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请了一个高级老师,让你做后勤杂事,你会去吗?
职称代表工资,但不一定代表能力!虽然很多人反对职称与工资挂钩,但建议职称只作为一种荣誉,与工资非常脱钩。然而,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提议不会成为现实。所以,职称依然是很多老师的终极追求。以前是小学高年级,现在是中小学高年级。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待遇却大不相同。
以前的小学高年级相当于中学水平,现在的中小学高年级相当于以前的特殊小学水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副高中职称。原来的高小学工资和现在的高中小学工资能相差多少?一个月大概有六七百块钱的差别,对于一个月只有三四千块钱的老师来说,确实是相当有诱惑力的。
按理说,职称越高,能力越强,但现实中不一定。因为职称很多指标比较?虚拟的?甚至更假,比如发表论文,只要交钱,论文就可以发表在不知名的省级以上期刊上。而区级以上的什么荣誉,一般老师很难找到。至于优质课比赛,不去拉拉关系的话永远是三等奖。评聘高级教师没用。当然,通过这种方式评聘出来的高级教师的能力未必和他们的职称成正比!
如果给我弄个高级职称,让我干点闲活,我很乐意干。学校里有很多工作比教书稍微轻松一点,比如管理后勤,管理宿舍,甚至看门。这些工作是退休老同志的专利。到了一定年龄,觉得自己身体不适合一线教学,还没到退休年龄,就向领导申请非教学岗位退休的工作。这也是学校对身体不太好的老同志和老师的关怀。
但是,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享受到这种特殊待遇。这要看领导的想法和与领导的关系。如果你说是,你可以做,如果你说不是,你不能做。所以如果我有幸当了领导,评上学长就退休到非教学岗位,高兴都来不及了。为什么不去?
当然,如果不评先进就另当别论了,因为非教学岗位无法产生明显的教学成果,自然评先进也不好参考,评先进会更难,所以一般来说,不评先进的老师还是会坚守在教学一线。
总结:职称不代表能力,代表工资,职称和工资的差距相当悬殊,这也是无数老师渴望职称的原因。如果被评为先进,你的教学生涯基本就到了天花板,人会放松,你的教学成绩很容易下滑。这时候自然要转岗做一些非教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