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R&D基金每年的预计支出是多少?
“中国的科技创新也有力支持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万钢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引领数字经济、平台经济、* * *享受经济快速发展;移动通信、集成电路、数控机床、大飞机、核电等重大专项的实施,使我国在这些关键领域率先实现了跨越;“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的成功商业运营,使中国高速铁路里程占全球总里程的60%以上;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全球第一,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占全球50%以上。
“科技创新也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万钢介绍,中国科技兴林、科技治沙成效显著,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沙退人进”;在基层医疗机构示范应用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超过1.3万件,服务人群4.5亿人;建立了突发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研制成功埃博拉疫苗,展示了中国在国际传染病防控方面的实力。
“目前,中国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进一步提升,R&D投资、研究人员和发明专利占全社会的比重超过70%。科技创新的力量从科研人员扩大到全社会,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性新局面。”万钢说,突出的成绩是科技成果转化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提高,全国技术交易合同额从2065438+1.1万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3万亿元。4298个众创空间、3255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00多个创业加速器,以及19个国家自创区和156个国家高新区,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创业孵化生态链。
“目前,与中国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的国家已达158个,参加了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参与了许多重大国际科学计划和项目。内地与港澳科技创新合作也取得新进展,首批跨境科研资助试点已经完成。”万钢表示,中国的创新开放合作也迈出了积极布局的历史性步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峰会、金砖国家峰会都留下了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的鲜明印记,“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也正在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