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和免试十点注意事项(纯干货)?
关于夏令营免试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只要大家拿到免试资格,就差不多在同一起跑线上了,和找工作差不多。它总是为有能力的人而存在,不言而喻,每个人都互相争斗。想参加学费减免或者夏令营的同学都知道。没那么简单,可能是因为水清了就没有鱼了吧。夏令营和免试看似是研究生的捷径,其实不然。第一,包含了你前三年的奋斗和努力。二是全程主动纠缠,等待是无奈的。这其实比考研更痛苦。毕竟你可能在等一个学校的同时,还要等几个学校。脆弱的心灵要经过多次锤炼。总之,夏令营或者免试并没有外人看到的那么疯狂和简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苦与苦。如何集自身优势,一战尽全力,提前拿到机构offer?都说矛在手,我有天下。如果夏令营不能被录取再去参加9月份的推介会,对我的内心和信心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第一,关注政策变化和动态信息。
同志们也意识到免试政策的几大变化:内保外保不分,专业和研究生不分,鼓励跨专业申请。全国统一制度增加了目标院校的自主权,保护了院校的合法权益,而不是一味偏袒学生。这个政策看似给了所有学生一个更公平的机会,提供了一个“天高海阔,鱼跃欲试”的平台,实际上却创造了一个更激烈的平台。说白了,我基本不限制你,你可以做,但如果做不到,至少会在一定范围内重新洗牌。之前外保内保都很固定,大家面临的威胁和竞争都比较小。反正名额是我的,你拿不走,你100%保证。但这样的政策本质上提供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风险厌恶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有些成绩不是很高,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很好,敢拼敢冲的同学,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机会。所以,这些政策的变化为屌丝转型提供了可能。我带学生每年都会遇到很多这样的案例。
第二,善于读懂高校公告中的灰色地带。
在之前的免试或夏令营公告中,明确有四六级成绩要求,211/985出身等带有明显歧视性的字眼。但是从2015开始,很多学校取消了本科背景的限制。今年很多学校不明确要求四六级成绩,只要求英语好的。所以这些公告只要没有说清楚,其实对于一些本科背景不好的同学来说就是一个机会。因为不知道意味着不是硬性要求,那么至少我们可以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获得同样的机会。但很多学校对此不满。去年和中央财经大学一个学院的院长谈话时,对这种说法有点生气:以前本科都要求211,今年六个年级都不要求了。那么就会出现入围的学生多了,笔试面试会变得更加激烈和可怕的现象。这对那些本科非常优秀的学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当然也提供了一个更加公开透明公平的机会。
第三,准确定位自己——把握代入感
很多同学都问过我:老师,感觉我本科不太好,成绩一般,但是可以获得免试资格,但是真的不知道可以参加哪个夏令营。我想去上海投资吗?我相信遇到这些问题的同学不在少数:尝试下海投资与否没有损失。其实这一点我并不认同。去年有个举办夏令营或者被免试的男生投了票,他也在中华女子学院投了票。应该有几十个吧,最后我上了一个很普通的学院。也许在同学心目中投入越多,成功的概率就越大,但别忘了,最后能不能成功,跟你的专业知识和实力水平有很大关系。并不是你增加基数,因为无论你投入多少在一些学校的水平上,你都没有丝毫入围的机会,反而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各种各样的担心。这里常老师建议投3-5比较合理。如何选择机构?我认为以下标准可以作为参考:
1.我是否符合目标院校公布的要求?
2.本科院校之前免试的同学都去哪了?政策刚变,目标可以比以前高。
3.能找到目标院校的导师推荐吗?
4.是否有其他重大科研成果等。
第四,合理摆放你的硬件
很多同学都问过我老师,我成绩不高,但是拿过很多奖。我能增加我的好感吗?下面简单说说你的筹码的重量和顺序:
1.专业/班级/年级排名,记住一定要有分子和分母。很多机构给出的公告形式都是top 10%、15%等等。这无疑是重要的。是决定你能否拿到免试资格,目标院校是否让你入营的重要因素。
2.英语水平:硕士读的很多论文,比如四六级,托福,雅思等。,都是英文的,很多项目和会议都需要和英文打交道。英语水平决定了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导师,这当然很重要。
论文、专利、竞赛成绩、创新项目等的权重。跟你达到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数学竞赛选美二、三等奖,中国大学生建模大赛省级创新项目一、二等奖,充其量只能是锦上添花。绝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般省级和国家级综合期刊的论文权重一般。当然,如果你有重要的期刊,或者SCI等权威期刊,那就另当别论了。
动词 (verb的缩写)关于筛选过程
常老师还说,有的同学已经拒绝了进营通知,有的还两手空空。那么招生筛选的流程是怎样的呢?一般来说,大学筛选分为两步:
1.由研究和招聘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完成的初选相对简单。一般学校会设定两个内部硬性标准:比如年级前10%,六年级460分以上的工作人员在筛选时比较简单粗暴,不符合这两个硬性要求的直接被刷。别的他们都不懂,更别说读了。学生太多了。
2.最终选拔,经过第一轮筛选,剩下的人的资料会交给学科负责人,一般是副院长或者部门主任等。他们会有一个稍微全面的判断,最终确定招生名单。
第六,理性对待兄弟姐妹的经验
很多同学特别执着于经验可以理解,但是每天花太多时间研究经验,问师兄师姐,就有点过分了。前两天有个学生跟我分享了一个经历,对我说:常老师,虽然我知道看了经验帖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但是他的转变给了我信心,让我感触很深。常老师在这里不是反对大家看体验贴,而是理性看待。作为一个有经验的人,我知道我准备夏令营时的心态和状态和我考上后完全不一样。经验永远说不出那种切身感受。只是对你所做的轻描淡写。但我认为真正重要的是这个过程给每个人带来的成长。所以写经验的人和你现在准备的不一样。别人的成功不能模仿,只能学习。不要做下一个,做第一个就好。
七、良性竞争
老师,我同学太差了,排名比我高。他申请我申请的任何一个学校老师。某某人申请学校教师。某某人似乎比我准备得更充分。跟他比不过怎么办?。。。。。这种事情每年都层出不穷。昨天晚上,我听到了一个类似的案例。一个学生给我发信息:老师,我否定自己怎么办?当时我很苦恼,以为遇到了重要的事情。我一问,原来她觉得有个同学比她强,准备的比她好。老师经常无法解决这种情况,只能给出两个建议:
1.你有很多竞争对手,所以放大你的心,不要只看到你的学校。
2.多关注自己的事情。你没有那么多精力一直关注别人。
3.只有“理性”和“冷静”是牢不可破的。
八、关于“模板”
昨天下午,一个学生让我修改模板。看完之后就不想再看了。作为老师,关于这个框架的文章太多了,当时特别反感。第一个学生用的时候感觉还不错,第二个第三个还可以。但是二三十再用的时候,估计十个人都想吐。大家大概都知道,考研英语的时候,只要看到一个模板,马上就0分,但是好像我们学生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来写自己的语句,就是找模板。这本身是没错的,但是如果不经过自己的加工,结合自己的优势,就是原版,连文字都一样,这无疑是一个很棘手的承诺。研究生教育是个性化教育,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加工和思考做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九、关于专业基础、专业思维
大家很容易忽略这一点。我和很多专业第一的同学聊过。985排名第一的专业听起来很恐怖。但涉及到具体的专业思维和深度,几乎是一无所知。当然,度过大学时光的同志们都心知肚明。但对最终免试起决定性作用的,可能是你这三年积累的专业思维深度和学术背景。我在这里强调,不能只关注形式上的东西和各种包装,也不能忽视本质的东西。一定要打好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加工形成自己的思路,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很重要。知识固然强大,但要达到一定深度才能发挥出来。
十、关于辅导班的必要性。
辅导班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免检培训可能就像当时买保险一样没必要。随着免试趋势的增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实有点像留学。不是我们做不好,而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同时在选择自己理想的院校时也能更好的规避风险。最后祝大家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院校。
此时此刻,2017考研学子已经开始了考研征程。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难,不管复习过程中有多少诱惑,相信大家都会坚持自己的目标,努力的。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猎考考研特别推出了2017备考专题,包括OL学习、全年培训、优秀在线课程。你不懂的一切,都会一一为你解答。同时,考研一直在为大家推出直播课,让你足不出户轻松学习!
推荐阅读:
2017考研常识:考研区域划分和学科分类
考研常识:预报名与正式报名的联系与区别
2017考研:考研要求
如果你对考研有疑问,不知道考研中心的内容怎么总结,不了解考研报名的地方政策,点击最下方咨询官网,免费获取复习资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