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模拟电路设计图书目录
1.1模拟设计还是必不可少的。
1.2模拟集成电路技术早期发展史
1.3的数字实现和模拟实现的比较
1.4模拟电路设计师既有挑战也有乐趣。
1.5命名规则说明
1.6描述
1.7次引用
1.8美国专利
第2章信号处理基础知识回顾
2.1拉普拉斯变换、传递函数和零极点图
2.2一阶系统响应
2.2.1一阶系统低频和高频响应估计
2.2.2一阶系统的短时阶跃响应
2.2.3一阶系统的附加高频极点
2.3二阶系统
2.3.1弹簧振荡器系统
2.3.2二阶电路系统
品质因数q
2.3.4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2.3.5在二阶电路系统中增加额外的高频极点。
2.3.6具有大实轴极点分布区间的二阶系统
2.3.7从传递函数的分母中找出极点的近似位置。
2.4谐振电路
2.5用能量法分析无阻尼谐振电路
2.6传递函数、零极点图和伯德图
2.7级联系统的上升时间
2.8本章中的练习
2.9参考文献
第3章二极管物理学,理想(和非理想)二极管
电导率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叫做半导体。在电子器件中,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有:元素半导体,如硅(Si)、锗(Ge);化合物半导体,如砷化镓(GaAs);以及掺杂有其它化合物或由其它化合物制成半导体材料,例如硼(b)、磷(p)、铟(in)和锑(Sb)。
3.1绝缘体、良导体和半导体中的电流
3.2电子和空穴
3.3漂移、扩散、复合和生成
3.3.1漂移
扩散
3.3.3生成和重组
3.3.4半导体总电流
3.4半导体的掺杂效应
3.4.1施主掺杂材料
受主掺杂材料
3.5热平衡状态下的PN结
3.6施加正向偏置电压的PN结
3.7反向偏置二极管
3.8理想二极管方程
3.9二极管中的电荷存储
3.10正向偏置二极管中的电荷存储
3.11双极二极管反向恢复
3.12反向击穿
3.13二极管数据表
3.14肖特基二极管
3.15本章练习
3.16参考文献
第4章双极晶体管模型
4.1历史记录
4.2基本NPN晶体管
4.3不同工作区域的晶体管型号
4.4双极晶体管的低频生长模型
4.5双极晶体管的高频生长模型
4.6阅读晶体管数据表
4.6.1大信号参数(βF,VCE,SAT)
4.6.2小信号参数(hfe的rx、Cμ、Cπ sum)
4.7“混合π”模型的局限性
4.8本章中的练习
4.9参考文献
第5章基本双极晶体管放大器及其偏置设置
5.1晶体管偏置设置
5.2某些晶体管放大器
5.2.1 ***发射极放大器
5.2.2射极跟随器的增益、输入电阻和低频输出电阻
差分放大器
5.3本章中的练习
5.4参考文献
第六章开路时间常数法和带宽估算技术
6.1时间常数介绍
6.2晶体管放大器示例
6.3本章中的练习
6.4参考文献
第七章晶体管放大器的先进技术
7.1复杂电路开路时间常数的计算
7.2射极跟随器缓冲电路的高频输出和输入电阻
7.3自举电路
7.4短路时间常数
7.5极点分裂技术
7.6本章中的练习
7.7参考文献
第八章高增益双极放大器和BJT电流镜
8.1增加混合π模型的需求
8.2基极宽度调制
8.3参考晶体管数据表中的晶体管参数。
8.4 * *发射极放大器驱动电流源负载
8.5构建电路模块
8.5.1增加双极电流源的输出电阻
8.5.2增加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
电流镜
8.5.4具有发射极退化的基本电流镜
8 . 5 . 5“β增强器”电流镜
威尔逊电流镜
8 . 5 . 7 * * *发射极放大器的电流镜
Widlar电流镜
8.6本章中的练习
8.7参考文献
第9章MOSFET器件和基本MOS放大器简介
Mos晶体管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或金属绝缘体半导体。MOS晶体管的源漏可以切换,都是在P型背栅中形成的N型区。在大多数情况下,两个区域是相同的,即使两端切换,也不会影响器件的性能。这种器件被认为是对称的。
9.1场效应晶体管的早期历史
9.2基本MOS器件的定性讨论
9.3 MOS器件的伏安曲线
9.4 MOS器件的低频小信号模型
9.5 MOS器件的高频小信号模型
9.6基本MOS放大器
9.6.1源跟随器
9.6.2 ***源放大器
9.6.3 ***门放大器
9.6.4 MOS电流镜
9.7本章中的练习
9.8参考文献
第10章双极晶体管开关和充电控制模型
10.1概述
10.2交换机模型的推导过程
10.3反向扩增区
10.4饱和度
10.5结电容
10.6电荷控制参数与混合π参数的关系
10.7从数据手册获得结电容值。
10.8制造商测试
10.9充电控制模型示例
10.10发射器开关
摘自10.11 2N2222数据手册
10.12本章练习
10.13参考文献
第11章反馈系统
反馈又称反馈,是控制论的基本概念,是指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从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反馈可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前者使输出起到与输入相反的作用,减少系统输出与系统目标之间的误差,使系统趋于稳定;后者使输出起到类似于输入的作用,使系统偏差不断增大,使系统振荡,并能放大控制作用。负反馈的研究是控制论的核心。此外,还有电流负反馈理论。
11.1反馈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早期历史
11.2负反馈放大器的发明
11.3控制系统基础
11.4环路传输和干扰抑制
11.5稳定性
11.6劳斯稳定性标准
11.7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测试
11.8阻尼系数与相位裕度的关系
11.9环路补偿技术——超前电路和滞后电路
11.10反馈回路简介
11.11附录:MATLAB脚本
11.12本章练习
11.13参考文献
12章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电路结构及实例分析
12.1装置的基本工作特性
12.2运算放大器LM741电路简述
12.3运算放大器的一些实用限制因素
12.4本章练习
12.5参考文献
第13章电流反馈运算放大器
13.1传统电压反馈运算放大器及其“增益带宽积”常数
13.2传统运算放大器的压摆率限制
13.3电流反馈运算放大器基础
13.4电流反馈运算放大器没有压摆率限制。
13.5电流反馈放大器制造商数据手册信息
13.6电流反馈运算放大器的更精细模型及其限制因素。
13.7本章练习
13.8参考文献
第14章模拟低通滤波器
14.1简介
14.2低通滤波器基础知识
14.3巴特沃斯过滤器
14.4切比雪夫滤波器
14.5贝塞尔滤波器
14.6不同滤波器的响应比较
14.7滤波器实现
1梯子
14.7.2过滤器实施-主动模式
14.7.3椭圆形(“砖墙”)过滤器
14.7.4全通滤波器
14.8本章练习
14.9参考文献
第15章无源元件概述和PCB设计案例研究
15.1电阻器
15.2贴片电阻简介
15.3电阻型
15.4电容器
15.5电感
15.6电路板设计探讨
15.6.1电源旁路
15.6.2接地层
15.6.3 PCB线宽
15.7接地层上PCB走线的近似电感
15.8本章练习
15.9参考文献
第16章实用设计技术及其他
16.1热回路
16.2热传导的稳态模型
16.3储热
16.4利用热路模拟技术确定静态半导体的结温。
16.5机械电路模拟技术
16.6跨导体原理
16.7无限电阻梯形网络的输入电阻
16.8输电线路基础(输电线路101)
16.9节点方程和克莱姆法则
16.10求解振荡模式
16.11比例定律的应用
16.11.1几何比例定律
16.11.2鱼/船速度(弗劳德定律)
16.11.3树上的果子
16.11.4弯矩
16.11.5体型和热量(伯格曼定律)
16.11.6身高和跳跃(博雷尔定律)
16.11.7步行速度(弗劳德定律)
1.6 1.8电容
16.11.9电感
16.11.10电磁场提升力
16.12本章练习
16.13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