应检查并拔出扎孔,将孔面向地面,气足时带子可自动补好。另一种方法是在内带和外带之间放一块厚帆布。1992年春天我放了一张画布,至今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这些工作都做完了,这车在路上就不会给你添麻烦了。
第三,工具。只要行前做好充分准备,车子调整正确,上路基本没有问题。以防万一,你还应该带一些与你选择的自行车相匹配的工具和零件。比如剪刀、小木锉、多用动手、旅行泵(可以装在车上)、胶水、切好锉好的小块橡胶,一个做内带,一个做外带,以备不时之需。
第四,服装。一般长途自行车旅行通常选择夏季,所以最好选择短的骑行服,这样的好处是紧身,不会有额外的阻力。骑行裤有皮垫或仿皮垫,耐磨透气。如果是雨季,当然少不了防雨装备。目前市面上有一种骑行服,既保暖又防风防雨。最适合去气候多变的地区,当然也比较贵。如果没有骑行衣,尤其是骑行裤,也可以穿光滑的高弹性短裤。直接接触身体,里面不穿任何衣服。经常磨的部位最好涂点凡士林之类的油。天气寒冷时,可在胸前衬一两张报纸,保温效果极佳。为了防风和防小飞虫,还应该戴骑行眼镜。无色,适合阴天;有色,可以防止阳光直射;还有浅黄色的,是为夜晚设计的。头盔,有些外国人旅行时喜欢戴,以防交通事故。其实自行车帽更实用,更舒适,更经济。骑行手套是为了防滑防磨损,看个人情况。脚套不仅可以帮助你有一个正确的姿势,还可以节省你的体力。当然,如果不会用或者不习惯,还不如不用,不然会造成紧张,反而不安全。
第五,骑。以上可以称之为硬件,骑行是软件,所以掌握正确的骑行技术非常重要。掌握骑行速度,做好嗅球准备。在干燥地区旅行时,可以在鼻腔涂抹一些凡士林油,避免鼻腔干燥,保证呼吸顺畅。如果你需要用嘴呼吸,那么你就是强壮或者疲惫。这个时候你要减速,调整变速器。上坡下坡的时候,用变速器的时候不要一下子换几个挡(不熟悉变速器的人经常用),这样会不舒服,更累。下坡可以放松,滑下来。如果太陡,速度太快,用后刹车减速。这不是紧急情况。不要一下子就把刹车锁死,否则你会失去很多东西。最后,在进行长途自行车旅行之前,最好利用假期在一两天内进行一些短途自行车旅行,以便逐渐适应。
~~~~~~~~~~~~~~~~~~~~~~~~~
骑自行车旅行是一个复杂的游戏,需要花很长时间做准备工作。即使确定了具体的出发日期,也很可能还需要一周的准备时间。
如果你想骑自行车旅行至少一年,坚持锻炼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你身体素质好,锻炼耐力和对气候的适应能力比较实际。我喜欢慢跑、爬山和洗冷水澡。我觉得对骑自行车长途很有帮助。如果你一个人骑自行车旅行,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首先要学习旅行的知识,然后制定骑行计划。计划的可操作性完全取决于未知出行数据的收集。收集的信息越多,计划就越具体。地图是最重要的资料之一。逛了几家有地图专柜的书店和北京地图出版社的门市部,买了十几本所谓最新版的国家或省级地图。(最好选择国道或者省道。只要仔细看各种版本的地图集,就会发现往往差别很大,尤其是公里数,所以要多买几个版本的地图集相互比较。要计算公里数,道路是否通达,一定要多查资料搞清楚,尤其是道路进入城市和离开城市的时候,分叉和死角最多,最容易出问题。如果不确定,一定要守口如瓶,问路。迹象有时不可靠。路上的标志都是为机动车设计的,很容易误导我们这样的非机动车驾驶人,会不小心骑到机动车道或者高速公路上。地图上没有标出许多与旧路平行的新路。如果没有人可以问路,新的道路上没有人和车,就像“聪明的休息”说的那样,走旧的更安全。旅行时最好只带地图上有用的部分。如果不忍心打开书,就抄清楚。一本厚重的地图册不会给你骑上坡带来什么好心情,地图等其他材料要防水。我用的是可以密封的透明文件袋。我每天都把想看的地图放在文件袋最外面的两面,不用到处翻找。注意,地图要根据行程编号,这也是骑行计划的一部分。然后就是需要规划更多的备用线路,这样会让你在实际情况下更加足智多谋。
自行车可能是你漫长旅途中真正的主角。一辆好车有很多标准。如果你骑的是长距离长载重的国内高速公路,像普通自行车、山地车、赛车一样骑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骑行的乐趣可能会少很多。更别说800元以下的普通自行车质量了。便宜的山地车车架很重,轮胎太厚。一般的山形花纹不适合道路的要求,摩擦系数大。骑久了,以山路的姿势骑行,会很累。虽然700C赛车很好骑,但它不能携带沉重的行李,也没有长挡泥板。除非你有后援。而且中国特色的国道、省道也不会放过赛车单薄的轮胎和车身,如果你喜欢不厌其烦的修车,带N套零配件,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有一种叫郊游车的车型比较适合,但是只有专业的自行车店才有。一般用于出口,非常适合长途公路骑行。野餐车实际上是山地车和赛车的混合体。车轮直径700C,比山地车还大,这样每一千公里内你膝关节的磨损就会少很多。轮胎厚度一般在35c-42c之间,比普通轮胎厚,但比山地车薄。实现负载、抗穿刺性和轻便性之间的相对平衡。外胎胎面花纹最好选择光滑的公路胎。如果装车后在路上突然刹车,山地车轮胎可能会因前轮刹车过紧而打滑。自行车前后轮都要装挡泥板,否则只有路面的积水才会弄脏你的骑行杯和后袋。另外,没有挡泥板的自行车也不美观。后排行李架要尽量结实,最好用防震螺丝刀。
买一个专门的自行车前包,后包一般是防水的,有反光条,贵重物品还是放在随身包里。有一种车把包可以装地图,很实用。把当天的里程、地图等信息放进去非常方便,甚至坐在车里不离开车把就可以看地图。还有德国产的自行车双肩包,特点是后面有支架,包和后面是分开的,不闷。虽然包包本身可以防水,但还是有荧光防水套,太贵了。但如果不去山区和非常干燥的地区,很少会背上带水袋的背包长途跋涉。一般车架上只有一个水杯架孔。我有幸买了一辆可以装两个水杯架的郊游车,因为一个水杯永远不够用。我一个杯子放开水,另一个可以放买来的饮料或者自制的葡萄糖盐水。骑水杯的时候买个带防尘罩的吸嘴比较卫生。野餐车也分男款和女款,大部分是男款车。有的还有前后减震,但是会增加车身重量,前后减震对于骑国道用处不大。如果更好骑,还可以换成西玛诺的椭圆轮盘,也不是很贵。汽车刹车,刹车片,刹车线都要进口的,质量好,国货怎么比都比不了。这些涉及生命安全的零件最好不要用不靠谱的没用过的没听过的牌子。最好把车把杆换成可调节的铝合金,反复调试到你的手掌、肩膀、腰部认为最不疲劳的高度。重量对长途骑行影响很大,所以车上的部件尽量用铝合金,比如车把、轮圈、车把、曲柄、支子。铝制行李架很少,有些野餐车上有。据说它们是外国商人制造的。质量好的塑料踏板和挡泥板也比金属的轻。
大声的电动扬声器更容易吸引走在路中间的无聊的人的注意。从你这边突然转弯的司机也需要按几下喇叭。骑行码表必不可少,它可以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也可以更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进度。最重要的心理作用是在你疲惫不堪,对未来感到无望的时候安慰你,让你知道距离预定目标还有多少距离和时间。不切实际的计划也是计算不准确的结果。不要用这样的计划来考验自己的心理和身体极限。一般码表中磁铁的磁力很小,很容易漏表。世界上磁力最强的磁铁也是中国制造的稀土磁铁。绝不会出现传感器更换后检测不到磁力的现象。一般较大城市的电子配件市场都有卖。我更喜欢用西曼诺的变速器。根据路况频繁换挡,对车对人都有好处。如果坡太陡,就得下车推。前后桥要快拆,进口质量好。不锈钢条板更适合南方潮湿的气候。好的链条不会让你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最好不要买十字形钥匙的车锁。大多数职业偷车贼都有一把由特殊钢制成的强力十字形扳手。有时候撬锁比用之字形钥匙撬锁更费力气,直接就能把锁芯撬开。如果带两把都在40元以上的锁,防盗性会更强。我一般用伸缩式硬锁和链式软锁。
汽车座椅不好选,太宽了腿部活动不便;太窄会很尴尬;太硬不舒服;长时间骑行太软时,海绵会填满臀部和座椅之间的所有空隙,从而压迫皮肤下的小血管。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汽车座椅是垂直凸起的。骑久了会感觉它在努力把臀部往两边掰,很不舒服。(还好没有痔疮)不知道其他汽车座椅是不是也这样。为了舒服吸汗,我也用过wing卫生巾,一般穿半天就湿透了。最好的办法是,骑车的时候换个姿势,停下来站着休息一下,一次不能少于十分钟,屁股会舒服一点。
除非万不得已,晚上尽量不要骑车。一是晚上国道没有路灯,二是对面的灯很刺眼,三是晚上机动车开得很快。万一发生交通事故,晚上路上人少,有利于司机逃生,不利于被救。虽然自行车前后大灯在隧道、桥洞下有时会感觉光线微弱,但还是要做好准备;可以在挡泥板、汽车包、背衣上加反光板、贴纸或布;好的自行车大灯大部分都是进口的,很贵,很多国产的尾灯很便宜;60元以上的便携泵,无论是推拉行程都是抽空气,一般都配有固定物;当人们离开自行车时,不要忘记取下打气筒和手表;“铁把手”可以使人俯卧骑行,减少风阻,但手会远离刹车,刹车太晚会有危险;付把手有刹车,但换成了一个坐回的姿势;可以在左把手上装个小反光板,买个凸面镜。平面镜没用。骑山路一般要带头盔。如果你没有旅行保险,那就每天把它们戴在头上,即使是在平坦的路上。虽然带太多水是很重的负担,但是如果骑了一天不能补充水分,一定要带水袋或者小水桶。炎热的夏天两杯水只够喝半天,但是国道沿线的小镇一般都有瓶装水卖,但是水袋一定要保持干净,防止被刺破。
夏天骑车的服装要用纯棉的,能及时吸汗,蒸发快,但不能太厚。太宽松的衣服只会带更多的逆风,却阻挡不了汗水往下流。职业服装比较贵,性价比有些不划算。目前还没听说有什么便宜的国货。鞋子一定要轻,最好是没有鞋带的,弄湿后踩在踏板上不会打滑。专业的自行车鞋太贵了。有些鞋子还有踏板锁,甚至还有单独的踏板,一般是赛车用的,为了抬腿蹬地时做功,旅行时一般不需要。你最好买个骑马手套戴上。骑久了,手掌会被压出血痕。有一种摩托车用的无指手套,非常实惠,比专业手套好用。还准备了一件南方专利设计的雨衣,特点是耳朵有洞,听力增强;胸前的防水比普通雨衣好;帽檐下还有挡风玻璃;非常实用。出行前一定要给车上车牌,用身份证复印几份。如果是一辆很贵的自行车,就给它拍张照。有些好车车架上有钢号,写下来。出门前,我用电脑雕刻的方法把血型、身份证号、联系电话、自行车号、相机机身号等等一些重要信息刻在塑料卡上,可以挂在胸前,也可以挂在钥匙链上,就像美军的身份识别卡一样,以备独自骑行时使用。我每次旅行都得买保险,立遗嘱。只有在这种心态下旅行,你才会清楚地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这也是对亲人的负责。目前北京的外资保险公司很少(因为国外这种个人旅游保险很多)。国内只有平安保险公司在网上有一种旅游险,但是只能在网上投保,一次只能去9个城市。只投保这些肯定是不够的,可以分段投保。我只取计划中的休息地点,因为即使中途发生了什么事,只要是在去保险地点的路上,保险就是有效的。投保时间也比计划的长,以防万一。我一般只先走单程保险,在返程点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行程后再走返程保险也不迟。
修车工具必不可少,其中补胎工具是最常用的。美利达有塑料套件,还不错。如果前后桥都是快拆的,就不需要带重扳手了;骑郊游车的话,最好带两个备胎。如果你在现场没有匹配的话,你应该备份任何可能经常发生故障的备件(如700C汽车条)。并带上加压罐装润滑油。高级进口配件质量好,一般不会坏,但坏了就不好修了。国货质量很难保证,但经常可以拿下来维修,但精力和时间成本可能比买进口的多。一般只有找不到修理厂的时候才修车。大部分人多的地方都有维修店,尽量不要自己修车。第一,你专心修车,没有时间打理自己的财产。第二,你修车的成本远远小于你消耗的能量,除非你是开维修店的。为了减少修车的机会,骑自行车的时候尽量挑干净平整的地方骑,也尽量减少自行车在日晒雨淋中的存放。好司机最基本的状态就是根据车况和路况提前减速,基本不用捏刹车,减少车的损失。还有,尽量不要让带行李的自行车掉下来。如果它倒了,你就不用起来再骑了。如果支子汽车坏了,停车时把自行车放下就行了。
各种药品也要带上。最好先学习一些外伤急救知识和一般用药知识。药物一般分为:1创伤急救敷料、消毒、灭菌、止血药物;2 .鼻腔、口服、呼吸和胃肠类药物;3感冒,镇痛药;4 .防暑、防寒、晒伤、烫伤、灼伤、蛇咬伤、晕船药物;5抗运动损伤药物;6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盐、干葡萄糖等营养素。准备一个防水防潮的包,放上急救和自己常用的药品,在方便的地方随身携带。其他药物也要放在防潮、防晒的容器中。可以在小商品市场批发一些带密封条的小防潮塑料袋,其他防潮物品也可以。如果从沿海骑自行车到高原,一定要做高原反应体检。有些人天生无法在高海拔地区生活。如果你不幸赶上,欣赏别人的高原游记是明智的。
气候也是对骑行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骑自行车最累的就是遇到逆风,完全可以耽误你以为自己为自己储备了很多体力的计划。因为快速骑行时的阻力,将近90%是空气阻力。如果赶上顺风,要提前修刹车。骑自行车最怕夏天中午的阳光和高原的紫外线。就算不中暑,也会露出好几层皮。骑自行车最危险的事情就是在雪地里骑车。比起撞车,骑到沟里,倒在平地上才是最幸运的事。下雨天骑自行车的时候,也要感到开心。感谢上帝,它没有制造更糟糕的天气,比如闪电和闪电。一般来说,骑三四天需要休息一天,也可以用来错开恶劣天气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