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行业最新专利要求

《化学工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根据化学科技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推进循环经济和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

——增强科技进步对化学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科技贡献率达到60%,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5%,重点企业5%,高新技术企业8%。

——通过自主创新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进一步突破了制约行业发展的30项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了5-8套大型成套化工设备。到2010,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我国化学工业整体技术水平达到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科技开发和技术攻关,提供一批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精细化学品产值率达到48%左右。

——培育强大的行业科技队伍,努力整合科技资源和优化科技配置,加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到2010,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格局。

关键任务

《化学工业“十一五”科技发展纲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对工业的需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化学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

——突破关键技术,集中力量产业化,以大型化、成套化、产业化为目标,以工程技术开发为重点,通过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技术集成创新,开发若干套大型化、成套化技术,完成若干套产业化示范装置建设,从而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加强自主创新,坚持“两个结合”原则。我们要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同时,要坚持新技术开发与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要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努力在高起点上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努力实现高技术传统产业、高技术产业化和引进技术国产化。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实施重点跨越,根据国家和企业财力状况、现有技术基础和产业需求实际,确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集中力量攻关,实现技术突破,推动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形成“产、学、研”有机结合,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技术升级,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是关键。在产业技术开发过程中,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认真落实项目的配套项目和配套条件,实行产、学、研联合研发。

六个优先发展领域

根据世界化学工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发展以下六个领域。

●农用化学品

在化肥行业,氮肥将重点发展新型煤气化技术、新型净化技术、节能型氨合成技术、水溶液全循环尿素改性技术、尿素改性技术、氮肥联产甲醇、二甲醚等能源化工技术。磷肥将发展磷复肥规模化生产技术、磷肥生产过程中的循环经济技术和低品位磷矿综合利用产业化技术。钾肥将重点开发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生产的规模化新技术,盐湖提锂等综合利用技术。

化学矿山发展先进的采矿技术和选矿技术,解决中低品位胶磷矿难采难选的问题;硫铁矿重点解决硫铁矿制酸过程中大量副产物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发展硫酸生产中硫铁矿烧渣的综合利用技术。

农药行业农药科技创新的重点是加强基于生物合理性的原始创新产品的开发和转化,发展农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绿色关键技术。重点开发的品种有: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和地下害虫防治剂的新品种、果蔬用新型杀菌剂和病毒抑制剂及杀线虫剂、适用于水上轻耕的除草剂和旱田用新型除草剂。

●新型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

发展新型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要集中力量突破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天然气转化、净化和催化合成等关键技术。

“十一五”重点发展和实施煤焦化技术、大型煤气化技术和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技术、大型天然气蒸汽转化成套技术、碳一化工产品产业化技术和大型煤炭液化技术。

●新化学材料

目前,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相对落后,与国外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落后,规模小,成本高,产品质量波动明显。很多国外已经量产的品种在国内无法产业化。

“十一五”发展重点是通用塑料改性技术、工程塑料产业化技术、工程塑料高性能技术、高性能子午线轮胎产业化技术、大型合成橡胶产业化技术、橡胶复合材料及新型橡胶加工助剂产业化技术、功能高分子材料、新型氟硅材料和新型无机功能材料。

●精细化工

中国精细化工要加强自主创新,突破核心催化技术、现代反应工程技术和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环境友好型工艺。

“十一五”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重点是功能性涂料和水性涂料、染料新品种及其产业化技术、重要化工中间体、电子化学品、高性能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油田化学品、功能性食品添加剂、高性能环保阻燃剂、表面活性剂和高性能橡塑助剂的绿色合成技术和新品种。

●氯碱工业

目前,我国氯碱行业发展良好,但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十一五”将以降低能耗、实现规模化和精细化为重点,重点开发和推广:国产离子膜法烧碱技术;膨胀阳极和改性隔膜的应用技术:聚氯乙烯改性和聚合工艺的优化技术:万吨三相流蒸发装置开发:高速自然强制循环蒸发器开发:滑片高压氯气压缩机推广;以氯气和氢气为原料的下游产品生产技术等。

●化学设备

我国重大化工装备研发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不足,技术装备整体水平不高。

“十一五”期间,一是尽快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粉煤气化、甲醇低压羰基化制醋酸等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二是进一步加大工程子午线轮胎成套设备的研发力度,努力提高我国工程子午线轮胎的生产技术水平;三是发展一批先进的化工设备,满足化工生产的需要。

促进发展的六项关键技术

化工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很多问题需要很多技术的支持。“十一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化学工业需要重点发展以下六大关键技术。

■新的催化技术

催化技术一直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我国催化技术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重点发展炼油催化技术、精细化工催化技术、合成氨工业催化技术、碳一化学催化技术、高分子催化技术、纳米催化技术、生物催化技术、光催化技术和新型催化材料。

■新的分离技术

分离技术是化学工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分离技术落后国外约10年。

“十一五”规划的重点是发展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和大宗有机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蒸馏技术;酯化、酯交换、皂化、胺化、水解、异构化、烷基化、卤化、乙酰化和硝化的催化蒸馏技术;工业气体净化分离和化工废水处理的膜分离技术;分离热敏性化学产品的分子蒸馏技术: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超重力技术:无机盐、化肥和纯碱生产的高效结晶技术。

■生化技术

我国生化技术起步于80年代初,至今已取得多项产业化成果,但与工业化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十一五”生物催化技术的发展重点是研究生物反应器、高效生物分离技术与设备、生物反应与分离耦合技术,扩大生物催化剂和酶的来源。主要产品有:生物能源、生物材料、有机酸、氨基酸、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等。

■自动控制和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中国化工行业的应用才刚刚开始,目前发展并不平衡。

“十一五”发展重点是大型化工石化企业ERP技术,推动自动化科技成果在化肥、石化、氯碱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开发和改进各种优化技术。具体内容有:计算机控制、故障诊断和仿真技术;计算机分子设计技术;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化工电子商务,开展国内外电子商务网络活动。

■纳米技术

与国外相比,我国纳米产品生产成本高,粉体结构和性能稳定性差;纳米材料应用技术的研发仍处于起步阶段。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重点发展一些纳米粉体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如纳米催化技术、纳米材料在涂料中的应用技术、纳米材料在橡胶、塑料、化学纤维等高分子材料改性中的应用技术、纳米材料在能源、环境、资源和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技术等。

■清洁生产技术和节能技术

高能耗、高污染仍是制约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的“瓶颈”。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工业是当前中国化学工业的重点任务之一。

“十一五”重点发展大宗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学品清洁生产技术、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和工业尾气净化回收技术;在节能方面,重点发展和推广高效燃烧技术、高效蒸发和喷雾干燥技术、蒸汽冷凝水回收技术、热管技术和热泵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