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绵土的利用与改良

黄绵土的开垦程度很高。目前耕地面积约7921.6万亩,森林、草地、荒地面积1.04971.0万亩,植被覆盖率低。黄绵土农业利用的主要问题是:

1.土壤利用不合理,陡坡开荒,粗放种植歉收,管理粗放,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历史原因和人口增长,黄绵土的利用形成了以种植为主的结构模式。其中,宁夏南部丘陵区耕地面积占该区黄绵土面积的96.31%,陕北丘陵区占75%。而坡度25度的陡坡在陕北丘陵地区占45%-50%以上,70%以上,不适合种植者。

2.黄绵土含泥量高,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极弱,容易发生侵蚀,特别是在陡坡上。每年暴雨期间,坡耕地40%以上的降雨以径流形式带走泥沙和土壤养分。据计算,每年平均侵蚀1 cm厚的土层,造成土壤退化严重,产量低而不稳。

3.有机质含量低,缺乏氮、磷等有效养分和锌、硼、锰等微量元素,土壤肥力低。

4.地处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光照强烈。蒸发量大,降雨分布不均,土壤田间持水量低,蓄水保墒性能差,干旱严重。

5.土壤投入少,使用和营养不均衡等。因此,应从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入手,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根据环境条件(地形、坡度等。)和土壤水分及养分因素,黄绵土的适宜性评价可分为三类:

第一,合适的作物。在≥10℃时,积温高于1609℃,年降水量大于300毫米或降水量少但有灌溉条件,地面坡度小于20°-25°,包括台地、梯田、川(沟)阶地、洼地和坡度小于20°的岬角。该地形黄绵土水分状况良好或较好,适宜种植农作物,约占黄绵土总面积的35%。

二是适合造林。黄绵土,坡度大于35°的陡坡,受地形限制不适宜种植农作物,但土壤墒情良好,适宜造林,约占黄绵土总面积的40%。

第三,种草喂庄稼合适。包括黄绵土,坡度20°-35°的毛良陡坡,因水分不足,适宜发展饲草和牧草造林,约占黄绵土总面积的25%。黄绵土的利用存在干旱、土质差、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未来提高利用率的方向应该是:

一是合理调整农林牧生产结构,发展生态农业。黄绵土区复垦指数高,地表覆盖少,水土流失严重。根据土壤生产的适宜性表现,坡度大于20°-25°的农田应弃耕,发展林业和畜牧业,使黄绵土中耕地面积从占总面积的43%减少到30%-35%。林草面积应增加到65%以上。为了增加地表覆盖,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环境和生产条件,保持水土,防止土壤退化。

二是在20-25°的坡上修梯田,发展绿肥,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氮磷肥和微肥,提高土壤肥力。建设基本农田,改善生产条件,是治理水土流失、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根本途径。据实验,水平梯田一般能减少径流70%左右,减少泥沙流失90%以上。总的来说,土壤水分比坡地高6%-11%,表土有机质增加2.0-3.0g/kg,亩产70-100kg。新修梯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养分缺乏,肥力很低。因此,应采取措施种植绿肥,增加有机肥与氮磷肥的配合施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产量。据试验,每亩施优质有机肥2000公斤,纯氮肥8-10公斤,纯磷4-5公斤,谷子产量可达200公斤以上。施用锰、锌微量元素肥料也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据试验,小麦比对照增产13%以上,玉米增产更为显著。

三、在25-35°的陡坡上,大力种植豆科和禾本科牧草,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黄土丘陵区梁峁以上陡坡由于土壤水分的限制,不适宜树木生长,适宜种植多年生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发展畜牧业。苜蓿是最适合的豆科牧草,根深,能利用深层土壤水分,长势好,产草量高。一般亩产鲜草1500-2000斤,可减少泥沙流失77.7%。据试验,引进新疆大叶紫花苜蓿,实行水平沟种植,适当密植,施用氮磷肥,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29度陡坡上三年生紫花苜蓿,地面覆盖率达到90%以上,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亩产鲜草达到65438±0800公斤,促进了畜牧业发展,增加了有机肥来源,丰富了土壤。土壤肥力提高后,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根据试验,粮食每增加1.5公斤平均耗水量为1.22毫米,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6倍。在高原沟壑区和河谷平原高原区,靠近高原的坡地可种植苜蓿,每亩鲜草产量可达2500-3000公斤,也是保持水土、培肥土壤、提高产量、发展畜牧业的有效措施,可因地制宜推广。

四、在35°以上的沟坡上植树造林,保护现有植被,大力发展温带干鲜果品和沙棘、杏树等经济灌木。在冲沟下方的沟坡上,坡度较陡,甚至超过45°,是滑坡、崩塌等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的活跃区。要大力植树造林,发展永久植被,固坡保土。根据造林的立地条件,采用挖横沟、鱼鳞坑、反坡梯田等工程措施。阴坡发展沙棘、油松、杨树、榆树,阳坡选择柠条、侧柏、刺槐、山杏、梨等经济灌木,提高森林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五、实施旱作配套措施,合理耕作,蓄水保墒,地膜覆盖,配合应用新型土壤改良剂。黄土地区气候干燥,灌溉条件差,土壤水分不足,特别是春旱,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抗旱增产,应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深耕、镇压、耙耕相结合的抗旱耕作措施;秋季深挖,冬季磨地,早春耙地,减少地面蒸发,以便秋冬春用。雨后及时耙松,打破表土结皮,减少水土流失和地面蒸发,保持土壤水分;

(2)地膜覆盖和施用土壤改良剂可以增温保墒,保护土壤不受雨滴侵蚀,对花生、烤烟、蔬菜、瓜类、玉米等作物可以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增加产量。生产实践证明,地膜覆盖玉米亩产可达1000公斤以上。根据试验,在黄绵土中施用沥青乳液后,土壤温度升高,土壤团聚体增加,作物产量增加20%以上。

6.黄绵土土壤利用分配模型。黄绵土具有广泛的生产适应性。根据合理利用土壤的适宜性,可分为梁峁坡地、沟坡地、沟底地三层,其配置模式可概括为:平川(沟)梯田、梯田、川川、高原、沟带状地、弯塌地、垄地、沟平地、岗地、小于25。在良茂20以下的坡地上可以修建水平梯田作为基本农田,使人均基本农田面积达到2.0-2.5亩;在20-25°的阳坡上,搭建水平平台,发展经济作物和苹果、梨、桃、杏等。:在阴坡上挖深横沟,种桑树、山楂等。25-35°的坡地特点是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墒情较差,适宜种植紫花苜蓿、草木樨、沙打旺、红豆草等多年生豆科牧草,发展畜牧业。沟沟沿线沟坡相对潮湿,适宜发展永久性林业,修建反坡梯田、鱼鳞坑、横沟等小型工程,种植榆树、杨树、香椿、油松、侧柏,以及沙棘、柠条、梨、紫穗槐、刺槐等乔灌木,形成农林牧全面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的镶嵌配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