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合同鉴定规则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签订技术合同已成为技术商品化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但由于技术不是有形产品,没有统一的认定和评价标准,技术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往往存在风险和隐患。基于笔者代理的这类案例,将技术开发合同中的注意事项整理如下,以期通过诉讼来制止纠纷,给大家一个参考。

一、技术开发合同的认定

《合同法》第三百三十条规定了技术开发合同的定义:“技术开发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

技术开发合同包括委托开发合同和合作开发合同。委托开发合同是当事人一方委托另一方从事研究开发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研究开发经费和报酬而订立的技术开发合同。

合作开发合同是当事人就共同研究开发工作订立的技术开发合同。

根据2001起实施的《技术合同认定规则》,技术开发合同的认定条件如下:

(1)有明确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目标;

(二)合同标的是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尚未掌握的技术方案;

(3)研发工作及其预期成果具有相应的技术创新内容。

第二,技术开发合同的内容应包括

(1)开发项目名称。开发项目的名称应尽可能使用简洁、准确的词语,并能体现项目的技术特点,并注意补充项目内容。

(2)发展内容。开发内容直接关系到合同的履行,所以合同双方尽可能准确、详细、全面地进行约定。对于内容较多或较复杂的,要根据研发阶段或计划,分层次、分项目进行安排。最终的研发成果及其表现形式也应在合同中说明。

(3)发展规划。你可以制定一个总体计划,年度计划或季度计划等。如果研发内容复杂多变,方案要更加细致严谨。每个分阶段计划还应描述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要实现的目标,重点是使R&D进程更加合理和顺利。

(四)开发费用及其支付。应明确研究开发经费的总额和开发报酬的来源。一些技术开发合同没有区分资金和报酬的区别,这两者统称为R&D费用。但从法律角度来说,资金和报酬是不同的,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区分。

(5)用开发资金购买的设备、器材和材料的所有权。为避免或减少实际执行过程中的纠纷,合同双方应对R&D过程中出现的财产所有权进行合理划分。一方或* * *拥有的设备、材料和材料清单可作为合同附件详细列出。

(六)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也是合同应该具备的实质性条款。明确此项内容有助于控制开发进度,也可用于判断是否构成违约。

(7)风险责任。包括责任主体、分担比例、承担方式。因为研发工作的不确定性,一旦失败,责任由谁来承担,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必须交代清楚。

(8)发展成果的拥有和分享。R&D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取得成果,成果后的归属和利益是当事人的最终追求。应明确规定权利的归属和分配,包括可能涉及的著作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使用权以及如何使用转让权。

(9)开发成果验收。需要明确规定验收标准和方法,通过这些标准和方法可以确定研发成果是否符合当事人的目标。最后,验收证书和文件应由验收方签发,作为合同验收的依据。实践中,由于受托人的举证责任较高,这里可以约定默示承诺条款。

(10)违约责任或赔偿损失的计算方法。违约责任一般以违约金的形式出现,当事人应当以固定或者比例的方式约定违约金,包括损失发生后赔偿的计算方法。

第三,其他应该重点关注的地方。

(1)注意书面确认。在技术开发和执行过程中,客户改变了调整要求,可能会影响工作量或执行时间。建议通过书面信函确认这些可能涉及工作量或可能影响软件交付时间的变更。或者甚至通过工作邮件,需要在邮件中明确变更的要求、相关时间点等内容,并请委托方确认。

(2)重视书面工作报告。开发商在委托方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有书面记录,并得到委托方的确认,以防止在出现争议的情况下,委托方不认可开发商的工作。即使是邮件汇报工作,也要写清楚具体做了哪些工作,不能几句带过。

(3)后期培训和维护

特别是对操作复杂、专业要求高的R&D成果,要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专业培训。合同已经终止或者解除,当事人仍需要技术合作或者技术指导的,可以另行订立技术咨询或者技术服务合同。

(4)商业信息的保密性

当事人要求不对外披露技术开发过程中交换的商业信息的,可以约定保密条款或者签订保密协议,对该信息进行保护。关键是保密条款要具体明确,即保密内容、应当保密的信息、保密人员范围、保密时间、保密责任等。,甚至所有提供给开发商的材料和信息都可以作为保密条款的附件。应当指出,保密条款不受合同终止的影响。无论合同是否变更、解除或终止,合同各方均可继续承担保密条款规定的保密义务。

有形商品有统一的标准,而技术开发产品没有,所以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容易产生纠纷。因此,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尽量做到清晰全面,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注意保留证据,避免后期诉讼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