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都洗干净了。洗好的虾粉要用什么泡沫去除?

小龙虾到底是什么?是虫子吗?小龙虾的真名叫“克氏原螯虾”,学名为克氏原螯虾,是一种淡水虾。与龙虾有亲缘关系,分类学上,都是十足目。龙虾属于龙虾科,原螯虾或原螯虾,而我们吃的小龙虾属于蝼蛄科(所以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直接称为蝼蛄属)。小龙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所以也被称为美国小龙虾。原产于墨西哥湾,尤其是密西西比河口,也被称为路易斯安那州小龙虾。是食用量最大的淡水龙虾品种,年产量占淡水龙虾总产量的70-80%。中国以前有小龙虾吗?其实中国有四种原汁原味的正宗小龙虾,分别是东北黑小龙虾、南京黑小龙虾、史氏原螯虾和朝鲜黑小龙虾。此外,还有两种“洋和尚”,原产于美国的克氏原螯虾和原产于大洋洲的克氏原螯虾,但克氏原螯虾技术优越,在中国遍地开花,成为最著名的小龙虾。好吃的小龙虾其实是入侵物种。这种虾性情凶猛,繁殖速度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也会对“原住民”造成威胁。转基因引入小龙虾毁尸灭迹?网上有个传言:“日本驻中国生化部队要处理大量尸体,通过一系列的基因改造,把小龙虾变成了小龙虾,运到日军驻地清洗水源。”这种说法相当荒谬。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70年代,人类开始研究DNA重组技术的应用。侵华日军根本不可能搞转基因。但是,我们现在吃的小龙虾确实是日本的。1927年,日本从美国引进了20只克氏原螯虾,目的是繁殖养殖,作为牛蛙的饲料。1930左右,克氏原螯虾再次传入中国。最早的养殖地在南京附近,大概也是作为饲料。此后,克氏原螯虾凭借其良好的适应性在各地繁衍生息。所以从时间上来说,小龙虾进入中国和日本侵华没有关系,不存在阴谋论。(阅读更多:小龙虾是怎么进入中国的?)日本不吃小龙虾?外国人不吃吗?小龙虾在美国已经吃了上百年,小龙虾的销售也逐渐从乡村集市走向大规模交易。目前全球年贸易量超过30万吨。在美国,小龙虾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烹饪原料,通常与土豆和玉米一起煮,并用卡津调味。美国98%用于食用的小龙虾产于路易斯安那州,该州在1983选择小龙虾作为州代表动物,每年都举办“小龙虾节”。路易斯安那州小龙虾节的场景。图片来源:小龙虾传入日本后,并不受到日本消费者的青睐。毕竟那是“牛蛙的饲料”,日本水产丰富。相比较而言,小龙虾的肉质和口感都处于劣势。吃小龙虾的外国人也可以看看出口数据。2011,仅湖北省出口小龙虾就超过8000吨,全国出口量至少上万吨。目前出口的小龙虾食品以熟食为主,有龙虾尾、虾、茴香虾、香辣虾、豆豉等,主要销往丹麦、瑞典、西班牙、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日韩及东南亚市场。比如欧洲市场90%的小龙虾来自中国。小龙虾生活在污水里吃垃圾?小龙虾是杂食动物,主要食物是水底的有机物。水生植物、藻类、水生昆虫和有机碎屑都是它的食物。当然,它也是吃小鱼小虾贝类等生物,甚至在没有吃饱的时候会发生同类相食。因其食性杂,生命力强,能在污染的水体中生存。但是餐厅的小龙虾基本都是养殖的。比如北京簋街的,基本都是盱眙的养殖场的。在养殖环境中,应根据生长需要投喂动植物饲料,如麦麸、豆饼、水生昆虫幼虫等。小龙虾可以忍受污染的水,但是不喜欢那个环境。有学者做过实验,发现小龙虾更喜欢新鲜的食物和干净的水,所以生活在污水里纯属被迫。而且,小龙虾对环境的容忍度是有限的。如果水质差,小龙虾不仅繁殖困难,而且长势差,脱壳慢。在养殖条件下,小龙虾的密度相对较高。如果水很脏,它们的生命力就会明显下降。天热的时候虾会大量死亡,受不了长途运输,所以养殖户也会非常注意水质维护。食用小龙虾是从野河沟里捞出来的吗?在早期,确实有很多小龙虾是从河流、湖泊甚至稻田里捕捞的。但随着近年来小龙虾的流行,各地野生小龙虾的密度根本不足以满足捕捞需求。现在餐桌上的小龙虾都是养殖的。人工养殖小龙虾并不难,“小龙虾爱打洞,所以养殖成本太高”的传言也是站不住脚的。小龙虾养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普及,80年代已经形成较大规模。以湖北省为例,2013年,荆州市小龙虾产量为15.8万吨,潜江市为3万吨。预计湖北省小龙虾养殖面积450万亩,产量34.75万吨。如果算上从饲养到食用的全产业链,小龙虾产值将超过400亿元。小龙虾重金属超标多少倍?小龙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确实很强,可以在污染严重的地方生存。然而,它摄入的大部分重金属都转移到了壳上。随着不断的生长和脱壳,这些重金属毒素被排出体外,所以肉中重金属可能不会超标。有研究资料表明,除了壳,小龙虾体内的重金属大部分集中在鳃和内脏,而鳃和内脏主要集中在头部。我们吃的尾巴重金属不多,不太可能引起中毒。在日常的抽检中,监管部门并没有发现小龙虾重金属超标的问题。2011,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抽检小龙虾1万余吨,主要出口欧盟和美国。检测项目包括微生物、重金属残留、兽药残留等。批次检测合格率99.8%以上,无国家报告。北京市对主城区销售的生鲜小龙虾和餐饮企业待加工成品小龙虾进行了抽检。抽样地点包括沈婧、大洋路和锦绣迪达等大型水产市场,以及簋街等小龙虾销售和食用中心。小龙虾主要来自南方省份的农场。监测显示,小龙虾食用肉中铅镉含量低于国家标准中甲壳类水生动物及制品铅镉最高限量0.5mg/kg。除了重金属,农药残留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例如,2007年,湖北省开展了大规模的小龙虾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对9个县市、14个乡镇、4万多亩虾稻连作田进行了调查,采集土壤样品300份、水样300份,提取虾样500份。结果显示,全部500个虾样中,无农药残留超标。农业部连续多年对湖北省小龙虾产地进行抽检,无药物残留超标。小龙虾携带肺吸虫病,容易引起横纹肌溶解?南京曾发生过多人因为横纹肌溶解症入院的事件。流行病学家高度怀疑小龙虾是分析患者用餐史的罪魁祸首。但专家对采集的样本进行了各种检测分析,包括致病菌、重金属、农药残留、抗生素残留、激素、寄生虫、藻类毒素等。,并未发现异常或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的物质。最后,这一事件被定性为“哈夫病”。哈夫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横纹肌溶解症,在世界各国均偶有发生,一般在食用该产品后24小时内发生,但无明显规律。除了吃小龙虾,也出现过类似吃海鱼和淡水鱼的情况。(阅读更多:吃小龙虾会导致肌溶解吗?网上还有一种说法是“洗虾粉”导致横纹肌溶解。其实洗虾粉的主要成分是草酸,在机理上没有引起横纹肌溶解的可能。虽然真的是酸性的,但是它是水溶性的,洗完之后还要经过很多加工程序,所以不可能在虾身上有很高的浓度。我们平时吃的很多蔬菜也富含草酸,比如菠菜。当然,小龙虾确实可能携带寄生虫,但这不是它的专利。其他水生生物也可以携带,如青蛙、蜗牛、贝类、鱼类、菱角等。预防寄生虫病的关键是彻底煮熟(100度煮10分钟以上比较安全),特别是不要吃生的或未煮熟的小龙虾。小龙虾的蓝色是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吗?虾壳的颜色主要是由壳中的几丁质蓝蛋白和虾青素* * *形成的。根据含量和结合程度的不同,可以呈现红、橙、蓝、青、白、黑等多种颜色。比如澳洲龙虾主要是蓝色的。网上出现的蓝色小龙虾,最大的可能是小龙虾个体的基因变异,并不稀奇,与重金属污染无关。(阅读更多:蓝色小龙虾是怎么形成的?)提示:吃鱼、虾、水产品要注意什么?海洋是各种污染物的最终归宿,尤其是在近海,来自大陆的污染物在这里被冲走,可以被水生生物富集。以海底沉积物中的有机物为食的贝类容易富集铅、镉、汞等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而肉食性鱼类由于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也容易富集污染物。污染物含量方面,海鱼普遍高于淡水鱼,肉食性鱼类高于草食性鱼类,大鱼高于小鱼。普通消费者可以通过均衡饮食,增加食物多样性,降低污染物的整体摄入水平。鱼类是人类优质蛋白质、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鱼及其制品如果适量混合食用,一般来说利大于弊。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孕期或哺乳期的儿童和妇女应避免食用鲨鱼、旗鱼、金枪鱼等鱼类产品。宜控制其他大型食肉海鱼的摄入量,平均每周不超过300克。如果你觉得自己一周吃得太多,那么下一周可以少吃或者不吃。重金属污染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其实很少见。食用海鲜或水产品时,真正最大的威胁是微生物,尤其是副溶血弧菌,这是中国报道最多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之一。对付细菌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像对付寄生虫一样,彻底煮熟才是最安全的办法。此外,尽量不要食用新鲜的、未知的、不知名的水产品,在赤潮发生海域捕捞的海产品也要谨慎食用或不食用,因为这些水产品中可能含有生物胺、藻毒素或其他可引起中毒的生物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