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第十二中学的学校管理
第一,课程管理。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学科课程:开设足够的必修课。每年我们的课程都是按照省里的计划安排的满满的,整齐的,完整的。同时规定不得随意增减课时、补课、编发复习资料,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接受率,实现主导与主体的最佳结合。此外,严格控制作业量,控制学校活动总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学校明确提出双强化的要求,即强化体育、音乐、美术和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加强非中考科目教学。
第二,创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英语阅读实施的特色。
在新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亮点课程,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欢乐。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和潜能的大舞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综合实践活动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没有教学参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照,实施起来很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成立了课题组,每周在7、8年级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纳入正常课程。老师们勇于探索,积极开发校本资源,适应身边的现实生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大胆创新。西餐制作、十字绣、面具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走出了一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路子。
英语阅读一直是该校教学的另一特色。7、8年级每周设一节,列入课程,有专职英语老师担任老师。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我们开发了四本7、8年级的教材,形成了教学体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从另一个侧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由于其扎实有效的实施,在2006年6月+2月的区教学日常管理检查中得到区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因此学校获得了2006年和2007年的优秀校本课程研发单位。
第三,课堂教学管理。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我们在提倡各学科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同时,注重英语教学的专项实验。2000年6月,“分层、集中、发展、提高”省级外语实验研讨会在该校召开。三位老师上了三次公开课,受到了省市区领导的高度赞扬。2000年9月,第一阶段试验项目验收会在鲅鱼圈举行。该校关颖、范昆、徐颖老师的论文获国家二等奖。2000年6月5438+10月65438+7月至6月5438+09日,学校参加了在鞍山召开的外语实验“分层集中发展提高”第二阶段总结验收会。学校获得英语分级教学阶段总结报告一等奖。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的外语水平迅速提高。2006年,15名学生在冠亚网站的外语页面上发表了他们的学习经历。观念的转变,激发了该校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在成功研究十五期间国家项目英语“分层、集中、发展、提高”和省科研项目“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系列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启动了国家项目“英语课堂阅读研究”和市级项目“心理咨询与学生心理问题辅导研究”,这两个项目现已进入组织实施阶段。参与这个课题的研究。学校培养了一批新的教学骨干。2006年,王秀丽、赵方、张欣获区优质课二等奖,等6人获三等奖。2007年,青年教师黄作红、王欢、谢磊参加区新秀大赛,获得区新秀一、二等奖。美术老师赵方参加市级优秀班级评比,获市一等奖。英语老师戴静获得沈阳市优秀教师。老师们写了160多篇论文。其中国家优秀奖2项,省级一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级教育创新奖1项,区课堂教案设计和优秀教案设计奖5项。
(二)课外活动管理
学校成立了球类、书法、绘画、摄影、桥牌、合唱、舞蹈、生物、表演、青年记者等16兴趣小组。为了检验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学校每年5月都会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内容涵盖课外活动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的课外活动得到充分展示。
该校学生刘婷在美国旧金山第五届世界儿童书画展中获金奖。学生杨一郎和赵宇楠都获得了银奖。学生、张和徐剑获得铜奖,而、和王敏获得优秀奖。在区艺术节活动中,学校舞蹈《满族寸舞》获一等奖,《九妹》获二等奖,节目《谁的错》获表演三等奖,健美三人健身操、六人健身操获一等奖,大型舞蹈《自由歌唱》获区一等奖。男篮获得区少年男团第三名。该校学生安建勋发明的一种新型方便刷获得中国专利申请权。学生吴强、万川代表沈阳市参加了“中国米埃尔桥牌交流大赛”,并在决赛中获得了初中组第二名。刘伟获得中小学“太阳鸟”网络征文活动第三名,曹磊获得优秀奖。曹磊在市长小参谋征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田露获火炬影评征文比赛二等奖。在区围棋比赛中,黄玲和太剑获得初中组女子组和男子组第三名。学生涂文军获得沈阳电视台超级模仿秀第二名。2000年5月20日,辽宁电视台《青春》节目播出了学校的课外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2000年6月,组织学生赴白清寨沈阳国防教育基地,参加市组织的第一批中小学生野外生存训练活动。辽宁广播电台和沈阳电视台新闻以“学会生存”为题报道了学生们参加此次活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