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常平镇的历史
清代道光(1821)以前,常平镇有一些小集市。后来由于河道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广九铁路建成,常平站(今东莞站)设立后,除常平集市外,其他集市相继衰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卫长萍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昌平古魏——广宇魏——昌平新魏。卫长萍原本是寒流旁的一片贫瘠的海滩。由于便利的水上交通,商业和手工业在这里发展起来,形成了昌平古魏。后来为了和昌平古集市竞争,在其东端建起了广宇集市。由于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水上交通便利,光宇博览会比昌平古博览会发展得更快。后来,为了竞争,卫长萍修建了昌平韦辛。后来,人们把古代的卫长萍和新卫长萍合称为昌平夏薇,而广誉远则称为昌平尚维。新中国成立后,长和广合并为长(两次称长平镇),为历届政府机构驻地。1987年,昌平撤区建镇,卫长萍分为居住管理区和夏薇管理区。
历史演变大事记
宋初(977-984),南雄李隽卿到大历建村,是昌平地区最早的。
南宋后期(约1265-1278),我镇部分村落的先民从南雄珠玑巷或其他地方陆续在我镇各地设寨。从那以后,我们镇上的村庄开始有了规模。
清朝顺治年间(1644),昌平的村落归景山司管辖。
道光年间(1821-1865),建立昌平古魏。
8月5日1950,区乡调整,卫长萍是全县唯一的区管镇。昌平的村庄基本上归1区的昌平乡和广裕乡管辖。
1953年春,全县将原九区划分为十五区,昌平区划分为五区,* * *辖区为21乡镇。
6月30日,1954,昌平,五区,改为乡镇。
7月1954,1,县内乡镇建制再次变更,长平圩改为乡镇。五区原有的21个乡镇缩减为十七个乡镇。
9月1955,第五区更名为“昌平区”。
1957,65438+2月,该县撤区并设37个乡。昌平区解体,原有的小乡镇合并为昌平、土塘、横沥、东坑四个乡镇。
1958年3月,土塘乡并入长平乡,长平各村基本归长平乡管辖。
1958 10,全县取消乡镇建制,建立人民公社制度。当时常平、横沥、桥头、东坑四个乡合并成立常平人民公社。
从65438年到0959年,在桥头和横沥地区建立了长平公社。
1983 165438+10月,撤销昌平公社,成立昌平区办事处。原公社管辖的生产大队也同时撤销,改称乡人民政府。
1987年4月,昌平撤区建镇。撤销昌平区CCBA,成立昌平镇人民政府。原地区行政下辖的24个乡镇也被撤销,分别设立31行政区(另一个居民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