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巨大、引人注目的长城“BC”车将进入中大型汽车市场。
图为长城新车谍照。
图为长城汽车的专利申请。
不仅如此,我们还同时在“长城控股招标中心”找到了一份招标公告,让笔者抓到了一些联系。在此次公告中,首次出现了“六大品牌(哈弗、威、坦克、欧拉、BC、皮卡)”的表述。这或许证明了长城汽车官方已经间接承认了内部代号为“BC”的汽车项目是长城第六个全新的子品牌。
图为长城控股招标中心招标公告。
结合“长城要重启汽车战略”的消息和同期这三张图带来的线索,我们不妨大胆确定“BC”项目就是长城酝酿已久的汽车品牌,而这个汽车品牌有实质性的产品,急需向大众亮相。
长城“BC”首款车指向中大型车市场。
进一步挖掘谍照透露的线索,最直观的信息点就是新车尺寸特别大。根据人和周围景观作为参考,实车轴距可能超过3米,长度应该在5米以上。这么大的尺寸,基本可以确定“BC”的首款车会是一款中大型车。但问题随之而来。“BC”品牌为什么选择一款中大型车作为品牌的“首发”?
我们知道,当一个全新品牌的第一款车型投入市场时,往往会带来先入为主的印象。如何在品牌诞生阶段抓住红利期,是所有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品牌调性过度,但技术难以支撑,必然会透支品牌本身的生命力,后续难以为继;选择保守的攻击在消费者心目中是不成熟的。品牌要想再次突破,向上的台阶会遇到无形的“天花板”,无法逾越。此时“BC”品牌选择以中大型车进入车市。可见这是“BC”品牌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审慎选择。
一方面支持“BC”所在的中大型车市场。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存量阶段,轿车领域就是红海市场。想要突破旧势力的包围,需要依靠自身优势,挖掘市场深度,打开市场缺口。由于近年来自主品牌在智能化和电动化方面的优势,国内的PHEV趋势正在蓬勃发展。但由于转型升级缓慢,大量合资品牌已经开始出现衰落迹象,尤其是在新时代年轻消费者喜欢的智能科技方面,逐渐成为跟随者。这给了自主品牌短暂的有利换道超车的窗口,也是BC切入这一市场的绝佳机会。
另一方面,长城本身的技术背景也是支撑的。目前长城是为数不多的亲自离职做“全栈自研”的车企。在生产研发端,长城汽车计划未来五年共投入6543.8+000亿元用于研发,加强自身技术实力。长城汽车先后在日、美、德、印、奥、韩设立海外R&D中心,构建以中国总部为核心,覆盖欧、亚、北美的全球化R&D布局。在行业布局上,依托旗下蜂巢艺创、蜂巢能源、来宝汽车系统、曼德电子电器四大公司,覆盖全产业链。
图为长城汽车官网长城汽车全球R&D布局。
在技术方案层面,长城于2020年底正式在全球发布柠檬混动DHT技术,可以说是为国内混动技术树立了新的标杆。采用一个系统下的双电机混联拓扑和HEV/PHEV两种动力架构,可实现EV驱动、串联驱动、能量回收、怠速停止等多种工作模式。2021年,咖啡智能2.0正式升级发布,全面支持L4级自动驾驶功能,并已在量产车型上搭载L3级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让长城正式从“感知智能”进入认知智能时代。
图为第八届长城科技节柠檬平台智能DHT混合系统。
面对不确定的市场,长城汽车在技术上已经超越了大多数品牌。在向前发展、全球化布局和人才创新方面的成就,以及在核心自主技术上的昂贵投入,让长城“BC”更有底气和从容。所以“BC”品牌选择大胆进军中大型车市场,自然水到渠成。
强大的对手需要“BC”在防守面前突破。
在目前的C级车市场上,标杆产品是BBA旗下的奔驰E级、宝马5系和奥迪A6。这三家公司在奢侈品、运动能力、科技水平上都有很大的建树,在销售上也是常青藤。BC品牌未来面临的挑战,无疑会受到传统巨头的严密防范。
那么,长城“BC”将采取什么样的价格策略来突破BBA的产品壁垒呢?再来看看长城下的另一个爆款产品“坦克300”的定价逻辑。在当时,坦克300作为一款硬派越野车,以其出色的底盘设计和动力系统得到了专业越野人士的认可。同时,坦克300的设计前卫,配置丰富实用,综合实力强劲,也受到了普通消费者的追捧。以19.58-30.8万的优势价格,牧民四门版“罗宾汉”成功出击,一时间成为国内越野车的抢手货,引起一车难求的市场反应。
同样,我们也看到了新品牌“BC”冲进的中大型车市场。另一方面,BBA的一般定价一般在40-60万区间。类比坦克300的成功经验,如果新品牌“BC”的首款车延续坦克的营销思路,将价格定在20-30万的价格区间,将更有竞争力,对现有市场格局更有冲击。届时,新品牌“BC”能否再现坦克的市场狂潮,更令人期待。
写在最后
如今,在中国汽车产业战略顶层设计的帮助下,自主汽车品牌在个别赛道上已经逐渐超越甚至达到了俯视国外品牌的结果。长城“BC”品牌的亮相,将再次吹响突破中高端汽车市场的冲锋号。似乎是想让大家在这个优势窗口听到长城的呐喊和力量。我们也期待“BC”作为自主品牌,在车市树立新标杆。
本文来自新车部落,易车号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请以任何形式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车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