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在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徽商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生、兴起、繁荣和逐渐衰落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这种历史文化现象的必然出现和这种动态发展过程的演变,既与古徽州特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也与中国文化背景和长江三角洲的历史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古徽州地多人少,所以很多人都要“十三四岁扔掉”,“经营四方以维生”。这种义无反顾“失去”的意义,是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回族人把生命托付给商业”是一种生存选择,也是一种及时的回应。回族的祖先多为中原移民,顽强的生命力是构成回族拓荒的重要基因。回民不仅找到了“士商不同术”的许多理论依据,而且从明清实学思潮,特别是王雪的思想中汲取了许多新鲜的思想营养。“终日经商,不害其为圣为德”、“商人如何能卑”的呐喊,激发了回民对商人“以命为先”的坚定信心。最重要的是,回族人一走出大山,江浙等中国广大的长三角市场就会首先展现出来。南宋以来,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临安(杭州)都城的繁荣,使长江三角洲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随着该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徽商借助便利的新安江水运,对徽州土特产的竹、木、茶、石、药材、纸等有很大的需求。在长三角市场,徽商得到了帝国政策的优势,抓住了经营盐业的机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商业发展。典当等行业也在江浙淮北遍地开花。文化素质高的徽商,“贾擅儒”,灵活协调儒、官、商,用儒装饰贾,护商升官,最终开创了长江三角洲的一片天地,一个独特的大市场,赢得了“无镇无徽”的美誉。
正如葛教授所说,商业的兴衰,归根结底取决于市场和商品。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客观因素甚至是决定性的。道光清后,由于江浙、淮河的有利地理位置,泛长三角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崛起。受外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影响,这一地区的新兴工商业迅速发展,沿海的浙商、粤商兴起,而传统工商业逐渐失败,一落千丈。徽商主要经营盐、典当、茶叶、木材等传统业务。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廷官方食盐运销制度的变化,使得徽商失去了盐业专利优势,机器生产方式率先在徽商等传统商人中产生。尤其是咸通与太平天国的战争,泛长三角的混乱,徽商曾经快马加鞭驰骋的世界,都成了商人的恐惧。在徽州,战争已经把宁静的徽商故里变成了拉锯战场和荒野废墟,“十室九空”。这场战争对徽商造成了致命的打击。面对变化了的时代,一些大都市和沿海地区的徽商迅速调整经营方式和发展思路,顺应时代潮流,实现了自身的近代资本主义转型,而另一些徽商则定居经营地,成为近代的宁波商人、浙商和广州商人。因此,梁教授认为,清末以后徽商衰落的说法并不确切,实际上是分裂的。当然,也有一些像胡雪岩这样的徽商,在外来势力的压力和自身局限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需要注意的是,徽商从历史巅峰的衰落与各郡徽商的衰落并不同步。道光年间以后,徽商的盐业整体衰落,而茶、漆、酱等行业还兴盛一时。婺源、黟县的徽商,在道光以后仍然在各地开辟新的市场。直到民国时期,出现了周、吴荣寿、郑继仁、周穗之、程、曹廷生等一大批著名徽商。
至于有些人,为什么徽商消失了,风光不再?众所周知,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工商改造之后,传统意义上的徽商不再具备生存的土壤和条件。长期的“灭资不兴”,发展到“坚决打击投机”、“斩断资本主义尾巴”。谁敢在商业上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不是徽商的后代泯灭了前辈的开拓精神,思想过于保守守旧,而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市场和商品条件。改革开放后,尚超在深圳、广东和泛长三角地区激增。在“南下”和“东向”的热潮中,当代徽商也在崛起。歙县徽商,上海码头,开徽菜馆给欧洲汤怀的农民,叫徽州茶商,名扬京华,璀璨上海。他们正在并将继续传承徽商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再创辉煌。
因此,只有将“徽商”视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一个动态的历史演变过程,才能理解徽商种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才能正确评价影响徽商兴衰的内外因素,准确把握历史背景,不至于一概而论、一概而论。
徽商是宋代以来古徽州所有走出大山,在家乡、在家乡甚至在海上经商的“徽商”的统称。徽商的历史从宋代一直延续到民国。区域包括一府六县商人及周边民众,以及徽州以外的徽商。“徽商”是一个行业繁多、构成庞大而复杂的区域性商业群体,主要靠血缘、地缘和人缘维系。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相对于晋商、粤商、陇右商人而言的特定人群。
这样一个跨越宋、元、明、清、民国数百年的庞大而特定的人群,在各种史籍、族谱、宗谱及相关文献中,有着成千上万的名字和事迹。仅光绪《婺源县志》一部就收录婺源徽商千余人,因各种原因未被记载的徽商数量也不在少数。要评价和把握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物群体的整体特征,准确理解其“主体形象”,似乎有几点需要充分注意:既要把握徽商的整体特征,又要关注其群体内部多样的个性表达,从这些丰富的个性内容中准确地概括和揭示其能够代表全貌的特征。要坚持徽商的客观实际和史料的真实,从多种视角、多种层次、多种思维方式对这一庞大的人群进行量化统计和分析,把个案分析和整体把握结合起来,而且这种量化统计和分析必须更加科学、全面、系统,而不是主观的、随意的、严重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