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是私企还是官办企业?
从事客运和水运,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航运公司。朱启昂开业后因严重亏损被迫辞职。次年7月,李鸿章将轮船招商局改为轮船招商局,任命上海买办唐为总经理,、、盛宣怀为总经理。18 76年有11船,1877年以222万银买下美国商船旗长阳16旧船,及其码头、仓库等物业,招商局初具规模。招商局设在上海,国外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设有分支机构,资本420多万,是最成功的民企之一。
中海招商局最早的核定资本是一百万两,1882增加到两百万两。李鸿章有权任命招商局的董事。轮船招商局在李鸿章的庇护下,不得不向政府贷款建造码头仓库所需的土地,其所载货物也免于厘金。尽管有这样的有利条件,商人最初对官方监督的商业招商局非常怀疑,他们对投资股票并不热心。中海招商局的股份主要在董的私人网络上出售。直到1880,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交易在上海大行其道。
招商局成立之初,就加入了与美资旗昌洋行、英资太古洋行的激烈竞争。1877年,招商局集团收购了启昌轮船公司的全部产业,包括位于上海外滩9号的船舶、码头、办公楼等,成为最大的轮船公司。招商局与怡和、太古两家英资船公司达成协议,切断中国水运。这家英国拥有的航运公司很快就重新获得了主导地位,因为它在体制上落后于竞争对手。
中海招商局的受托人与作为主要股东的商人共同管理该公司。然而,政策决定权在政府任命的官员和董事手中。公众持股并没有像西方那样带来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相反,股份制已经被中国的商业传统所适应和吸收。为了吸引商人入股,中海招商局有大股东直接管理公司分号的安排。1873章程规定(第一条):股份较大者公开提拔进入董事会,协助总经理在主要港口经营业务。起初,上海设立了董二名、天津、汉口、香港和汕头,各一个。以后如果再有交易,或者有大额股份附送,会酌情选择。在1909年股东选举董事会之前,股东只能极少量地参与公司事务的管理。
《招商局船务章程》注明:“设有船舶和外国公司的商业局,最初仿照西方商人的章程,以股集办理”。在实际设立过程中,它在资金筹集、组织管理、利润分配等方面已经具备了现代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基本特征。在筹资方式上,招商局采用股份形式,即把资本分成若干份,向社会筹集资金;在经营管理上,招商局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其章程规定局务的具体管理和实施者是商协会和业务主管;利润分配方面,按股分红,股东证取息。从中海招商的章程中可以看出,和原来的合伙有本质的区别。它的股票是唯一的息票,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撤销的,可以自由转让。招商局在组织上也比较规范,由股东选举产生的管理机构——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