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原的主要学术贡献
1)发光材料的电子结构和激发态动力学:实现了宽禁带半导体纳米晶中稀土离子的体掺杂和强荧光发射,TiO2:Er纳米晶(小2011,7,3046)光谱性质和局域结构的研究成果入选“2011中国光学”。以稀土离子为结构探针,研究了晶位对称性破缺现象(Angew。化学。里面的由…编辑2013,52,1128),常见于稀土掺杂阳离子无序分布结构的晶体中,由低温高分辨荧光光谱揭示(化学领域引用频率高的ESI论文)。
2)发光材料的光学性质:双模荧光(Adv. Mater。2010,22,3266)利用核壳结构实现了Eu在水溶性NaGdF4纳米晶中的上转换和下转换,论文入选“2010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和材料领域ESI引用频率高的论文(何引用220次);利用中红外飞秒激光激发,在π * * *轭分子发光材料IPPS中实现了五光子泵浦上转换受激发射,同时获得了净转换效率高达10.4%的三光子泵浦上转换受激发射(Nature Photonics 2013,7234,入选“2013中国光学重要成果”)。突破了室温下离子交换湿化学法制备高量子产率非稀土红色荧光粉的技术,实现了高指数、低颜色(自然发光)的暖白光LED的高光效输出。, 2014, 5,4312).
3)发光材料的生物应用探索:开发了基于稀土氟化物和氧化物纳米探针的新一代荧光生物标志物,并成功用于生物分子尤其是肿瘤标志物的异质和同质检测(angew . chem . int . ed . 2011,50,6306;2013, 52, 6671;2014,53,1252),其中超小型ZrO2基稀土荧光生物探针(JACS 2012,134,15083)的研制获得美国C & amp英国和JACS聚光灯柱评述。发展了一种基于KGdF4:Ln纳米探针的光/磁双模式生物标志物方法,实现时间分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生物检测和MRI成像(JACS 2012,134,1323)。8篇论文入选化学领域高被引频次ESI论文。
4)发光材料先进测试平台开发:设计研发低温高分辨率激光光谱仪和上转换量子产额测试仪,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光化学和光物理测试研究平台,发现许多新颖的光学性质;依托该平台,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团体合作,取得了多项高水平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 Mater等顶级期刊上。
近五年来,陈雪原以通讯记者的身份在《自然光子学》、《自然通讯》等杂志上发表了46篇SCI论文。、JACS等。,其中影响因子>:10论文14,> 3有40篇论文和7篇论文有封面/封底/封面(2篇论文被选为Angew。Chem.int.ed .和chem . EUR . j . Hot papers and frontice)。近五年共引用论文3200余篇,其中有9篇论文入选化学和材料领域近十年高被引频次(top 1%)论文。出版了“稀土纳米发光材料:从基础到生物应用”Springer专论1,有3个特别章节。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27项(授权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