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有什么景点

胜地

黎平会议地点:1934 12 18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确定了向贵州调兵的战略决策。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最终被党中央采纳,避免了陷入包围的危险,使红军赢得了主动。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决定性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做了重要准备。黎平会议原址为“胡荣顺商行”,为明清四合院,四周有风火墙,内部为木结构,分为三个入口,前底后高。这座建筑占地1000平方米,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用作展厅。现已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窗口。

两湖会馆:黎平原属湖广,后属贵州。兴居虽是贵州人,但云游的楚人也不少。为了让云游的楚人“想一想,交心叙旧”,嘉庆二年(1791)冬天,有识之士倡议修复会馆,作为湘鄂情商人的居所。会馆内有毓宫、佛殿、贤殿、阁楼、洞庭宫、水岸等建筑。占地面积3479平方米,建筑面积741.9平方米。1984,当天县政府立即将其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黎平南泉山寺:位于黎平县城南1.5km的南泉山。《黎平县志》载:“南泉四周丛林密布,山中建有三庙,游人络绎不绝,为最胜景。南泉山的道路由鹅卵石铺成,从山脚蜿蜒而上。山腰街旁有一块平地,一边立着碑,刻着“南泉福地”,顺便去大佛殿。大殿前侧有一八角亭,亭外有一方三只眼的水池,一只饮水,一只洗濯。泉水清澈,终年流淌。南泉山公园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是黎平市最大的公园!南泉山演出场地也将是黎平2009年“两节一会”的开幕场地!

高屯天生桥:位于城区东北12km万寨村右侧,这座由地下暗流自然形成的天生桥一直是旅游胜地。这座桥在清代《黎平志》中有记载:“天生桥严直横跨两岸,中间有一个平硐,双江口之水从中通过,故大高屯可行船。地面上,还是平坦的,来回很方便。它是以建筑的力量命名的。”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给这座石灰岩地貌自然形成的天然桥梁起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学名“石梁”。它被列入吉利斯世界纪录(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桥梁)。

霸州河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集中了我省南部侗区自然景观、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的精华,具有自己的特色。

地坪于风桥: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地坪乡,俗称花桥,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历史上曾多次修缮。该桥长57.61 m,宽5.2 m。跨越南江,桥身距正常水位10.75 m。河中央一座青石墩支撑着木梁结构的桥身,其下部有两排八根粗大的杉木榫头,连成一体,与两岸相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挪侗生态博物馆:(中挪共建,位于肇兴镇塘岸村,距肇兴5公里。)

龙飞洞:它与号称天下第一的高屯天生桥风景区相连。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奇观,具有观赏价值。

肇兴侗寨:坐落在群山之中,村里排列着吊脚楼,剧院和葛平星罗棋布。全村4500多人* * * 165438多。是中国最大的侗寨,有“第一侗寨”的美誉。2005年,在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人民网、Sina.com、Tencent.com、China.com、Phoenix.com、Southern.com等34家全国性媒体协办的“中国选美大赛”大赛中,入选“中国最美乡村古镇”。2007年,中国时尚旅游杂志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联合评选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肇兴最著名的是它的五个鼓楼,五个舞台和五座风雨桥。

洞侗寨:距黎平县城28公里,有优越、丰富、淳朴、浓郁的民族旅游资源,离县城近,交通便利。东邻肇兴鼓楼群、地坪于风桥景区,南接从江县湘东乡增冲鼓楼景区,西接毛公乡金高、迪蒙、拉东等“侗戏之乡”,北接黎平古城、高屯天生桥景区。窑洞是侗族习俗和侗族文化传承的核心区域。它是侗族大歌的发源地。清代侗族大歌大师吴朝祥就出生在扎公洞。历史悠久的侗族文化遗产有“洞内独柱鼓楼”、“竹坪青石桥”、“竹坪禁碑”、“扎公万马墓”,以及各村的青石井、瓢井等。民间工艺美术独具特色,如蒸笼、饭筐、篮子等。民间刺绣绚丽多彩,尤其是洞窟中的侗族服饰成为侗族服饰的代表之一。

杉木荫木:黎平博物馆荫木基径2.36米。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定,此木生长于1402+35年,埋于地下3591+85年。它已经生长并被埋藏了大约5000年。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和保存的最大、最古老的杉身,被列入kiness世界。

巧姐古城:黎平县德丰镇二郎坡和东门街,两头高中间低,形似扁担,俗称“巧姐”。这里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一座座四合院,一排排高墙,一排排。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历史画卷;城内有72口古井,赋予古城灵气。1982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德丰镇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德丰镇:历史文化名城德丰镇是“东平侗乡景区”的旅游中心,市区面积18平方公里,居住着侗族、汉族、苗族、瑶族等8万余人。它是黎平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经千年沧桑和近百年沧桑,黎平县德丰镇的历史深厚、悠远、古色古香。

西秦白塔:又名西秦凌云塔,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城西35公里,敖市镇西南4公里处。塔首一层镶嵌竖匾,行书“凌云塔”。门楣上有一对:

锁水口,镇灵塔卫娥,从此文人升凤阁。

身着沙足,有云有宫,至今诸佛皆得佛子龙塔相助。

金高古戏台:位于贵州黎平县毛公乡东部的金高村,是侗族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戏台,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研究。戏台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古代戏台的格局与清代京剧相似,包括主台、厢房、戏台三个部分。

唐村:唐村的鼓楼、戏楼、吊脚楼、石板路、古帘葬群、古瓢井、水磨、石碑、纺车等古朴典雅的物件,在每个角落都蕴含着深厚的侗族文化内涵。唐村是人类回归自然的典范。仔细品味这个村庄的物品可以充分证实它的悠久历史。它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侗文化和侗俗研究价值、侗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人文生态保护价值。

香农山森林公园:香农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地坪乡,总面积1.5万亩(1.00公顷)。其中原始森林面积9755亩、650公顷)。初步查明乔木48科372种,158属,灌木22科56属130种,苔藓29属16种,蕨类22科38属190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是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资源的宝库,被称为探古

神鱼井:长方形的井,四周是方形的白石,井边高0.45米。它结构坚固,外观典雅,具有明代的建筑风格。六根0.8米高的方形石柱竖立在四个角落和前后两侧。柱头被凿成菱形,侧面有榫头,嵌有6颗白玉石,前后左右对称。它是最著名的,因为它富含水,可供一半的城市居民使用。冬暖夏凉,没有旱季。

邵寨溶洞群:位于贵州黎平县高屯镇邵寨山,有三个溶洞,邵寨岭右侧的丰丸洞和左侧的万鸾洞。两洞相通,故称“姊妹洞”。丰丸洞的入口呈椭圆形,很宽,分为东、西两个洞,进洞20米。洞内钟乳石、淙淙溪流众多,形态各异,有柱形、笋形、观音形、菩萨形、梯田形等,可谓别具一格,故又称“仙人洞”。爱銮洞入口狭窄幽深,钟乳石如宝塔、鼓楼、猕猴、狮子,栩栩如生。整个洞群有洞,相互连通,地形复杂。这是一个玩耍和探险的好地方。

英龙于风桥:位于贵州黎平县毛公乡东部的金高村,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造型非常简单。是村里的风水桥。这座桥以青石板为桥面。两块青石板长5.5米,宽1.2米,厚20厘米。桥上层的亭子是木制的,有* * * 65,438+06根柱子。每根柱子都有一个石鼓板作为底座,上面雕刻着一只狮子。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重修。1980年,金高村的人们捐款捐物重建了这座桥。这座桥古朴美观,是侗族传统建筑的灵魂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造型闻名中外。1998年,中国邮政以此桥为原型,发行了一枚名为《战地风雨桥》的纪念邮票。

黎平全健: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北门外的福禄河西岸,俗称磨刀湾。水从岩石缝隙中渗出,竖井是悬崖边挖的,两尺见方,水质甘甜。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黎平秀才胡常信邀当时名士聚于泉边品尝泉水,碑文刻于石上,至今清晰,保存完好。石泉镌刻“全简”二字,取“以泉为镜,从心而学”之意,故名。此外,还有一行小字“同治桂海十月胡常信题”。

西佛崖石刻:西佛崖是明末抗清英雄何腾蛟的墓地,一直是旅游胜地。民国十六年(1927),湘军大佐周。

杨玉娥率部前往黎平祭奠贺腾蛟墓。他对何公的民族气节给予了很高的敬意,即写下了“伟大的精神终结”四个字,并赠送了一份礼物。他亲自到黎平书法家李波先生的住处,要了一封信。周出资雇了一个工匠在西佛崖上雕刻。四字为横楷书,笔法苍劲洒脱,镌刻于石壁上,每字60厘米见方,两面小楷直行,上题“民国丁卯立冬月”,下题:“项上校周说痒”。整个摩崖石刻长2.75米。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悬崖仍然完好无损。属于何腾蛟墓地的附属文物之一,被列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