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石油工人(作文)

“更多的知识可以生产更多的石油”

“作为一名石油工人,

我们必须为能源发展尽我们的责任。1972年,17岁的戴告别家人,只身来到胜利油田,成为一名采油工人。工作伊始,“学技术、练技能、做一名合格的石油工人”成为戴的第一动力。他努力干着自己的脏活,有不懂的问题就问师傅,很快就在油田的“百问不倒”活动中脱颖而出。

“开发一个油田,首先要开发心,只有收集更多的知识,才能产出更多的石油。”休息期间,戴通过自学啃透了采油、地质、工程等学科的专业书籍,并结合采油工作的具体情况,摸清了各个环节的原理,为技术创新打下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知识的获取已经成为创新的力量源泉。1987期间,刚投入使用的链条抽油机平衡缸经常漏油气,齿轮泵经常失效。工人们不得不爬到4米高的平衡储油袋上加油,既费力又危险。为此,戴白天在井里观察,晚上回家查阅资料,仔细研究平衡系统和储油袋的结构原理...经过半年多的反复试验,他终于将“气动加油袋”安装到了井上,省时省力又安全。

一个多产的工人“发明家”

石油工作者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高效开发原油是我们的责任,为国家贡献清洁能源,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水是我们更大的责任。”戴经过一番思考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长期以来,油井套管气因压力低无法进入集油干线,排入大气,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攻克难题,2003年5月,他投入到紧张的研发中。然而,在R&D的最后冲刺中,我的老父亲病重的消息传来,他不得不带着内疚继续工作,因为他无法脱身。谁能想到,我的老父亲因为病情突然恶化而去世?为此,戴对仍难以释怀。

研制成功的移动式套管采气装置有效解决了油田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填补了国内该项目的空白。2007年,该装置获得山东省第二届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和全国职工第二届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今年3月,在全国职工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成果发布会上成为八大重点推荐项目之一。目前,该装置已在国内部分油田得到广泛应用,仅胜利油田年效益就达10多万元。

“个人创新”驱动的“团队创新”

面对个人取得的丰硕成果,戴再一次陷入了沉思:发挥个人的创新作用固然重要,但要想为国家能源需求分担更多的后顾之忧,就必须在培养成千上万的创新型石油工作者。

从那时起,戴就把传递、帮助、带去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迄今为止,他已带出了60多名学徒,其中4人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奖,7人晋升为高级技师,52人晋升为技师。在戴徒弟的带动下,东辛采油队11高级技师先后研发出31项创新成果,其中5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累计创效益10余万元。

2006年,戴还创办了工人技术创新协会,以培训和创新为主,促进了采油工人技术素质的提高。如今,协会不仅成为传播科技的课堂,也成为孵化创新成果的摇篮。仅戴所在的东辛采油二矿分公司,每年就有70多项创新成果产生,年效益12万元。越来越多的工人意识到学习技术和创新的重要性。目前,协会会员已从最初的300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

“生活在一个崇尚创新的时代,是我的荣耀。只有以实际行动引领创新,才能展现新时代劳动者的魅力。”如今,为油田奋斗了36年的戴,虽年过半百,却依然坚定地走在创新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