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彪的工作和成就

主要从事蔬菜遗传育种和蔬菜生物技术研究,利用反义基因技术创造的耐储藏转基因番茄获得1997中国农业生物转基因安全性评价“商业化生产”首个批文,1999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耐储藏杂交番茄新品种樊华1号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农业转基因品种,2002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发改委、“948”等科研项目30余项。在蔬菜营养品质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和植物逆境基因克隆与鉴定、茄科作物基因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成果。番茄文库的构建、特异性启动子的克隆、标记基因载体系统的消除等方面取得进展,为蔬菜分子育种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支持。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专利申请5项,品种审定3项。发表论文和专著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5篇。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专著4部,农业部鉴定成果1项,授权品种6个,发明专利4项。他是学校蔬菜学科的主要负责人,在蔬菜生物技术和遗传育种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卓越的成就,并创造了我国第一个经国家批准商业化生产的农业转基因产品,被誉为“中国果蔬耐贮藏”,通过图位克隆分离鉴定了番茄多细胞表皮毛形成的关键基因(Wo)。Wo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促进细胞周期相关基因-SLCYCB 2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由G2期向M期转化,最终促进表皮毛发的形成。这一机制的发现对于揭示植物细胞命运调控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价值。同时,由于纯合的Wo基因会导致番茄胚胎的败育,因此该基因的分离对揭示番茄胚胎发育的机制也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园艺学专家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园艺作物基础研究的最高水平。参与了国际茄科植物基因组计划——番茄基因组测序和番茄进化机制研究论文已应《自然》杂志要求提交给该杂志。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国际合作项目5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