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专利排名2019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官魏4月6日宣布,17年4月6日,新一代智能纯电动汽车Alfa S将在上海亮相。
阿尔法S是华为与北汽蓝谷联合打造的智能豪华纯电动汽车。这款车将配备包括华为激光雷达在内的30+软硬件。
北汽蓝谷此前曾表示:这是华为首款HI(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尾装车模,是华为第一款真正与汽车厂商合作打造的落地车型。
新车提供两种动力和三种续航里程版本,NEDC续航里程分别为525km、603km和708km。核心配置:L2.5自动驾驶、RPA遥感泊车、三屏联动、人脸识别、8寸显示屏(HUD)等等。
华为不造“整车”的传闻言犹在耳。与车企联合打造的第一辆车已经落地。可能有人觉得华为的动作有点快,其实不然。
2019 11,北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与华为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是在2017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当时,华为轮值董事长徐志军说:
同样在2019,任发布组织变革文件,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归ICT管理委员会管理。
谁也不敢保证未来华为不造“整车”,但目前确实不是华为的好机会。
1,华为并不完全具备打造“整车”的能力。
都说隔行如隔山。虽然华为在主要部件控制器、新品、激光雷达、甚至小后视镜等方面都有所建树,但也被网友调侃:除了底盘、轮胎、车身......他只需要一个菊花厂的Logo。
然而,华为要打造整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比最简单的专利数量,传统老牌巨头一年的专利数量可能足够华为研究一段时间了。
根据2020年公布的《2019汽车专利创新指数》,前10的专利总量最低的是广汽:1537;比亚迪总量第一:7438。
再看华为的专利,显然更倾向于智能领域。华为是否有实力造整车,真的有待商榷。
2.华为可能没有小米的“实力”。
雷军前几天放出了小米造车的消息,并声称将亲自牵头。
一时间网上议论纷纷。为什么小米能造车,华为不会?
首先,两家公司现在的情况不同。华为虽然更大,但面临的问题更多。正是这个规模,让华为在行动上三思而行。
而小米,更像是轻装上阵。
雷军说,我们可以负担10年10亿美元的R&D投资和108亿人民币的现金储备。
华为虽然研发只花了一年时间,但投入远远超过小米10。但是,华为现在的情况不一样。手机业务的下滑带来了营收的大幅下降。最重要的是寻求对冲业务。
但真正进入整车,实现量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特斯拉从成立到量产交付车型用了9年时间;
蔚来从1万销量到5万销量用了三年时间;
贾总的FF...走吧。
还有一点,华为不是上市公司。
3.制造整车可能并不“安全”。
目前汽车领域的大部分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际巨头手中,同样的汽车厂商也面临着芯片短缺的问题。
谁能保证华为一旦进入整车行业,海方就不会轻举妄动?
任发布的文件中有这样一段话:
此时华为进入汽车领域,从智能能源、智能驾驶、智能互联、智能网联、云服务等方面率先实现自主国产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产自主品牌保驾护航,为未来打造一套安全可靠、无威胁的国产汽车产业链。
当然,我们也必须考虑商务谈判的问题。一旦华为进入整车行业,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变化,从原来的合作伙伴变成竞争对手,这是华为目前不愿意看到的。
还是华为现在应该做的,不造车,不跟各大厂商竞争,做好供应商,做好增量业务。
就造车产生的价值而言,华为普遍认为:
所以华为短期内不会选择做传统零部件,不会选择造“整车”,而是深耕自身智能和终端协同。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