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的先进事迹

戴1953毕业于武汉医师学校,戴有幸获得时任武汉医学院(同济医学院)教授、全国著名外科医生邱发祖的第一个博士学位,1969成绩优异。毕业后,他毅然回到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工作。一年后,为支援国家三线建设,他带着医院600多名医护人员转战十堰,成为原二汽公司张湾医院主管医疗的副连长(按军队军事化编制)。新建的医院都是用芦苇垫和临时干铺的房子建成的。但他们承担的任务就像野战医院一样,不分白天黑夜。

1970的一天,一辆货车冲进了医院。一个面色蜡黄的第二蒸汽工人躺在卡车上。这个工人的左手被机器从手腕上折断了。因为医院无法对断肢进行再植,他想,我们必须克服创伤急救中断肢再植的困难。到1974,他们已完成40余例断肢断指再植,成功率达80%以上。至此,医院的显微外科水平、断肢水平和断指再植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填补了鄂西北乃至全省的空白。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将研究方向转向直肠癌。经过认真讨论和研究,他查阅了大量医学文献,制作了一些器械,很快就为一位67岁的山区贫困患者成功进行了直肠癌冷冻手术。第一次冷冻手术成功后,他先后为88例直肠癌患者进行了冷冻治疗。此后,他进一步深入研究,创造性地将直肠癌表面冷冻手术改造为多平面冷冻手术,并首次成功应用于肝癌治疗,以应对十堰地区肝癌相对高发的情况。此后,他研制出临床切割肝脾的多向双水刀,并在鄂西北成功进行器官移植,开展肝癌的免疫治疗和基因工程治疗。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改进,1988年5月,一项名为全方位冷冻治疗的新技术正式应用于临床,大大延长了晚期肝癌的发展期。

从1988到2006年,134例接受冷冻治疗,其中75%存活一年以上。1989,经中科院院士邱发祖、著名外科医生夏穗生组成的专家组鉴定,该科研成果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同年被湖北省卫生厅授予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政府授予二等奖。他研发的全方位冷冻癌症治疗机获得了国家专利。自行研制的APCA1-3、APCA2-1机已在湖北、广西等地广泛使用,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冷冻治疗仪。

1972年,东风汽车公司准备让他当院长。经过再三考虑,他选择当医生。1984年,组织准备再次把他推上院长的位置,他再次婉拒了组织的安排。原因是外科学处于发展阶段,很多专业都缺人。他还想带出一批年轻人。就这样,外科走出了7个院长、副院长、10个专科主任,而他却在外科主任的岗位上干了30多年,无怨无悔。

医学技术也没有国界。1987年7月随医疗代表团参观了汉堡圣乔治医院,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著名医院。他曾经在那里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当时他作为第二助手,与摩尔教授一起在医院为一位直肠癌患者做手术。手术中,他发现负责手术的摩尔教授在手术过程中不小心撕裂了骶前血管,患者出血严重,于是提醒摩尔教授不要这样做。摩尔教授抬起头,不屑地看了他一眼,似乎在说,你懂什么?血液汩汩流入腹腔,他再次提醒摩尔教授警惕出血带来的严重后果,但德国人愤怒地敲了敲他的手术钳(这是禁止他人在手术台上说话的强烈表示)。血多了,病人血压波动大,病人很可能死在手术台上。摩尔教授的额头渗出了豆大的汗珠,一双蓝色的眼睛终于向身边的中国医生投去了求助的目光。先用生理盐水纱布止血,再进行手术!他提出了一个决定性的建议。血少了,但割断的血管陷在肌肉里,无法缝合。他再次建议教授沿着血管缝合。出血终于止住了,血压升高了,病人的生命得救了。事后,这家医院专门组织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感谢来自中国的医学专家。会上,摩尔教授感慨地说:我在手术中遇到危险的时候,助手好像睡着了,而中国的戴却是醒着的。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优秀医生。在手术的关键时刻,他提出了非常合理有效的建议,不仅帮助了我,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我非常感谢他。事后,汉堡日报、联邦日报、城市电台等多家新闻机构对此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