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材料加工专业如何选择导师?

还是要联系导师的。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联系导师。初试前没必要联系导师。一般情况下,考研导师不可能在初试前随便把考研初试的考点和考点透露给一个不认识的外校考生,所以在初试前联系专业的考研导师是没有必要的。

复试后一定要见专业研究生导师。目的是:让你未来的导师更了解你自己,同时也更了解你的导师。通过联系专业导师,老师和学生可以互相了解。

从而增加考生复试成功的几率。见到导师后,可以谈谈自己的学术兴趣,尽量选择老师(系主任、院长等。)都是专业的社会岗位或者学校领导。如果是为了学术发展,什么时候

不过要看授课老师的学术水平,一般都很老了!专业联系导师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电话联系。这里说的“电话”是指导师的办公室电话。导师的私人

电话,一般来说,你应该尽量避免打电话。除了少数学院,研究生导师的办公电话大多在校园网上公开。考生可以通过登录报考院校的网站,搜索研究生导师的相关信息。

通过邮件联系。和电话一样,导师的邮箱一般会贴在校园网上。邮件联系的优点是成本低,信息量大。比如考生可以通过邮件向专业的研究生导师详细介绍自己。

自己,比如研究兴趣,爱好,特长等等。这样导师可以对考生有更全面的把握。

面对面交流。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直观、信息量大。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导师

李继光

男,出生于1969,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毕业,工学博士。受聘于材料研究所(日本,国立),历任研究员、首席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陶瓷材料,包括(1)胶体物理化学、

单分散胶体粒子的软化学合成和自组装:(2)陶瓷纳米粉体的烧结现象和机理,光学透明陶瓷材料的制备新技术;(3)具有“光”功能的纳米陶瓷材料

(荧光、光催化)。在j.am.chem.soc,chem.mater,J.Phys. Chem。b,Aata。

脱线。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69篇,SIC被他人引用610篇。2000年起以第一作者(通讯记者)身份发表SCI论文。

35篇,平均影响因子2.51。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美国陶瓷学会、日本陶瓷学会会员。

刘春明

男,1961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研究生院。

副总统。主要研究方向:先进钢铁材料的微观结构设计与控制,材料断裂的物理与化学。一直从事金属结构材料的基础理论和新材料的开发研究,尤其在高纯金方面。

在钢铁材料和铝合金的材料制备、显微组织和性能设计与控制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科研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60篇

SCI、EI和ISTP收录论文30余篇。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冶金科技进步三等奖。兼职中国金属。

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低合金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冶金学报金相和显微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英文字母)、《东北大学学报》、《材料与冶金学报》主编,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讲授课程《钢铁材料学》和《钢铁材料微观组织设计原理及控制技术》

丹玉桥

男,出生于1954,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材料表面技术。作为项目执行否定

负责人完成了国家超导中心下达的高温超导体基础研究课题、故障限流器重点研究课题《熔融织构YBaCuO高温超导体镀银保护层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

省科委下达的熔融织构YBCO超导体水蒸气腐蚀与表面保护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3篇,SCI、EI收录论文10篇。获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奖、三等奖、省教委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讲授课程《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和《材料化学》。

联发增

男,1945

学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功能材料。从事无磁瓷密封膨胀合金、永磁合金、新型铁基晶体、纳米晶稀土永磁材料、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铁氮化合物、非晶

软磁材料及其应用研究。新型稀土铁基永磁材料及其制造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两项国家授权专利。中间

中国仪表材料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功能材料分会理事,辽宁省应用磁性学会副理事长,《功能材料与金属功能材料》编委。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作者称号,被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讲授工程材料学、磁性与应用设计、磁物理学等课程。总编辑

工程材料科学和材料的物理性质。

刘长生

男,1963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大学教务处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材料表面科学与技术、激光应用技术。承担国家“973”和“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和企业合作项目。发布“激光表”

表面改性和纳米材料的制备等。,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5项科技奖励。他还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的主任。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兼材料工程分会主席,2004年国际薄膜与涂层会议组织与技术委员会委员。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教育部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辽宁省“百人计划”。当选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讲授课程《材料科学》和《材料表面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