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专利纠纷

根据董鹏特饮近期更新的招股书,预计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在36亿-44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1.08%-35.76%,净利润在5.8亿-7.4亿元之间,同比增长33.27%-70.03%。

但查阅董鹏特饮的招股书后发现,该公司的收入高度依赖能量饮料板块,近三年几乎占到95%。此外,作为一家广东企业,董鹏特饮在2013宣称进入全国市场,但长期以来省级市场营收占比超过60%。此前,上交所在对董鹏特饮招股书的反馈意见中,要求公司充分揭示单一产品收益和收益区域集中度风险。

其实不只是董鹏特饮,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都进入了能量饮料市场,其中不乏行业巨头,如统一、伊利、安利等。董鹏特饮能否通过上市突破能量饮料市场,还有待观察。

能量饮料收入占比长期超过90%。

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董鹏特饮近日更新了招股说明书。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6月5438-9月,董鹏特饮预计营业收入36亿-44亿元,同比增长11.08%-35.76%;营业利润7.60-9.45亿元,同比增长32.78%-65.1%;净利润5.8-7.4亿元,同比增长33.27%-70.03%。

然而,在董鹏亮丽的财报数据背后,却隐藏着收入来源单一的隐忧。

根据招股说明书,董鹏特饮的产品涵盖三种类型:能量饮料、非能量饮料和包装饮用水。其中,能量饮料是主导产品。从2017到2019,能量饮料分别贡献了27.35亿元、28.85亿元和40.03亿元,占总收入的96.19%、94.99%和95.11%。同期非能量饮料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63%、3.28%和3.53%,包装饮用水占比分别为0.08%、65,438+0.265、438+0%和0.98%。

对于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风险,董鹏特饮在招股书中表示,若能量饮料行业市场环境恶化,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董鹏特饮也调整了产品线。2018,特饮重新包装陈皮特的饮料。2019年推出新品“由柑柠檬茶”,2020年3月推出全新包装“由柑柠檬茶王炸”。然而,截至目前,这些尝试都不尽如人意。今年上半年,董鹏特殊能量饮品总销售收入约为22.73亿元,占比92.06%。

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的背后,是董鹏注重营销而忽视研发的经营理念。

数据显示,董鹏饮料近三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1.52万元、21.81.00万元、2803万元。相反,其同期销售费用高达8.3亿元、9.7亿元、9.8亿元。此外,其销售人员为3880人,占比65.55%,而R&D人员仅为96人,占比仅为1.62%。

对于饮料企业来说,R&D水平、专利、配方可以算是核心竞争力甚至护城河,尤其是快消行业,企业必须时刻紧跟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才能保证在竞争中不掉队。过去,饮料行业的巨头都通过大量的R&D投资来保持密集的创新步伐。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赖阳表示,新产品的推出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营收,但如果新产品销售平平,对其财务数据没有帮助,反而会增加其投入成本,拖累业绩,因此对企业也是一大考验。

销售区域过于集中在华南地区。

除了单一的收入来源,董鹏特种饮料还存在销售区域相对集中的风险。

董鹏特饮首先在广东起步,2013进入全国市场。目前以深圳为营销策划中心,设立了广东、华南、华东、华北、西南、特通六大事业部,完成了全国市场的基本布局,但公司至今仍以省级市场为主。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广东区域销售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6.66%、61.10%和60.12%。

事实上,董鹏特饮也意识到了上述问题。其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在广东地区的销售比例仍然较高,销售区域相对集中。因此,这一地区的经济结构、市场容量、消费水平、偏好的变化都会对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董鹏饮料选择扩大产能。此次,董鹏特饮拟募资8.09亿元规划建设11生产线,一旦顺利建成将形成近90万吨的产能。

然而,董鹏特饮现有的生产能力尚未达到完全饱和。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董鹏饮料产能分别约为74.04万吨、1.0453万吨和1.5308万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51%、62.03%和66.38%。对此,证监会也提出了募投项目新增产能消化能力与市场需求是否匹配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健康消费意识的日益普及,能量饮料市场发展迅速。根据欧睿国际发布的《中国的能量饮料》,从2014年到2019年,能量饮料国内异地消费复合增长率为15.02%,是增长最快的饮料子品类之一。前瞻研究院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功能饮料零售额从2013年的232.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152亿元,2018年突破450亿元,预测2020年将达到680亿元。

如此巨大的市场吸引了众多进入者。2065438+2009年4月,今麦郎推出天宝牛磺酸能量饮料、神马麻能量饮料;2065438+2009年3月,潘潘推出金钱豹动力能量饮料;2065438+2008年7月,汤臣倍健推出F6能量饮料;2018年4月,伊利集团推出焕兴源能量饮料。

除了后来者,董鹏特饮还需要面对红牛和乐虎。数据显示,红牛以57%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董鹏特饮以15%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乐虎以10%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

赖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董鹏特饮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消费者对董鹏特饮产品没有刚性的追求和向往。与其他能量饮料品牌相比,董鹏特饮之所以被部分消费者选择,主要是因为其高性价比和渠道突破。未来,董鹏特饮需要在产品、定位、创新上继续发力,找到独特的竞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