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好吧好吧。
中文名:沈阳药科大学
英文名:沈阳药科大学
建国时间
1931年
学校简介
沈阳药科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1931诞生于江西瑞金,是中国最古老的综合性药学大学。学校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教职工1202人。
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高等药学教育机构。设有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中医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基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药物合作研究中心、检测中心、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中心、药用植物园。
学校是国家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招收港澳台学生、外国留学生和国内高中生的机构。药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本科专业13个,高职专业8个,成人本科专业14个。本科教育有国家基础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药学是国家重点学科,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是省级重点学科。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现有研究生1879人(博士394人,硕士1485人),本科生5455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2002人,成人教育在校生7000余人。
学校聚集了很多专家学者。现有教授71人,副教授17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计划2人,入选和命名省级以上各类人才培养项目73人。建校76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3万名高级药学和药学人才,他们遍布祖国各地,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企业家和杰出的领导者。
学校学术氛围浓厚,科研工作深入扎实。在新药剂型设计与评价、创新药物的合成与筛选、中药与天然药物疗效的物质基础与质量标准、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药理毒理、药物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学校是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中心和沈阳国家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中医药三级实验室4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6个。六年来,承担各级科研项目330余项,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93项,申请发明专利264项,获得专利证书33项,获得新药证书71份,发表学术论文499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60篇,出版专著和译著145篇。仅在2006年,他就发表了65438篇论文。我校主办的《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和《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现已成为全国药学核心期刊。《亚洲社会药学》等三种国际学术期刊创刊于2005年。
学校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丰富的图书馆。拥有核磁共振谱仪、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现代化高精度设备,可用于教学和科研;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藏书65万余册(件),国内外重要期刊2300余种。目前已经建立了数字图书馆,使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科技信息。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已与国内部分知名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实现资源共享;与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
学校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办学精神,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正在药学教育领域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历史的发展
杨洋药科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
1931出生于中央苏区江西瑞金,原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转班;随后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41被命名为延安中国医科大学药学系。
1942独立为延安药校;解放战争时期转战东北(佳木斯),定名为东北药校。
65438-0949年迁至沈阳,与原国立沈阳医学院药学系合并,定名为东北药学院。
1955全国院系调整,浙江医学院、山东医学院、上海医药工业学校(1958)药学部并入我院。
1956更名沈阳药学院。
1994经国家批准,更名为沈阳药科大学。原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是全国两所综合性药学大学之一。根据2000年2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实行“中央和地方相结合,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李云能
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吴春富
党委副书记:李建春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
副总裁:毕开顺
副总裁:苗硕宁
学校地址
学校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是沈阳比较繁华的地区之一,生活、购物、娱乐都很方便。学校环境和谐优美,被评为沈阳市园林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教职工1202人。
组织结构
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高等药学教育机构。有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中医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基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测试中心、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中心、药用植物园等。
学校是国家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招收港澳台学生、外国留学生和国内高中生的机构。药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两个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其中药事管理是我国最早也是唯一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的高等学校),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本科专业13个,高职专业9个,成人本科专业14个。本科教育有国家基础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药学是国家重点学科,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是辽宁省重点学科。研究生1879人(博士394人,硕士1485人),本科生5455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2002人,成人教育在校生7000余人。
学校聚集了很多专家学者,大部分都是留学归来的。现有教授71人,副教授17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新世纪第一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千万人才1人,有56人入选和命名省级以上各类人才培养工程。建校7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3万名高级药学和药学人才,他们遍布祖国各地,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企业家和杰出的领导者。
学校学术氛围浓厚,科研工作深入扎实。在新药剂型设计与评价、创新药物的合成与筛选、中药与天然药物疗效的物质基础与质量标准、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药理毒理、药物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学校是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中心和沈阳国家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中医药三级实验室4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6个。五年来,承担各级科研项目280余项,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52项,申请发明专利201项,获得专利证书25项,获得新药证书64项,发表学术论文367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12篇,出版专著和译著122余篇。SCI收录论文131篇,2005年发表论文1014篇,SCI收录论文197篇,2006年SCI收录论文1315篇,SCI收录论文248篇,连续数年位居国内药学院校第一。我校主办的《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和《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现已成为全国药学核心期刊。《亚洲社会药学》等三种国际学术期刊创刊于2005年。
学校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丰富的图书馆。拥有核磁共振谱仪、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现代化高精度设备,可用于教学和科研;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藏书50多万册(件),国内外重要期刊2300多种。目前已经建立了数字图书馆,使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科技信息。
学校层面
该校在2007年中国大学评估编制的2007年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排名中,排名第九十二位。
国际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已与国内部分知名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实现资源共享;与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
学校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办学精神,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正在药学教育领域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