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自动驾驶专利布局
第一,必须是华为。
华为本周公布了他们的ADS自动驾驶系统,我们的实测结果非常好,ADS 400/800 TOPS计算能力的基础看起来也很“吓人”。同样走上激光雷达路线的P5,自然被拿来比较。
其次是特斯拉。
缠绕了近两年的Xpeng Motors前员工与特斯拉的纠纷于本周正式结束。特斯拉已与曹达成实质性和解,并撤回诉讼。但并非被告的Xpeng Motors似乎仍然无法逃脱舆论的漩涡。
在今天的上海车展上,我们把这些问题抛给了何,希望能得到回应。
没想到,何肖鹏的回答很直接,很有爆发力,规模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坐着别动,坚持住。我们开始吧。
华为广告只能算是“准量产”
何肖鹏的第一个回答是惊人的。
所谓短期,是用来形容华为和车企的合作方式。何说,在UC时代,他们采用了类似的模式,“后来死得很惨”。
这种模式遇到的挑战有很多,他总结为两个:第一个是每个伴侣都有不同的诉求,“你会很痛苦,你后面每个家庭都会有很多不开心的点去完成他的事情。”
第二是何肖鹏的观点,即中国的互联网接入量“基本上是免费的或收费很低”。比如安卓基本免费,iOS收一点专利保护费。这个行业(汽车)是一个多样化的领域,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价格。
回到产品,何认为,五常之城NGP的表现不会比华为差——因为“华为还没有实现量产”。
何认为,目前华为的ADS只限于上海等少数城市,只能算是“准量产”。他甚至说,这个路线在小鹏已经做了,如果做了,确实很好,但是适用范围很窄。
至于什么是真正的大规模生产,何肖鹏认为关键在于“数据”。比如能开多少条路,比如能开就用场景的百分之几,场景中100公里以上要拍多少次。
回到工程领域,何肖鹏认为更重要的数据是自动驾驶实际上路行驶的“实验里程”。
何认为,在中国,数据至少应该是每月654.38+0亿公里,但实际上某一天应该是每月654.38+0亿公里,也就是654.38+0,000倍于100万,“更稳定”。而且从654.38+0亿到654.38+0亿有很多台阶。
就小鹏团队历经7年的自动驾驶研发和3年的量产实践来看,何肖鹏认为,已经达到且极难达到的能力是“以相对收敛的成本实现自动驾驶”。
他是这样描述这种能力的:“如果你想花100元做一个好东西,花30元做一个和它一样好的东西,难度要大十倍。”
除了经验、数据和模式,何谨慎看待华为的另一个因素在于人们对“大公司”的习惯性思维。
“我从来不同意一个大公司可以(绝对)完成一件事,”何肖鹏说。按照这个逻辑,顺丰做生鲜应该是65,438+0,000%成功。
他坚定地告诉我们:“大公司的关联企业成功率极低,失败率极高。”
由于这个原因,他肖鹏断定他“一点也不担心”。因为他认为做企业不像屠龙道,“一定是系统和长期布局的能力”。
何肖鹏告诉我们,他尊重一些朋友和商人,因为他们有很强的“长期思考能力”,“不管别人怎么说,一步一步做才是对的”。
但何肖鹏最后表示,在自动驾驶领域,华为仍然是一家优秀的公司。他认为,华为已经比许多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更强大,因为华为有一个硬件系统来容纳(软件)。
甚至,小鹏未来与华为合作的可能性也很大——何肖鹏说可能是关于供应链的讨论,“前几天和徐志军一起吃饭。”
至于P5是否会比华为的广告表现更好,何的回答是:华为是一家很棒的公司,但是这个城市,会有很多比华为今天看到的更好的功能,会真正在P5官方发布会上分享。
至于当时P5的销量,他的回答也很有意思:“我现在很有信心P5会超越其他车。」
"法庭看过小鹏和泰斯拉的代码."
这句话一出,我们惊呆了。
这句话完整的表述是:“最终,法院拿走了特斯拉的代码和我们的代码。法院一看,什么事都没有。」
也许这句话不能完全浇灭舆论碰撞的火花,但应该能说明很多问题。
在谈到这个话题时,何肖鹏表示自己其实“从来没有关注过”这件事,因为特斯拉自始至终都没有起诉过Xpeng Motors。所以无论是民事还是刑事,都不会有赔偿,“因为我们不在任何诉讼中。”
和华为一样,特斯拉也是这次采访中被频繁提及的名字。最尖锐的问题是关于去年那位强烈回击马斯克的著名微博。
何回应说,如果是在现实中,会比较个人化,比较随意,但那条微博的本质其实是“愤怒”。
“因为我是程序员,程序员都是直男。”何肖鹏解释说,这并不意味着程序员不好,或者直男不是一个好词。“反正就是老实坦白。”
“这(微博的回应)不是我们团队的建议,它与建议完全不同,”何肖鹏补充道。
智能汽车正从春秋走向战国。
在采访中,何还抛出了一个对未来的大胆判断:智能电动车正在从春秋走向战国。
这个大胆的判断由几部分组成。
首先,目前智能电动车的销售占比已经达到10%,这是一个临界点。
其次,目前越来越多的“力量”正在进入汽车行业,但何认为这不是泡沫,而是合理过程的一部分。在他看来,未来五年市场还是有一些机会的,但2025年以后,将是春秋战国的变化。
他预测,届时,全球将出现5-10家汽车企业,这些企业比较集中。
第三,L4自动驾驶公司借鉴华为的技术去中心化降维不可行。因为华为有硬件,而且他们的解决方案太贵了。
“我之前说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通信的高端客户往往是数据的低端用户。他们一个月交1000元话费就不上网,一个月交50元话费就花很多时间上网。中高端客户对自动驾驶越感兴趣,超高端客户对汽车品牌的豪华和动力需求绝对高。」
最后,智能电动汽车实际上有一个潜在的风险。即在总成本中,智能的比重在上升,“导致汽车的使用成本不是比汽油车低,而是更高。」
虽然在大趋势上,智能电动车一定比燃油车有更好的体验,更便宜的使用,更环保。但是今天的智能还是有很多昂贵的硬件。
“我觉得它肯定有一天会变得智能化,可能在整个汽车领域占一个比较低的成本,我们才能构建生态。现在的手机智能化占手机成本的多少?」
“我不担心。”
从春秋时代走向战国时代,意味着竞争异常激烈。他肖鹏认为什么是未来的关键?
围绕这件事,他肖鹏说了很多次,“我不能告诉你。但最后,他还是表达了自己的逻辑。
比如,如何以“有限的成本”实现最佳的能力合规?何认为P5就是这样一款典型的车,把高阶自动驾驶的能力推向了更低的价格。
何肖鹏表示,与其他自动驾驶公司相比,小鹏的特点是能够以合理的成本“创造良好的效果”,并不断降低成本。比如因为感知能力已经很强了,P5可以去掉雨量传感器吗?前置摄像头系统都在,你能去掉AEB吗?因为已经没有必要了。
比如,虽然短期也很重要,但是没有长期的构成,很难形成基础。不管别人怎么说,最好是一步步做大。一个系统是一个平衡的逻辑,所以小鹏应该考虑更长远的思维和全球思维。
正因为如此,何肖鹏在谈到激烈的竞争时有点凡尔赛:“也许我做得不好就会被杀死。就算我做得好,我也会干你。没关系。换个角度我也不担心。”」
文末补充两个彩蛋。
第一个来自一次面试。何表示,Xpeng Motors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已覆盖65,438+040个城市。“今年计划在全国所有地级市和今年排名靠前的几十个县级市铺开,回老家。旁边总有地级市和县级市。」
第二个来自他与李斌的互动。今天下午在蔚来展台采访李斌时,何肖鹏突然赶到。上面两张是我当时用手机拍的,两人笑得“肩并肩”。这将是中国新造车运动的著名场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