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药物研究所概况

协和医学院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研究所的简称。

目前国内外引进人才34人,其中博士后25人,博士4人,硕士5人,引进人才平均年龄44岁左右。

药物研究所专注于寻找和研究预防和治疗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的药物,坚持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它以中草药和天然产物的研究为基础,采用现代医学理论和高新技术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新药主要研究方向为抗肿瘤药物、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神经精神疾病药物、治疗老年退行性疾病药物、抗肝炎药物、抗炎免疫药物、抗糖尿病药物。

药理研究所学科门类齐全,包括药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分析、天然产物生物合成、药学等研究部门,具有较强的新药研发能力。尤其是在天然产物研究、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组合化学、分子药理学、高通筛选等领域。此外,研究所还建立了国家药物与代谢物分析研究中心、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科技部药效学平台、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卫生部天然药物生物合成重点实验室、 以及教育部中药材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及其下属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疗二厂、北京协和郝建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科莱博医药发展有限公司、北京连欣药学院等,形成了应用基础研究、新药开发研究、成果产业化的紧密结合。 50年来,* * *获得科研成果奖247项,研发新药100余种,获得新药证书124个,其中一类药17个。自1986建立基金制度以来,* * *已承担科研项目785项,发表论文5678余篇,编写专著276部,在国内外申请专利456项。

药学院是我国培养高级药学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中药学是教育部认定的国家重点医学学科,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还设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药学研究所拥有一支由高级研究员组成的教师队伍。50年来,国家批准的博士生导师46人,硕士生导师144人。他们承担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生教学任务,为高校毕业生开设了265,438+0门药物化学和药理学课程。目前,研究所有300多名研究生,培养了371名研究生博士和硕士。

近年来,在面向市场经济、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效益的过程中,医药科研院所和控股医药公司产值逐年增长。主要产品有:人工麝香、紫色素(紫杉醇注射液)、灵芝多糖注射液、百萨诺、联苯双酯、高三尖杉酯碱、酞丁安等,部分产品出口国际市场。

医药研究所与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制药公司、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药物管制所还负责编辑和出版三种学术期刊:《中国化学快报》和《亚洲天然产物研究杂志》。

2008年是药物管制研究所成立50周年。50年来,药品检验所几代人本着“敬业、创新、求实、合作”的精神,辛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相信,在未来,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老一辈科学家的榜样作用下,在研究所全体员工的齐心协力、团结协作下,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研究所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一定会为国家的医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王晓亮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理研究所所长。

刘玉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理研究所党委书记。

杜冠华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理研究所副所长。

武松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理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奖。

食管癌高发区综合防治研究1995国家科委国家十大科技成果

兴奋剂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实现1992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1992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成果奖。

海南粗榧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1985国家科技进步奖。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研究199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治疗脑血管疾病新药的研制——尼莫地平1991国家科技进步奖。

新药氢溴酸东莨菪碱1982国家发明二等奖。

天麻的有性繁殖——叶菌床法国家发明二等奖1980

抗病毒合成药物——酞丁安1988国家发明二等奖

抗肿瘤新药紫杉醇的研发,1997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葛根素注射液的研究1996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抗肿瘤新药——国家发明三等奖金水宝的研究,它是甲基异靛1995.55438+0990.554438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抗疟药新药——青蒿琥酯1989年国家发明三等奖

甘蔗劣变病毒原因研究1988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维胺酯的研制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1987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陈荣乐-1离心薄层色谱仪1985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抗过敏新药——羟丙酸钠1985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国家发明三等奖1984玉米栽培及黄连造林遮荫技术。

新药荞麦国家发明三等奖1984。

驱绦虫新药——鹤草酚和鹤草芽制剂1982国家发明三等奖

胆碱能神经阻滞新药——樟柳碱1983年国家发明三等奖

治疗慢性肝炎的新药,联苯双酯1983年国家发明三等奖。

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新药——靛玉红1981国家发明三等奖

治疗急性胆道感染的新药——假蜜环菌A 1987国家发明四等奖

部级奖励

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

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1。

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等奖3项

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6。

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

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两项科技进步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五项科技进步奖。

国家教委两项科技进步奖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进步奖1

1国家体委体育科技进步特等奖

2 .中国医学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