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黑暗游戏”:4000人在激浪中行进?
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在华为的展台上,不断有车企高层前来一探究竟,深度谈论华为的电驱动,感受华为的雷达和智能驾驶舱,聆听华为的云服务。种种迹象表明,华为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不可或缺的供应商。近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志军再次面对媒体,透露了华为的野心,解决了市场的一些质疑。
徐志军是圈内有名的“直男”。在媒体面前,他表现出三种性格,类似于华为里的三种风格:直接、高效、自强。
面对汽车媒体专场,对于华为手机等业务的提问,徐志军直接回答“不回答”;他能一句话回答问题,第二句话绝对不废话,高效回应每一个问题;面对车载计算平台MDC上7nm芯片的产业化和供应,徐志军并不担心。“我们先把库存用完。2022年以后,急什么!”
■?ICT延伸到汽车,华为也能做到!
华为的汽车业务能做什么?
在讨论华为汽车业务能做什么之前,我们必须明确华为想要什么。华为感兴趣的是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汽车软件的可持续更新所带来的价值。未来汽车的智能化程度取决于软件。只要硬件的基本要求足够,任何智能功能都可以通过软件来定义和升级。
徐志军认为,软件定义汽车是ICT产业(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汽车产业融合的关键。在未来完全无人驾驶的汽车中,软件不会在单一的锤子买卖,而是在买车后像智能手机一样通过OTA不断升级,享受更好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零部件厂商和车企之间买卖的商业模式已经不适应,必须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来应对汽车行业的未来。
中间是华为轮值主席徐志军。
因此,华为汽车业务正在充分发挥其在ICT领域的技术优势,汽车相关业务是华为原有ICT业务的延伸。
那么,华为是怎么造车的呢?首先是改变车辆开发结构。让华为去做复杂的事情。
在华为,汽车相关业务部门构成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华为汽车业务的目标是基于在ICT领域的技术积累,秉承“平台+生态”的战略,将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汽车。这一切的前提是改变汽车智能网联的架构。
一年前,徐志军提出智能网联汽车架构要从EE架构(电子电气架构)走向CCA架构(计算与通信架构)。目的是简化和集成现有汽车复杂的分布式架构,分层分组管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ECU,尽量减少ECU之间的协调,将汽车开发从局部零部件(或总成)开发转变为整车级开发。
在CCA框架下,车辆开发可分为机械层、高压电池电气层、低压组件层(传感器和域控制器等。)、软件层(包括娱乐和自动驾驶操作系统等。)、应用层(驾驶舱和自动驾驶应用等。)和云服务层自下而上。
基于这一理念,华为推出了三个域控制器(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和电气化平台)和三个操作系统(鸿蒙系统操作系统H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和智能车辆控制操作系统VOS)。
围绕智能驾驶舱,华为有鸿蒙系统操作系统HOS、车域生态平台和智能硬件平台,包括驾驶舱模块、车载智能屏幕和AR-HUD。基于AOS和VOS,华为拥有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和MDC?芯能覆盖从L2到L4的乘用车、商用车、作业车等多种智能驾驶应用场景。
徐志军说:“我们力争在2022年初将这些零件或系统安装在汽车上,让每个人都能体验到这种体验。”他认为,只要架构设计得好,纯电动汽车完全可以在其生命的第一阶段进化成无人驾驶汽车。当然,这种纯电动汽车要有必要的雷达、摄像头和计算中心。
“华为智能汽车云服务包括四大项目”
顶层有华为智能汽车云服务,包括自动驾驶云服务(华为?章鱼)、高精度地图云服务、车联网云服务和V2X云服务,每个项目下又有若干个子项目。
自动驾驶云服务帮助客户构建自动驾驶数据驱动的一站式闭环解决方案;车联网云服务新推出三电云服务、OTA、智能增值服务等服务能力;高精地图云服务将搭建高精动态地图聚合平台;V2X云服务通过新发布的云控制平台,赋能丰富的V2X业务场景,构建智能网联云大脑。
这云到底有多厉害?举几个可以理解的例子。
自动驾驶云使实际车辆路测里程相当于1年,在模拟系统中运行只需1天半;拥有“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资质”的华为,通过高精地图云聚合全国高精地图合作伙伴,构建最广泛的地图数据服务能力;电池方面,三电云可以实时诊断电池健康状态,实现电池安全预警。
■?华为正在“聚集”
2020北京车展E2馆,华为非车业务展位最热闹。ADS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智能车载云服务、智能网联都有展示,包括毫米波雷达、摄像头。
智能驾驶舱方面,华为展出了车载模块、8英寸超低反射显示屏、驾驶舱麦克风、高清摄像头等。华为mPower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车载充电系统、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多合一电驱动系统、DC充电模块。
“华为超低反射屏”
亮点有两个,一个是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一个是三合一全电驱动。
车展媒体日前一天,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MDC产品部总经理李振亚正式发布MDC?210和MDC?610可分别提供48 TOPS和160TOPS的计算能力,为L2+和L3-L4自动驾驶仪提供经济实用的计算能力资源。加上之前的MDC600和MDC300,华为MDC已经形成了一个系列的产品。
“华为发布新一代MDC系列产品”
徐志军说,“华为MDC可以支持一切(指汽车的所有控制系统)。MDC的主体是一个人工智能NPU加上一个通用计算CPU,共同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MDC的硬件和它现在拥有的能力可以完成车上所有的计算和控制。”
据悉,之前华为推出的MDC?600的计算能力太强了(高达350TOPS),超出了用户的需求,所以MDC?610。MDC未来可能会推出新的系列产品。
“今年的目标(指自动驾驶)是在城市道路上实现1000公里的无干预,这在世界上是非常领先的。我们正在尽一切努力建立这样一个智能驾驶系统,或者说自动驾驶系统。”徐志军说。
“华为有50多个MDC合作伙伴”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MDC系列产品,华为又开始“聚圈子”了。
目前,华为MDC已与50多家主机厂、Tier1、应用算法、传感器、执行器等客户和生态伙伴合作,在乘用车(L2以上)、商用车(智能重卡、港口物流)、作业车(无人矿卡、无人配送)等领域实现了基于华为MDC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舍弗勒、思迪智家、Momenta、禾多科技、荣源亓航、新石器都是华为的重要合作伙伴。
三合一和全合一电驱动系统更受整车企业关注。在北京车展的前一天,华为秘密举办了一场行业推广活动。除了电驱动系统,还有车辆充电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的集中展示和讲解。
华为的一体化电驱动系统是业内首个超融合架构的电源域解决方案。它集成了电机控制器(MCU)、永磁同步电机、减速器、车载充电器(OBC)、电压转换器(DC/DC)和配电单元(PDU)六个部件,支持BMS软件算法的融合。就在两个月前,华为在广州注册了华为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的目的是销售充电系统、电驱动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相关产品。
华为销售人员介绍:“我们的电驱动系统采用电机油冷却的方式。整个系统都是华为自己设计,外面厂商制造。”采用油冷,电机整体体积将减少15%,但华为没有透露OEM厂商。
“华为车载充电系统”
“华为车载充电系统”
在北京车展媒体日当天,包括广汽、吉利、比亚迪、蔚来和BAIC在内的数十家公司先后参观了华为的展台。与此同时,徐志军还带领团队与长安等企业进行了交流。密切的沟通为中国下一步的业务拓展埋下了伏笔。据悉,华为“三合一”产品已获得主机厂订单;“一体机”产品将率先应用于比亚迪车型,预计明年量产。正在圈层聚集的华为,距离爆发也就一瞬间的事情。
“吉利R&D研究所高层参观华为展台”
■?解决来自业界的疑惑
华为的汽车业务有一个根本原则,就是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一些核心产品和生态上。华为将坚持“平台+生态”的战略,打造智能驾驶新蓝海。然而,虽然华为足够开放,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进入华为的“圈子”。
目前华为的“朋友圈”真的不小。但是,似乎没有造车的新生力量。华为是不是不愿意和造车新势力合作?徐志军回应称“有意无意都有”造车新势力是新的,但华为在汽车业务上也很新,只是双方还没到交集点。
"它不会排斥造车的新生力量."徐志军强调说。
从汽车业务合作的策略上,华为开辟了足够的空间,搭建了一个平台,整合了足够丰富的业务,客户可以按需请求。“合作的方式有千万种,不同的车企有不同的想法,就像女生选老公不是一个标准一样。”徐志军就是这样。
不同的车企基于自身能力和策略会有不同的选择,有的客户完全基于平台发展;有的客户会更进一步,比如双方联合开发;有些客户会选择华为硬件。华为要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当一个OEM选择华为时,每个组件都可以独立选择。比如华为云服务,每个云服务下的子项也可以单独为客户服务。
“华为激光雷达和各种传感器”
随着业务的深入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华为汽车业务面临五个问题。
第一,华为汽车业务是否需要或者可以做成博世汽车业务的规模?
徐志军给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答案。“我们还没有理解清楚Tier1的含义。如果客户有需求,我们会制造满足需求的产品。至于生意能有多大,就看这个团队的能力了。”华为多年来积累的技术和能力能够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场景,确实是华为未来发展的强大后盾。
二、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有多大?
华为汽车业务整个团队达到4000多人,每个组成部分就是一个部门。徐志军解释道,“每一个汽车解决方案都与华为传统的ICT业务相关,都是基于一个原有行业的延伸,以满足智能网联汽车的场景。”比如Pad业务延伸到智能驾驶舱领域;毫米波雷达起源于无线产品线。
三、如何应对7nm芯片的需求?
“MDC610是一款7纳米芯片。这些零件真正上路要等到2022年以后。还有两年,足够我们处理了。”徐志军说。关于芯片供应的问题,华为并没有否认目前的困难,但也不会怕困难。华为已经为市场的变化做好了准备。
“华为全系列传感器”
第四,华为能比特斯拉做好智能驾驶吗?
“我们不做底层智能驾驶,激光雷达只是起点。”徐志军说。虽然业界经过多年的努力,视觉算法已经做得很好了,但还是有天花板。虽然特斯拉目前没有使用激光雷达,只是依靠视觉计算,但这不能否认激光雷达的技术优势。
徐志军说,在中国的道路场景中,没有激光雷达解决不了的问题。华为要坚定走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分析的融合感知路线。“只要方案做得好,成本高一点没关系,我们可以少赚一点。”
第五,华为汽车业务什么时候开始盈利?
“要想盈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关闭。”徐志军说。据悉,华为汽车业务2020年的支出将超过5亿美元。如果你想追求利润,最好把这5亿美元装进你的口袋。汽车工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时间周期很长。华为短期内不会考虑汽车业务团队的盈利情况,长期来看会有一年盈亏平衡。
徐志军说:“华为的每个行业都有一条发展曲线,从项目开发到目前盈利,再到累计盈利。这个周期平均八年。所以,我们对汽车工业的发展也是有耐心的。”
编辑总结:
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华为备受瞩目。甚至有人认为华为是在攻击全球最大的零部件公司博世。对于与博世的竞争,华为认为目前业务重合度不高。我们也问过博世。博世表示一直在和华为沟通,具体合作内容不便透露。在华为的展台上,也有不少前博世员工。华为虽然是后来者,但他深知汽车行业的本质。跨界创新不能脱离本质。还是要靠人,靠合作,靠集聚,把华为的技术做成汽车级的产品。后来者耐心点,不然华为真的会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新星。(文/汽车之家?刘洪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