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觉?

菩萨的学梯,就是菩萨的路线图。《华严经》正宗篇各卷都对这一内容进行了阐释,分为十信、十居、十行、十向、十处、等觉、妙觉七个阶段。十大信仰,要以理知佛的境界。《华严经菩萨问明品》具体解释了十种信心:一信、二念、三勤、四智、五定心、六持、七护、八返、九戒、十愿。第一,自信。是指听到大乘经典,大乘佛菩萨的境界,没有疑惑,坚定信仰;第二,思念之心。永远记住三宝的功德,念念不忘。第三,勤奋。不要懈怠,要努力激励自己:你的事业,你的事业,你的事业,都不能放松。可以拜佛,念佛,念佛。第四,智慧。智慧就是智慧,所以要善于观察,察善恶,不是厌恶,而是善良正直,这要靠一个智慧的头脑。第五,定心。时刻保持专注,不要分散,不要随便,有高有低。第六,不要放弃。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退缩。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些朋友孩子亲戚拖你后腿,有些外人想讽刺你,或者有什么阻碍,打死你也不退。第七,保护心脏。知道了三宝的功德,知道了佛法的伟大,就要护持佛法,永远护持佛法。第八,回归内心。是为了随时把自己的功德还给无上菩提,而不是为了人和自然。第九,警惕。就是在信仰的过程中,我们要严守三教,遵守五戒,要时刻保持警惕,保持三公清净。第十,有心人。许下大愿,许下四愿,学习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的大愿,不要灰心。以上是十个字母。这十个信念都属于谷物立场。这个纹路位置是最基础的,是学佛的第一步。“十站”是什么意思?你应该在心里安定下来,开始收拾。要活在菩提境界,就要有正确的般若观。菩提由般若而生,般若首先要有正见。若有正见,对应般若,若有般若,可发菩提心,证菩提果。十种是:一心住、两地住、三修行住、四方便住、五方便住、六心住、七生活、八子住、九王爷住、十灌顶住。第一,发发善心。发心就是以正见发菩提心,这很重要。学习大乘经和菩萨是必不可少的。“菩提心是因,大慈大悲是根,方便是端”,“开悟于初次印心”,这就是所谓的印心。要得到菩萨戒律,一个人必须有菩提心。菩萨护符,又称金刚亮宝护符,价值极高,对应真理,无遗漏。第二,治地而活。治就是治,地就是心之地。为了对待众生,我们要管住自己的心,打开自己的心。因为地能生万物,心能治,所以能生各种功德,各种善法。第三,修行生活。要居安思危地修行,居安思危地修行,勤修防智,止贪止愚。为了教育众生,要修行六度,专心致志,不要用二度。第四,生活贵。就是坚持这种行动的能力,就是生而为佛,生而为菩萨,就像生在佛教种族家里一样,这是很珍贵的;人世间的生活,在皇宫里是非常高尚的。能学佛,依法办事,就是生在法国国王的家里,比皇帝还高贵。第五,方便有充足的住所。即世间出世间,两真合一,佛法宣扬。既要有原则,又要有技巧。真,就是真意、真、法、诚、真。俗是世俗的真,一切命运的规律,一切世间的规律都在其中,真与俗的结合方便巧妙,吸引众生。第六,活出一颗正直的心。就是心要正直光明磊落,不忘佛法,不忘佛恩。虽然它遇到不顺境,遇到恶业,但它的心不会动。第七,不要退缩。就是要走上正道,对于三宝、因果、第三世界、佛菩萨境界,坚定信心,无论之前出现什么恶业,都要学习,不畏惧,不退缩,要有大无畏的精神。第八,童心未泯。童心被形容为像孩子一样天真无邪,让这颗童心不被泥污。第九,法国王子活着。能由真入俗,由俗入真,而不失真义,又善于用俗谛,虚实交融,与佛心相合,就能成为的佛子,就像法王一样。第十,顶填。十个智者,成就了智慧,住在十个地方,即将成佛,就像一个登上王位的王子,先举行了印心仪式。以上十宿,说明你学佛要把心思收起来。住十相,就有正见,有般若,就走菩萨道,所以叫十宿。第十行我讲了佛的菩提道,以智慧居安思危,然后修行各种行为,从而自觉地悟他,利益他人:一是快乐,二是宽容,三是不愠不火,四是不屈,五是不计后果,六是善,七是不踏实,八是难得,九是善,十是真落实。第一,要开心。能够布施、布施、布施佛法、布施无畏,解决别人的苦难问题,让别人从忧虑中感受到快乐,给别人拉出苦难的喜悦,是最喜乐的事。这才是菩萨该做的。不要打扰别人,也不要干扰别人。第二,饶宜兴。我们应该严格遵守菩萨的三个清净戒律:遵守法律和仪式的戒律,遵守良好法律的戒律和宽恕仁慈和感情的戒律。不害人,但严守戒律;修善法戒,就是广修善法,不论小善大善,天下为善,天下为善;饶毅的爱戒,是对饶毅的众生,以慈悲修习四笔六笔。第三,没有台词。生气就是生气。人们必须消除他们的仇恨。当烦恼和火一起来的时候,那将是大罪。“怒为心中之火,可焚Kutokuhayashi,而欲为菩萨者,必忍辱保真心。”。有对怨恨的宽容,有对苦难的宽容,有对守法的宽容。忍受怨恨和伤害,就是对你的仇人和敌人宽容忍耐,以善报恶,使他们和解而不是和解;居安思危,生活中吃苦,能够忍受天灾人祸;我对佛教有着深厚的信仰,对佛教有着坚定不移的遵守和隐忍。这三种又称为:因生而忍、因法而忍、非因生而忍。《金刚经》说“佛说我有三味,我是人中第一,我是第一个离开阿罗汉的”。佛赞无嗔无窘。不经过训练,不忍辱负重,是不可能实践道的。第四,不屈不饶。就是要争取正确的道路,坚持正确的方法,不屈不挠,有力量在你身上,不畏惧,不退缩,不屈服。第五,离开疯狂。心中永远保持一个有思想的头脑,永远不忘自己的思想,永远不被外界的一切情况所迷惑,永远不迷失在环境中。如果你迷失在环境中,你就会迷失方向。第六,做好当下。就是要经常念经,要有正见,要经常和般若智慧相合,要洞察一切,就像阳光一样,这就叫善呈现。这就需要我们明白两空的道理——人空和法空。第七,没有避难所。所有的相遇,在缘分不变的情况下,依然真诚,真诚是随着缘分不变的。有两个字:随缘不变,随缘不变。随缘就是在所有的缘分中保持真诚,随缘就是在所有的缘分中发挥真诚的奇妙作用,不丧失真诚,无处容身。第八,难得。坚持善根、智慧,做到利己、利人、利他,自觉地去感受他,是非常难得的。第九,善法。凭借良法、智慧和口才的潜移默化的力量,陈述是有益的,使他明白。这就有了“法不妨碍解,义不妨碍解,言不妨碍解,辩不妨碍解”的四个理解障碍。说到好的智慧,理解这四个障碍就足够了。法律的解决没有障碍,意味着它可以到达所有脱离世界的法律;意思不妨碍理解,话的意思可以理解;理解单词没有障碍,所有的名字和单词都要无障碍;争论不是解决问题的障碍,就是口才不是障碍,可以四通八达,是妙语。要善佛法,就要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善佛法,让他能懂能说。第十,真正落实。是以佛的真智为基础的,在头脑里,在语言上,在行动上,说实话,但重点是行。言行一致,理论联系实际,不要混淆视听。以上十信、十住、十行,都属于菩萨阶梯上的粒位,即成佛的粒位,称为顺界分。顺洁粉是什么意思?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走涅槃菩提之路,走解脱之路,而不是世俗之路。最重要的是既修悲又修智,心胸宽广,不自私,不处处为我。自己修行积累的功德,培养的善根,要归诸众生,归诸菩提,归诸真理境界。十点回报的第一条就是回报他,而不是把自己的功德据为己有,送给别人。这就叫法施与法施与他人。二是归真,即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真理的境界,像佛一样证明真理,达到真正的佛法境界,长生不老。第三是将因归于果,修持善法的事业,目的是获得昂蒂耶罗的三益三菩提,有此高远崇高之志,不是修来世,不是赏人,而是无上菩提。有十个方向到* * *,华严经里的十个方向就是十个名字,一个是保命分离方向,一个是不坏方向,第三个是等一切佛方向,四个方向到一切地方,五无量功德藏,六个方向要坚定,七个方向到众生,八个方向要真实,九个方向要解脱不束缚,十个方向要无量。第一,保命相分离返回。保命是我们的心。我们要想到各地的众生,想到他们的苦,和他们在一起。要救众生,必须以大悲为基础,做广泛的经济援助。在广泛的经济援助中,要建功不自称功,要德不自称德,要居无定所。这就是大智慧,大智慧同时要有大慈悲心。悲智合一包括四无量心,六度四射。四无量心是善心、悲心、喜心、弃心。善良能给人欢乐,悲伤能拉出苦难,善良能让人快乐。这叫做同情和遗弃。此心广大,功德无量,故称无量心。我在读大乘经的时候,佛陀称赞四无量心,无量心,无量行,无量功德,能修四无量心,能降伏天魔,降伏妖魔,消灾灭难。所以四无量心在菩萨修行中是第一位的,大慈大悲,大智慧不能住。第二,还不错。对于三宝的功德,要在信仰上扎根,要坚定,不要破坏。如果我们失去了对三宝的信仰,我们只会失去我们的善根,我们必须继续做好自己和他人的善根。第三,待诸佛归。这就是《普贤遗愿》中的佛教。虽然我没有成佛,但是我想学佛。我的行为相当于佛陀的旅行。不管佛是怎么修的,我都会修,所以等于所有佛的回报。第四,回到一切。就是要心胸宽广,我拜的不是一个佛,而是十佛、法佛。无处不在,即修供养世间一切十宝,饶利益一切众生,无处不召。这就是慈悲和希望。第五,无尽功德藏背。即境界无量,功德无量,结果无量,人缘不离,善根广修。“把这身心给尘刹,叫报恩佛”,要把真心给尘刹的境界,尘刹的众生。功德无量。我的身体是为了贡献三宝,拯救众生而存在的,不是为了自己。所以佛法世界观的中心应该是想到各处众生。我在众生之中,我与众生合一。这样,无尽的地方,无尽的众生,无尽的功德,就成了无尽的宝藏。这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不在世上。第六,遵循坚定的方向。应该坚定什么?善行要坚定,慈悲智慧要坚定,六度要坚定,不能有动摇,如金刚一般好。第七,等众生归来。等顺就是以等心追随一切众生,破除一切执着,排除一切障碍,消除一切差异,平等包容。第八,真如其人。也就是说,要回归本真,要修持慈悲,要活而不活,要达到与本真境界的和谐。第九,没有束缚,就没有解放。修行普贤菩萨十愿,我们不生,我们不缚,我们不生,我们不生。在实践中,不要为了名利去专利别人,而不是为了自己。这样,你会活得没有束缚。活着就要被束缚。活着就要被束缚。不活就要被束缚。第十,法界的无尽回归。专心清净,远离污秽,应用法门,以清净之心施于众生,心胸宽广,等于虚空,周游法界。总之要胸怀宽广,修悲、修智、修持,其中真与俗相结合,悲与智相结合,普及化法界。在十个方位中,每个方位又分为心、心、心。你印心后,先入心,进入心的境界。你入了心之后,就住在心里了。有一个过程,就是你安定下来一段时间,努力到一定程度,最后心满意足。也就是说,这颗心已经完成,将进入另一个阶段。第十转,心满之后,又有新线。什么是附加职位?也就是说要加功能线,勤修禅定,净化内心的知识。因为错误的知识,人们坚持它和规律,我们必须添加功能线,练习冥想,这就是冥想。有四个阶段。华严经属于修心,要经过修心的阶段。其他门派没有这个舞台是做不到的。原因是什么?大家要知道,佛教讲的是修心,内心要净化。净化功夫就是要摆脱小我和佛法,确立我的空性和佛法的空性。否则真空不立,般若智慧不会发生,你也不会开悟。开悟就是断小我断佛法,让生死从根本上不插电。就像禅宗说的,破黑漆斗,因为小我和佛法都在,胸口是黑的。所以这种安静的功夫很重要。四加一位置分为四个阶段:暖、顶、忍、天下第一。这里说明,温暖是温暖的温暖,温暖的温暖;顶是山顶,头顶;忍,是忍辱负重的忍,忍辱负重的忍;世界第一就是世界第一,数量第一。小乘和大乘都叫同一个名字,只是境界不同。这叫四加行,只有通过四加行才能入道,才能达到开悟,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开悟。总有人说我开悟了,我开悟了。没那么简单!?有的居士好像很聪明,说我悟了,我悟了什么,我悟到了什么境界?!不经过前几粒位,十个字母,十个房子,十条线,十个方向,你锻炼不好有什么启示?如果你没有修改或添加职位,你会意识到什么?!顿悟的功夫来自于循序渐进的修行,由渐进到顿悟,没有办法一步登天,所以学佛不要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下面是几个决定,定在暖位,定在顶位,定在耐力位,定在世界。什么是温暖?也就是说你一开始有点睿智,聪明,聪明的火很明显,很温暖,这叫温暖。上面呢?智慧火的明显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就像爬山,到达了山顶,就叫顶;忍就是继续忍,还要增加行的功能,巩固已有的成果,进入新的境界;世界第一。到此时,已是天下第一,修道第一,天下第一。这是温暖,是坚持,是天下第一。明确,首先是在头脑中理解和明白,也就是要有智慧之光。要明确,就是要继续修行,继续观察,这种智慧,光和火就增加了。印的顺序可以确认前一种境界,符合后一种境界。如果前者是空的,那么后者将被进一步证明是空的。取的是境界,不执着境界就是空;能拿,不要执着于心,执着于一个心,一个我,那都是错的。因此,前后打印称为后打印。无限定,也就是很快。进入无极设定后,功夫就差不多完成了,再进一步进入道家位置就是悟道境界。进入道位后,已经进入了第一位,十里福地。以上理由重复补充:一、暖位。从劣根性思维来看,外在世界并不真实,但名、自性、异、假名都成立,说明空无一物,一切境界都是假的、空的。第二名,第一名。继续深入思考,仔细思考,称之为上品思考,进入上品位置,加深对空无一物的理解,经过思考,清晰,决定,无疑,经过反复的选择,分析,推断,此时心已有所定,这叫真理性智慧。第三,隐忍。从次等到真理性的智慧,我们会进入隐忍的境地,这不仅是从视野上的空,更是从更远的视野上的空。能拿的心和能拿的心还是空的。不要执着于一个小我,不要执着于一颗可以带走的心。只知也是空,等于般若,空,空或空,高不可攀或空,一切高不可攀,虚情假意。第四名,世界第一。从上品到第四,世界第一,双证能拿什么就拿什么。他们所取的境界是空的,他们所能取的心性也是空的。不要执着,心是空的。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扫除迷恋。佛教讲神通。大家注意:只有达到这种状态,才能过关。如果没有达到这种状态,你心里就有一点自私的想法。你看怪不怪!障碍那么多,你能证明什么?所以搞外道的都没有经过这些阶段。他们一坐下就想变魔术,飞来飞去,想着从现在开始认识500年,认识500年后。于是,他们被附身了,各种魔法形态诞生了。他知道什么?只能说恶有所联,先学佛不要讲道理。第一,要好好修行,像菩萨一样,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转,同步修慈悲智慧,才能积累智慧财富。这样才能踏实,才能通过额外的旅行,进入道位,进入菩萨的觉悟境界。这个时候我们会进入十地第一,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地方。十处欢喜是什么?内心的快乐与心安,有了这个基础,就会悲而明哲,饶一众生,所以叫欢喜。至此,恶师、恶友、邪见之学三大境界被打破。他入了菩萨的出家位,继续修行,把烦恼、已有的障碍和他所知的障碍的种子完全斩断,经过了十个地方。土地是什么?这是一个类比。此阶段,福慧更全,慈悲智慧上升,一切佛法功德皆可生,正如大地可生万物,故称大地。这十个地方依次是:快乐、清净、光明、灿烂、极难诉诸、当下、遥远、不动、慈慧、法运。真正到了第一位,开悟了,才知道三界唯心的道理,才知道一切法的知识。快乐是什么?就是从见道到入首,此时无漏无智,契约为真。如果你认识到人和法是空的,那么你就有了无漏的智慧,你就打破了分离的两个屏障,即烦恼的屏障和知识的屏障。这两个障碍属于恶,如果你能打破分离的两个障碍,你就能利己、利他、快乐、广泛、圆满。第二,远离脏地,脏就是脏。在这第二个地方,心是纯洁的,清晰的,你在行动中远离烦恼和污染。你严守戒律,菩萨三聚净戒圆成戒。第三是大放光明,成就胜利就是非凡胜利的禅定,证明精妙的法乐,生出智慧,心胸宽广,忍辱轻声。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一个能忍辱负重的温柔的人,才能发光。这里的做法充满了宽容。第四是慧地,光在那里发出智慧的火焰,如焚薪、增艳焰、苦练、定身于菩提法,即三十七菩提分、四念、四觉、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正道等等。看身体,看侧面,凡是能去掉的,慧焰胜,圆成精进步。第五,高难度度假村非常稀有独特。在这一点上,世俗的真理和正义的真理都同时崛起了,真理和庸俗互相融合,这是非常独特的。练习冥想,变得安静。第六,在当下之前,在般若智慧之前,明白空性本源的真相。这个时候,空性本源的意义就清晰了,圆成一个般若度。第七,长途跋涉。什么是长途旅行?从开始到第七位,观察所有无相的方法,就是用心观察,加功能线。从时间上来说,是二僧劫。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加上功能线,观察所有无相的方法,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所以叫远方。这个时候练起来方便又省事。第八,静止不动,观诸法无相,但任其被观,从不情愿自然的阶段,任其自由运起,修观无相,观我与法,使一切内外境显现于前,从而不动,不为无明烦恼所阻,谓之不动。读完《心经》第一句“观菩萨,久行波罗蜜深处,见五蕴皆空,苦尽皆苦。”观世音菩萨其实就是观音菩萨,其实就是第八不动处。此地菩萨慈悲深,智慧高。观察各种法的空性,已经到了很深很微妙的境界,可以自由活动。这种智慧延续下去,一切内外条件都干涉不了。真的是“八风不能吹。”这个时候愿望完成了,就会有大愿,比如普贤、文殊、观音的大愿,在这个时候才会真正体现出来。九是善良和智慧之地。历经八境,成就了非凡的智慧,称之为善智。有了这个智慧,理解就有了四个障碍:法、义、言、乐。佛法的解无碍,就是要明白一切世间法,就像现在的广博知识,是佛法的知识,不是世俗的知识,是智慧;字无碍,即明白一切名、字、词,字皆通用;义解是指名相中的内容可以理解;乐于说无碍解,就是能够巧妙的取得平衡,根据时机说,也叫无碍解辩。这个时候可以说是有利可图,一度完成。什么是权力?智慧就是力量,所以说菩萨有大智慧,不是双手能举一千招,而是指大智慧的力量。十是法云之地,即法云之地,充满了奇妙的功德,一切烦恼障碍都已除净,进入了圆满法身的境界。法云是一个比喻:证法身,智慧如天上的云,补天大雨,使众生得滋养,大地得清凉。这时,烦恼和障碍的电流和种子被完全清除,进入金刚道。金刚乘菩萨之后,第六位称为金刚乘,是成佛的预备阶段,即终身修,弥勒菩萨地位,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地位。所谓金刚乘,相当于佛果,但金刚乘尚未圆。妙觉之后,就是第七妙觉,也就是佛的位置。此时证得菩提,证得无漏智慧涅槃之果。智慧即菩提,涅槃即真理,有三体四智、五眼六根等无量功德。——摘自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