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亚洲首富?急!!!!!!!!!!!!!!!!!!
1928出生于广东潮州,父亲是小学校长。1940年,全家为躲避侵华日军的压迫逃往香港。两年后,父亲因病去世。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弟妹妹,李嘉诚被迫辍学在社会上谋生。
首先,李嘉诚在一家玩具制造公司做销售。虽然工作繁忙,但休学的李嘉诚仍然在业余时间去夜校学习和恶补文化。由于勤奋和聪明,他不到20岁就被提升为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两年后,李嘉诚抓住机会,用平时攒下的7000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塑料厂。他把它命名为“长江塑料厂”。
从65438年到0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房地产市场。凭借其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发展战略,“长江”迅速成为香港一家主要的房地产开发和投资实业公司。“长江实业”1972上市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20世纪70年代末,他已经在同代大亨中脱颖而出。
从65438到0979,“长江”收购了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诚成为第一个收购英资商行的中国人。1984,“长江”购买“香港电灯公司”控股权。李嘉诚先生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94年其管理的企业税后利润达到28亿美元。1995 65438+2月,长江实业集团旗下三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已超过420亿美元。
李嘉诚将在北京开商学院,一年学费24万。
李嘉诚的“李嘉诚基金会”将在北京黄金地段王府井大街开设商学院,这可能是亚洲最贵的。每年学费预计24万人民币,今年9月正式开学。
学院的高等教育机构名为长江商学院,分为两部分。今年9月,它将招收第一批65,438+050名学生参加高管MBA项目,该项目将在北京启动。另一个MBA课程将于明年3月招生,在深圳授课。李嘉诚基金会发言人昨日表示,稍后会公布学校详情。他说,这些年来,李嘉诚在内地捐赠了无数不同的教育机构和医疗项目,相信没有人会认为这些捐赠是为了盈利。
长江商学院是大陆第一所私立MBA项目学院。学院首任院长、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培训中心主任向兵表示,学院是个人捐赠,因此不受外资持股比例和不能盈利条款的限制。至于内地是否承认学历,向冰表示,工商管理课程重视标准和实力,不需要纠结学历是否被承认。
李嘉诚的资产增长了10%,位列亚洲首富。
今年,香港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击败日本软件银行总裁孙正义,重夺第一,总资产126亿美元,较去年增加13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8位,较去年上升3位。
李嘉诚65438-0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11岁时,家乡被日本人侵略?。我的父亲不得不带着他的家人离开家,住在香港。李嘉诚在香港读书仅两年,父亲病逝,家里陷入困境。为了养活母亲、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13岁的他毅然扛起做小户的重担,辍学找工作,踏入各种社会。
当初李嘉诚是个玩具?以销售人员的身份建立一家公司。虽然工作繁忙,但休学的李嘉诚仍然在业余时间去夜校学习和恶补文化。勤奋好学,聪明能干?不到20岁,他就被提升为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两年后,李嘉诚抓住机会,用平时攒下的7000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塑料厂。他把它命名为“长江塑料厂”。说起创业的艰辛,李嘉诚感慨万千,激情满怀:‘当时长江塑料厂只生产一些普通的塑料玩具和家居用品,出口到外国公司在欧美分销。前10年,一周工作七天,每天至少工作16小时,晚上还要自习。再加上工厂人手不足,我还要同时工作,比如进货,接单,经常睡眠不足。早上要用两个闹钟才能醒,那是每天最难过的时刻。
香港“十大打工皇帝”中,有6位曾为李嘉诚打工。
2000年香港“十大打工皇帝”年薪总额高达4.6亿港元(下同),平均年薪超过2000万人民币。其中香港首富李嘉诚的下属占了6个名额,亚洲排名第一的霍建宁和袁天凡收入超过1亿元。他们在这样的经济低迷时期还能享受财富,不愧为打工皇帝。
李嘉诚旗下企业的负责人也被列为打工皇帝,包括和记黄埔执行董事、长江实业副主席、香港电灯主席、长江基建副主席等。长江实业副董事总经理、和记黄埔执行董事、长江基建董事总经理、香港电灯董事甘庆林;和记黄埔副董事总经理、香港电灯董事、长江基建执行董事周虎·方木,以及和记黄埔财务总监、长江基建执行董事、香港电灯执行董事、长江实业非执行董事、Tom.com主席卢发兰。
另外四个打工皇帝是何,他于去年6月38日+2月中旬的周日突然辞去移动电话公司董事总经理一职,年薪2900万元。业务主要在印尼和菲律宾的第一太平戴维斯执行主席彭泽伦年薪2400万元;林,恒基地产副主席、恒基发展副主席、恒基中国执行董事、中国燃气非执行董事,年收入2250万元;汇丰控股主席庞约翰年收入654.38+08.03万。
位居打工皇帝榜首的霍建宁,也是和记黄埔董事总经理、香港电灯副主席、长江基建副主席、长江实业执行董事,总收入654.38+035万港元。
1999和黄的“橘子”赚了几千亿,董事总经理霍建宁拿了2100000000元作为奖励,没有人反对。2000年电信股泡沫破灭,霍建宁成功处理善后,获得654.38+2000万元的董事酬金,位列香港打工皇帝之首,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和记黄埔在1999年通过出售电信业务Orange赚了118亿元,2000年又通过出售曼内斯曼赚了500亿元,同年又通过出售Voicestream赚了300亿元,随后又以500亿元拿下了英国的第三代移动电话(3G)牌照,引发了全球电信公司争夺第三代移动电话(3G)牌照的热潮。
黄被控“炒卖家”
在一系列神奇的交易中,和记黄埔获利近2000亿元,却惹得外媒将其称为大贸易商。霍建宁极力否认:“我们买资产,派人去做,等资本价值成熟了再卖。根据税法,这是资本资产的变现,而不是交易。”
虽然在2000年暂时保留了上亿员工打工皇帝的名声,但2001年全球经济恶化,霍建宁是否会被降薪将在下一年的年报中公布。但在黄岐时期,先后两次收购Priceline和环球电讯,将业务拓展到前景美好的北京房地产。霍大班先生的表现还是很勇敢的。
尽管PCCW是数百万投资者的噩梦,但它却是管理层实现长期愿望的梦工厂。排在第二位的是PCCW副董事长袁天凡,其年收入为65438亿元。在PCCW与香港电讯正式合并的第二天,他以每股约14元的价格卖出800万股PCCW股票,获利超过65438.0亿元。不到一个月后,袁天凡以约654.38+0.8亿元买下了前比利时领事官邸。
然而,就在袁天凡个人梦想破灭之际,PCCW市值较巅峰时期蒸发4000多亿元,管理层压力巨大。PCCW近日公告称,PCCW董事袁天凡也已将持股比例从0.9%降至0.83%,套现500万元,让人猜测其立场发生了变化?
莫里斯是李嘉诚的得力助手之一。作为长江实业的副主席,主要负责集团内部的管理和房地产管理,很少公开露面,年收入7850万元。
54岁的甘庆林是李泽楷的叔叔,年收入3800万元。去年他在长江的董事报酬较上年的654.38+0350万元增长了30%左右,这可能是他担任总裁后长江生命科技的理想发展所致。
周虎·方木来自一个合法家庭。其父胡是新鸿基地产成立初期的法律顾问,其弟是胡关律师事务所的创始人。取得执业律师资格后,在壶关罗丽律师事务所工作,直至1984加入和记发展,年收入3500万元。她是与黄成功完成多项复杂交易的功臣之一。
卢发兰年收入2200万元。他是Tom.com的一个媒体王国,已经从一个虚拟的网络企业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网络企业。幕后辅助CEO王先贤的是卢发兰。
李嘉诚频频以数百亿美元攻击内地。
去年的业绩下降了60%
虽然李嘉诚的香港上市公司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合资企业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获得《亚洲周刊》评选的“2001国际华商500”冠亚军,但2001年度业绩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和香港经济金融风暴影响较大,其中长江实业获得净利润7291亿港元。面对外围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在年报发布会上,李嘉诚承诺利用集团充裕的现金流和稳定的借贷水平,打造雄厚的资金实力,获得极高的长期信用评级,有利于筹集资金,随时把握投资机会,为股东争取最大利益。
长和系在全球36个国家都有业务,主营业务是长和系的两大支柱产业房地产和电信。全球经济一体化给增长和发展带来了规模效应,但也使企业受到了经济风暴的影响。主营地产的长江实业集团去年从物业收入654.38+0.89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654.38+0.63%,而主营电讯业务的和记黄埔去年收入665.438+0.46亿港元。但由于其去年对3G业务的投资,3654.38+0.2亿港元作为相关投资准备金。虽然李嘉诚多次在各种场合强调香港经济会复苏,但李嘉诚也在内部讨论中承认,现在还不清楚何时开始复苏,前景如何,很多挑战性的问题随时可能出现。一方面,李嘉诚仍继续采用其抄底策略,大量吸纳土地,兴建物业,促进盈利;另一方面,李嘉诚的重心转移到环境好的市场——欧美和内地,尤其是内地市场。李嘉诚说,一般认为欧美经济可以增长三个百分点,内地增长7%,这是最大的增幅。就经济增长而言,目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和中国相比。
中国过去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得到了李嘉诚的青睐,中国入世更坚定了李嘉诚的信心。在一个公开场合,李嘉诚明确表示,长江实业在中国内地投资多年,入世后会有更多商机。有些业务领域过去没有涉及,未来可能会涉及。最重要的是认清方向,抓住机遇。
今年在大陆投资100亿美元
如果说tom.com当年在内地打的是高科技概念牌,今天的昌河航母打的则是更稳健的李嘉诚概念牌。在内地多年的经营经验,让李嘉诚对内地的投资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愿涉足政坛的李嘉诚,通过无数的慈善活动,树立了高大的社会形象和显赫的社会地位,赢得了忠实的合作伙伴,也让企业政府公关更有力量。在这种情况下,长和系已经做好了大打出手的准备。在今年3月举行的年报公布会上,李嘉诚明确表示,长和系今年在内地的投资将在100亿港元的量级。
在房地产行业,除了2001投资1亿元开发的朝阳区东坝“CBD后花园”外,长和系斥资3.9亿元取得上海古北新区14地块土地使用权。据报道,深圳和成都的一些开发项目正在洽谈中。
在港口网络建设方面,李嘉诚将内地港口业务视为未来最重要的投资,珠三角是和记黄埔内地港口业务的大本营。和记黄埔通过扩建厦门海沧港,入股宁波北仑港,明显将战线北移,形成中国沿海港口网络。日前又计划投资青岛,打破了其“做上海以南港口,不做上海以北港口”的港口投资战略初衷。
在通信行业,PCCW宣布与中国电信合资* * *,总投资约2亿元人民币。该合资公司最初将专注于为内地金融业拓展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但不排除未来进入其他行业。
在媒体行业,tom.com目前在大中华区拥有多项媒体业务,包括杂志、电台、网站、广告等。继7月初成功收购亚视股份后,李嘉诚的传媒王国更大。
生物科技方面,李嘉诚在成立长江生命科技时表示,生化科技将是集团未来发展的新环节。日前,长江生命科技从长江企业市场分拆出来,随即在港股市场掀起了一股生化股狂潮。据悉,长江实业已在常可投资4.2亿港元,目前在常可有40个注册专利项目。到年底,这个项目的投资将达到近6543.8+0亿港元,未来几年将增加到6543.8+0亿港元甚至6543.8+0亿港元,后期作为收购和投资内地银行的平台。
坐拥巨额资金,李嘉诚领导的长和系正在内地从容谋划,试图通过收购、合资等方式占领多个行业的制高点。
瞄准传统行业
对新兴产业的前瞻性和战略性投资是李嘉诚最擅长的技能之一。进入房地产行业,收购和记黄埔,进入港口运输业,参与基建项目...长和系因为比别人领先一步,所以总是抢第一,实现长远发展。如今,中国大陆的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但长和系对大陆市场的新进攻尤为稳健。总的来说,拓展方向从未偏离传统行业的基础业务,目标主要锁定在房地产、通信、港网、传媒、生物科技五个方面。与全球业务扩张相比,精力缺失。据报道,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尚未向私营企业开放能源管理和运营。
某种程度上,并不是说李嘉诚保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和系作为主角之一,也遭受了2000-2001年全球网络泡沫经济破灭带来的灾难。长和系多年前开始在内地投资,在内地累计投资已超过600亿港元,其中长江实业集团已成为香港最大投资者之一。虽然巨额投资造就了李嘉诚在内地的知名度,但在整体好感度的背后,那些超过65,438+05% ~ 20%的投资失败项目也不容忽视,这对于业绩一向稳定的长和系来说是绝无仅有的。长和系将失败归咎于轻率。早期的tom.com、PCCW、数码港曾经给企业带来了神话般的光环,造就了李泽楷这样的传奇人物,但并没有真正给集团带来实际的商业利益。热潮过后,tom.com和PCCW只剩下李嘉诚领导的长和系一个漂亮的外壳。有鉴于此,李嘉诚在企业中反复强调,在一个激进的时代,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判断。
面对近期内地外资热潮,长和系的动作看似保守,实则霸气十足。所选择的投资行业要么涉及中国大陆的基础建设,如房地产和港口;或者涉及重要行业,如通信、传媒、生物科学等。无论从市场影响力还是营销收入,都能获得稳定的高市场回报。
觊觎国内证券市场
早在2001,李嘉诚在北京参加一个会议的时候,就表达了对内地资本市场融资的兴趣。
虽然国家还没有出台关于境外公司在内地证券市场上市的政策,但像长和系这样的企业一直在等待和努力。长和系作为国际化企业,必然会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但如果能在国内上市,至少可以减缓国外市场对企业管理的冲击。另一方面,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也可以加强企业与内地的经济融合。
在那次会议上,李嘉诚还表示,在中国内地股票市场上市不仅有利于内地投资者,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参与中国的经济发展。长和系一直在为此做准备和等待。李嘉诚近日宣布长和系将大量持有中国银行(香港)股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分析认为,李嘉诚希望长和系能以内地公司为母公司,整合更多以法人资本为主的资本,以利于未来尽快在内地上市。来自长和系的消息称,未来不排除子公司在内地借壳上市。本报记者卢一楠
李嘉诚频频出手。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国内外的实业家带来了新的机遇。擅长长袖善舞的李嘉诚凭借对市场涨跌的敏锐嗅觉再次出击。最近她凭借雄厚的资金优势,动作频频,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继5月份以7000万美元投资青岛轮胎制造业后,6月5438+00日,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记黄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和系”)主席李嘉诚在特别股东大会上表示,两家公司将通过公开发售的方式持有中银(香港)更多股份。紧接着,在7月12日,PCCW宣布将与中国电信成立合资公司,为内地金融行业提供it企业解决方案。据悉,合资公司总投资约2亿元,PCCW取得了公司的经营权,合资公司的收入可计入PCCW账户。中国电信将持有合资公司565,438+0.5%的股权,PCCW将持有48.5%的股权。今年下半年,长和系的类似消息还会继续传出。
长和系的一系列投资,涉及领域、地域、时间段之广,前所未有,为李嘉诚蓄谋已久的内地霸权埋下伏笔。日前,记者采访了部分参与内地业务拓展的长和系员工,了解了部分长和系近期在内地快速“增兵”的内幕。
老鹰再次攻击李嘉诚,寻找市场的最佳切入点。
李嘉诚不会被低估。即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的记录被“玷污”了,也只是很少有人记得。上世纪80年代,他在加拿大投资了一家石油公司,业绩多年不见起色。他在英国的第一个投资项目兔子公司以失败告终。
李嘉诚真的如亚洲所说,是投资领域的超人吗?
事实上,大多数亚洲富豪,无论在国内多么强大,都逃不过一个命运:他们只是家族企业的延续。但李嘉诚是个例外。这不是因为他控制着香港的经济——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港口;面向中国内地的输电线路垄断;享有顶级房地产开发商和零售商的声誉;并拥有最大手机运营商的称号。而是因为只有他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内被世界频繁感知,甚至影响全球行业的未来。
电信行业有一个瞬间或许最能说明问题。今年8月9日,李嘉诚旗下两家控股公司之一的和记黄埔,与新加坡的合伙公司新加坡科技电讯传媒公司一起,以2.5亿美元挖走环球电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一家美国光纤通信公司,正等着破产,份额61.5%。有趣的是,这位著名的亚洲投资者的所作所为,吸引了很多人将他与美国的巴菲特相提并论。是因为英雄所见略同吗?两人都想在深不可测的电信行业大捞一笔,可惜这种“摸底”是有风险的。
更重要的是,李嘉诚可能会在今年秋天实施。一旦和记黄埔开始向英国、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以色列、奥地利和中国全面推广其3G手机服务,世界将为之震惊。要知道,欧洲传统电信公司面对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不得不停止和延迟3G牌照的发放。而投资人也开始担心这项技术会不会在投产前夭折;不过,在李嘉诚看来,这一切并没有那么糟糕,现在谈失败还为时过早。
李嘉诚在3G手机上的豪赌,引起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反应。市场上大多数非亚洲基金经理指责李押注过多,同时他们强调,和记黄埔的股价已几乎跌至2000年初峰值的一半。8月8日,标准普尔只是宣布,他们对和记黄埔及其姊妹公司长江实业的未来感到担忧。
不过,这丝毫不会影响亚洲中小投资者对李的积极态度。在他们的心目中,李嘉诚是不会犯错的。如果李创办任何一家公司,即使不公布业绩计划,不公布股东名单,他们也会趋之若鹜——刚刚过去的7月,李嘉诚的生命科学公司上市,超额认购倍数为120倍。显而易见,如果超人李对3G的美好未来做“白日梦”,还会有人怀疑吗?
敏锐的嗅觉
1928龙年出生的李嘉诚,22岁从内地来到香港开始第一次创业,制作和销售塑料花。在努力赚到第一笔钱后,李果断转向房地产开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然而,李嘉诚的发财秘诀充满争议,尤其是对西方投资者而言。除了正确预见香港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外,李还把握了人们对风水的心理取向,从而在香港地产界占据了重要地位。
运气可能是李嘉诚成功的最好解释: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从80年代到90年代,在香港谁拥有真正的资产,谁就获得了财富的门票,因为当时的政策是限制房地产开发的新土地。像许多房地产开发商一样,李所做的是继续提高房地产价格。当他发现做集装箱港口生意更合时宜时,他就“肩上扛着货”跟着香港经济腾飞。到了1997,当其他很多亚洲巨头因为本币不断贬值而“倒下”的时候,李却因为港元保持相对强势而依然“屹立不倒”。
然而,运气并不全是李嘉诚的。在香港的工业大亨中,李嘉诚是最懂得何时向海外出击,何时转向新领域的人。没有人能像他一样善于发现和雇佣世界上最好的职业经理人。同时,他的投资记录也是其他许多亚洲工业巨头望尘莫及的。而每一个和他合作过的人,都会对他敏感的投资嗅觉竖起大拇指。
与有“奥马哈圣人”之称的巴菲特相比,李嘉诚也在寻找价值,但他对价值的寻找更进一步。
巴菲特先碾压(重组)他要找的被低估的公司,然后无限期持有该公司股票。
而李嘉诚则是典型的亚洲资产交易者。他所做的就是在市场中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像猎鹰一样,他耐心等待猎物的出现。当猎物确实出现时,它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并捕获它。收购全球电信就是这种情况。李嘉诚甚至没有动用他的其他电信资产。5438年6月+2002年10月,他第一次报价,马上收回。后来,他卷土重来,以低于之前三分之二的新价格成交。
攻击失败了?
虽然戴着“资产交易员”的帽子,而且这顶帽子也适合大多数亚洲商人,但对李嘉诚来说还是太小了,因为他做的不止这些。的确,他的一笔著名交易为他赢得了不少赞誉:1999年9月,黄畴成功出售英国手机运营商Orange,净赚1470亿美元。然而,在他成功的背后,他知道如何建立一份事业。在Orange的案例中,他花了数年时间试图整合公司。或许这就是那些支持李的人的乐观:李嘉诚将在3G上扭转乾坤。
看来李嘉诚不会被低估。即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的战绩是“污点”,也很少有人记得。上世纪80年代,他在加拿大投资了一家石油公司,业绩多年不见起色。他在英国的第一个投资项目兔子公司以失败告终。
总之,是时候学学李嘉诚评价“明星”基金经理时一直用的“苛刻”语气了。“不管是什么原因,他们有一段时间业绩很好,然后就利用自己的名声开始折腾更大的投资,直到有一天,他的业绩像其他人一样陷入低谷。”
那么,李嘉诚的3G手机业务会有怎样的命运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