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偏方吗?
因为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病理尚不清楚,所以治疗的目的应该是长期镇痛。镇痛的方法仍然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无创治疗和有创治疗。无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中医针灸治疗、物理治疗等。适用于病程短、疼痛轻的患者。也可作为有创治疗的辅助治疗。侵入性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注射治疗和射频热凝术。
一.一般疗法
药物疗法
1.卡马西平开始是一天两次,然后一天可以用三次。每日0.2~0.6g,分2 ~ 3次服用,每日最大剂量1.2g,服药24 ~ 48h即可达到镇痛效果。
2.苯妥英钠,别名达伦,为白色粉末,无臭,微苦。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醚或氯仿,在空气中易潮解。
(2)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属于头痛、偏头痛、面部疼痛的范畴。古代医书中有“首风”、“脑风”、“首风”等名称,如《苏文峰论》:“首风如头汗,首风1日甚病,头痛不能出门。”部分三叉神经痛患者服用中药后可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可停止或减轻疼痛发作。部分临床医生采用中药内服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中医主张对此病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类型给予针对性治疗。
对于外感风邪型,主张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可用加味吴茱萸汤(党参、川芎各25g,吴茱萸、白芷、天麻各18g,干姜、薄荷、防风各12g,丹参、香附各20g,赤芍15g,钩藤30g,阿莎丽3g),或白附子10g。白芷10克,阿莎丽10克,胆南星10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全蝎3克。
肝火亢盛者,用滋阴潜阳降火熄风。全蝎5克,蜈蚣2条,僵蚕65438±05克,地龙、川芎、牛膝、生地、白芍、白术,制川乌65438±00克,白芷、天麻、法半夏65438±00克,阿莎丽4克,钩藤20克,石决明30克(先煎)。也可用僵蚕、牡荆、制没药、龙胆草、蒺藜各9克,白芷12克,白芍、生地15克,石决明30克,全蝎6克,甘草3克。
(3)针灸治疗
1.常见的针灸疗法针灸治疗在临床应用中方便、安全、快捷,副作用小。主要穴位:风池、宜丰、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65438+第0痛加孙、阳白、竹钓、头维。第二、三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试听、地仓、承浆、迎香。反复刺激留针也可用电刺激治疗机进行电针治疗。
2.针刺三叉神经外周支,针刺眶上孔、眶下孔、牙槽后上孔、颏孔,直接针刺三叉神经外周支,直至出现同侧分支分布区的疼痛、肿胀反应,从而获得快速镇痛效果。所用针刺手法为提、插、捻、转强刺激,不分阴阳补泻,初入针刺者宜俯卧,手法要轻,以免引起头晕或恐惧。
二、三叉神经外周支阻滞疗法
封闭三叉神经外周支是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方法。注射部位主要是三叉神经分支穿过的骨孔,如眶上孔、眶下孔、下牙槽孔、颏孔、翼腭孔等。使用的药物有无水乙醇、苯酚溶液、阿霉素、链霉素等。阻断三叉神经外周支缓解疼痛的范围是有限的,其效果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患者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大多数患者在半年至两年内复发。
三叉神经外周支阻滞按注射部位可分为眶上神经阻滞、眶下神经阻滞、牙槽后上神经阻滞、上颌神经阻滞、颏神经阻滞、牙槽下神经阻滞、下颌神经阻滞。
第三,半月神经节阻滞疗法
摘要
半月神经节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多年来,这种注射疗法被证明是有效的,它真的可以永久治愈三叉神经痛。但注射技术很难掌握,主要是穿刺操作的准确性很难把握。因此,治疗效果因每个人的技能不同而差异很大。经卵圆孔穿刺颅腔内的半月神经节,注射甘油、无水乙醇、苯酚溶液、阿霉素等神经损伤药物。阻断三叉神经的第二、第三甚至全部三个分支可以获得长期的阻断效果。可用于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颌面部癌痛和带状疱疹后疼痛。
治疗适应症:1。这种注射疗法适用于所有三叉神经痛的重症和顽固性患者,特别是有开颅手术禁忌症的老弱病残者。2、三叉神经痛同时累及第二、三分支,1,两个分支或全部三个分支,且被周围分支阻断无效。3.面部带状疱疹后顽固性三叉神经痛。
并发症半月神经节阻滞可能引起的一些并发症,多是由于穿刺方向不准(徒手穿刺无器械定位)或进针过深,损伤附近血管、脑神经和组织,或大剂量乙醇(我院使用的医用高纯甘油)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半月神经节阻滞的并发症,通过努力是可以大部分避免的。
主要并发症有:感觉丧失或阻滞范围异常;眩晕综合征;咀嚼困难;脑神经损伤;单侧角膜炎、角膜溃疡等。
注射疗法和开颅手术的关系可以相辅相成。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近年来很少见。对于适合开颅手术的患者,应先进行注射治疗,对于开颅手术失败,或手术治疗效果不好,或术后复发的患者,注射治疗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四,射频热凝治疗
摘要
射频热凝疗法是利用高温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射频热凝术,热凝术治疗效果较好,但并发症较多,目前未见死亡病例报道。虽然复发率高,但由于操作方便,可以反复进行,最终达到镇痛的目的。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1.手术时疼痛。这种方法需要患者的配合。治疗前应明确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此治疗是痛苦的,必须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从60℃开始缓慢加热可减轻突然高温带来的痛苦。
2.颅内出血半月神经节内侧毗邻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穿刺不慎或过深进入卵圆孔容易引起出血,严重时可形成颅内血肿。(仪器定位穿刺完全可以避免)
3.面部麻痹等脑神经损伤。
4.严格的颅内感染无菌操作可预防继发性颅内感染。在反复穿刺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穿刺针穿透口腔黏膜,将口腔内的细菌带入颅骨。
5.术后数天可在患处出现带状疱疹,其机制尚不清楚。局部涂甲紫或可的松软膏,几天就能痊愈。
6.半月神经节热凝术治疗角膜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是角膜反射消失,严重者可引起麻痹性角膜炎,最终导致失明。术中要注意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随时检查角膜反射的变化。已丧失角膜反射者,应指导其配戴眼镜,使用眼膏保护角膜,预防角膜炎。有些角膜反射消失后需要几个月才能逐渐恢复。
7.面部感觉障碍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面部感觉障碍。在门泽耳总结的315例中,约93.1%的患者在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麻木或烧灼感。
因此,在治疗前,患者及家属有权向主治医生了解治疗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五、周围神经撕脱伤
有专家认为,供给三叉神经的动脉硬化缺血,导致神经纤维营养代谢紊乱,变性。远端神经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对血管的压迫,进一步减少了血液供应,加重了神经变性,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产生“短路串联电”现象。因此,临床上已出现周围神经撕脱,应尽可能在心脏附近撕脱,防止术后三叉神经痛复发。由于此法对三叉神经痛多支痛或深部痛的治疗效果不佳,故未广泛应用。
六、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法
球囊压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技术。患者接受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控制呼吸。由于穿刺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不同,麻醉时间为20分钟至160分钟。所以要求麻醉随时终止,患者要尽快清醒。在X线下进行半月神经节穿刺。用针芯穿刺14穿刺针穿过面部皮肤。穿刺针停在卵圆孔处,拔出针芯,通过穿刺针将Fogarty球囊置入半月神经节。用注射器连接球囊外的导管接头,注入1 ~ 2ml液体使球囊膨胀,形成一个约1×1.5cm的梨形球囊(如x光片上所见),并保持数分钟。压缩后,液体被抽出,膨胀的气球恢复。将球囊连同穿刺针一起拔出,按压穿刺点止血。整个手术过程都是在x光屏幕下进行的。手术成功率90%左右,但半年后再次治疗复发有效,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七、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
自从Dandy 1934首次提出三叉神经根血管压迫可引起三叉神经痛的论点后,一些临床资料也表明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是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之一。因此许多学者采用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A)通用方法
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常用的开颅术有:颅中窝三叉神经感觉根横断术、三叉神经脊束横断术、三叉神经根减压术、颅后窝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
(2)外科手术技术
常规消毒后,用2%利多卡因作耳标后直列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沿标记线切开,用颅骨钻在乙状窦后缘附近钻一直径约2cm的骨窗(收集骨屑备用)。在手术显微镜下,轻轻来回牵拉小脑,将带2 ~ 3 mm宽带吸引管的微型脑压板置入三叉神经根部,从神经出口至远端探查血管压迫等病变。在神经和血管之间放一小块自体肌肉。将血管压迫的神经包包裹起来,与血管分离。此时,要求患者用手敲击触发点,做一些平时容易诱发疼痛的动作。如果没有痛苦,他就达到了减压的目的。逐层闭合切口。
(3)影响手术效果主观满意度的因素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仍可作为一种可行的方法,虽然远期疗效有所不同。以往对疗效的长期随访多着眼于客观因素,缺乏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主观满意度,而这对于判断三叉神经微血管整体的减压效果也很重要。影响主观满意度的一些因素包括:
1,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的疾病,但是各种治疗方法都没有非常理想的效果。因此,在随访中发现,虽然客观上患者术后疼痛并未完全消失,留下轻微疼痛或疼痛复发,但疼痛程度较轻,改变了术前药物无法控制疼痛,或伴有轻度并发症的情况,但患者主观上仍对手术效果感到满意。对于这种主客观的不一致,患者将术前难以忍受的疼痛与术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得到正确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这也坚定了他们使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信心。随访中患者的高满意度表明,该术式仍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良好方法。
2.术后早期治愈率不靠谱。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术后疼痛没有缓解或没有完全缓解的患者大多表示不满意。这些患者都是微血管减压术的早期病例。近年来,由于重视受累血管的识别,特别是无名小动脉与三叉神经相交或触及脑干处,或存在多处侵犯血管或动脉环隐匿的病例,采用压迫电凝切断静脉,彻底切断神经周围增厚的蛛网膜以拉直三叉神经根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微血管减压术后,虽然疼痛减轻,但如果仍有面部感觉障碍或听力障碍等并发症,患者就不会满意。血管减压术不仅仅是为了缓解疼痛,更重要的是为了保留神经功能,这是不同于其他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
八、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
30多年来,伽玛刀已经成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领域最重要的手段。伽玛刀镇痛的原理是将γ射线聚焦在预先选定的与疼痛相关的脑核或疼痛传导通路上,大剂量的照射破坏疼痛的传导通路,阻断疼痛的传导,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伽玛刀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伽玛刀治疗是通过成像定位计算出三叉神经根的三维坐标,然后将聚焦的伽马射线聚焦在靶点上。治疗师可以通过控制剂量来阻断疼痛的传导。治疗过程简单,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但是一次治疗的费用很贵,大概2万元左右。据从事伽玛刀工作的专家介绍,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成功率约为60%,且有复发的可能。很多来我院治疗的患者,伽玛刀治疗后都没有痊愈,新加坡患者杜某就是一例。
根据目前的经验,适合伽玛刀治疗的条件有:
①其他治疗无效的带状疱疹后顽固性三叉神经痛。
②诊断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经影像学检查,脑内有小肿瘤或血管畸形,可用伽玛刀治疗其原发病灶。一般随着原发病的好转,疼痛也会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