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正确的全民公益观
慈善应该成为中国的一种公民习惯。
国内社会一直流行“慈善是富人的专利”。很多人总是盯着有钱人,看不到自己的实力。这其实是戴着“有色眼镜”看慈善。著名学者于丹指出,慈善应该成为一种公民习惯。“每个人都有卫生习惯,每天起床都要先刷牙;大家也有环保的习惯。当他们在路上看到废纸时,他们会捡起来扔进垃圾箱。那么慈善也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不应该是在紧急情况下才会呈现的行为,而是习惯了的、发自内心的套路的反映。当每个人的慈善行为也在同时获得时,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尊严,懂得感恩。”
中华全国慈善基金发起人孙逸仙代表清华大学附属清华附中学生表示:我们的慈善之心有必要像5.12汶川大地震那样,唤醒我们的心灵,承载我们的爱吗?价格太高了。爱要从一点一滴开始,付出爱应该是一件长久的事情。创立壹基金的李连杰,2011从私募转为公募基金,将人们心目中的明星形象与公益事业联系起来,对引导人们的慈善意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龙、姚明等明星充分发挥公众人物的影响力,积极参与公益项目,为社会树立了新的榜样,著名发明家诺贝尔在去世后捐出了全部家财,设立了著名的诺贝尔奖;
20世纪初的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死后将数亿财富捐给慈善机构。
比尔·盖茨以一句“带着巨大的财富死去是一种耻辱”——卡耐基的名言来克制自己,并宣布将捐出自己530亿个人财富的75%成立慈善基金会来回报社会。
著名慈善午餐拍卖人巴菲特在2006年将自己99%的财富捐给了慈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