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创新的起源
创新是有原因的,哪些著名的发明家其实只是做了突破性的改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制度显然比科学技术更重要。正是专利法和相关的创新激励制度推动了创新的井喷,带动了创新淘金热,激励了很多人向创新淘金。爱迪生的伟大在于将创新商业化。他成立了公司,招募了大量专业人士进行专业创新,并从创新成果的商业化中获益匪浅。
创新体系本身也在创新,美国有各种促进创新的配套体系。创新的风险很大,失败大于成功,美国对失败采取相对温和的态度。美国大部分州的破产法允许创新者“快速失败,频繁失败”,根据破产法的“宅基地豁免”政策,允许企业家在经营失败后保留住所。有宅基地豁免政策的州比没有此类政策的州表现出更多的创新活力。
书中提到,2003年,OECD公布了OECD成员国经济增长的来源。文章从1971-1998系统回顾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发现私人资助R&D的数量确实影响了经济增长率,而公共资助R&D的数量并没有影响经济。在1940之前,美国政府没有公开为任何形式的R&D活动提供大量公共补贴。日本创造的奇迹是在一个巨大的小型商业生态系统的支持下,私营公司发挥作用的结果。
在新技术的例子中,只有2%的创新来自学术界,大学对产业组织的创新贡献不大。如果创新确实催生了新的产业,通常会有一种互惠效应:科学促进技术发展,技术反过来促进科学进步。大公司不擅长创新,却热衷于让自己处于垄断地位,甚至扼杀创新。大公司往往会被更有创新能力的行业新秀淘汰,大公司创新的唯一活动就是竞争。我们认为科学是发明之母,我们在学术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因此补贴科研机构和大公司进行创新的做法需要仔细审查。
创新往往来自外部。一些大公司意识到,不能依靠内部研发来带来竞争所需的创新,自己发明的模式也不能让公司保持在顶端。大公司的R&D生产率一直处于持平状态,创新的成功率,即新产品达到财务目标的百分比,一直停留在35%左右。宝洁从公司外部获得了一半的创新,“开放式创新”战略达到了预期效果,宝洁恢复了推出成功新产品的速度。
创新不是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钱堆出来的。创新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苏俄阿奇·舒勒发明的提取智慧理论就是一门创新科学,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技术思维模式。创新需要制度创新和支持系统的鼓励;书中提到,创新的秘密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自由,交流的自由,实验的自由,想象的自由,投资的自由和失败的自由。
这本书让我思考了很多。相比之下,我们在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自由上还缺什么?如何通过支持企业和大量投资研究机构来支持创新更有效率?我们如何创新创新体系?
《创新的起源》,马特·里德利(英文),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版。
王宇
202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