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创始人雷军的励志故事

关于小米创始人雷军的励志故事。

5438年6月的一个晚上+2007年2月,北航北门白燕楼。金山公司CEO雷军需要说再见了。他可能以为这是最后一次待在金山的办公室。有人记录了当时的情况,“掐灭了手里的烟头,雷军从办公室的沙发上站起来,拿起背包背在背上。包比平时重,动作也比平时慢一点。”

当时雷军已经成名多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活化石”。

2011年底,在滚石天地大厦12层的办公室里,他漫不经心地说:“我是1992年10月4日入职的,2007年2月24日辞职,一共差了十个。

2011年7月7日,金山软件宣布雷军将接替求伯君担任董事长,求伯君将在6个月后“因健康原因”退休。5438年6月+2007年2月,刚刚上市两个月的金山发布声明,雷军“因健康原因”辞去公司总裁兼CEO职务。

回归金山不到一周,雷军创始人小米科技亮相。如何分配精力,雷军说:“张老板和邱老板20年的交情,实在没办法拒绝。对于金山来说,只是义不容辞。”

这些都是时空变化后看得见的权力变化,但与人心相关的几个字却被忽略了。

想象一个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6小时的模范CEO。这个工作习惯坚持了十几年。突然,他走了,成了一名退休老干部,离开了原来的舞台,生活变得寂静无声。

重返董事长似乎只是雷军2011的一次热身。一个多月后,雷军回归,他再次站在舞台中央。

2011 08月16日,798艺术中心北京俱乐部的舞台中央,雷军是小米科技的CEO,身穿黑色t恤,深蓝色牛仔裤。他拿着“一部顶级智能手机”,向800多名听众讲述了他的出生史。场地似乎太小,席地而坐的人更多。现场引人注目的是“小米限量版工程机”预售队伍,长达100余米。

这场发布会颇像雷军和小米手机的脱口秀。有人觉得和乔布斯在莫斯康会展中心的表现挺像的,现场有人忍不住大喊“Reebs”。

当天直播了一个短片,一群来自中国的互联网人士齐聚一堂。Letao.com CEO毕胜、CEO李学凌、CEO傅盛等人都扔下苹果手机,高呼:“我们要小米!”

这是他们送给雷军和小米的礼物。都获得过雷军的投资,是老朋友,也是曾经或未来的合作伙伴。雷军更喜欢叫他们“兄弟”。

从沉默到舞台中央的喧嚣,无论是质疑还是盘问,对于雷军来说,层出不穷的媒体只表明一个信息:我回来了。

一个好学生的怀疑

1969,雷军出生在湖北仙桃的一个教师家庭。在他的中学时代,学习氛围相当浓厚。“我们在仙桃中学也挺好的。六个班考了65,438+07清华,北大。我高二的同桌去了北大,高三的同桌去了清华。”一直在前几名的雷军,以上清华北大的成绩去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雷军,18岁,进入武汉大学。为了不落后于别人,他放弃了午睡的习惯,把时间分成半小时,每半小时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武大发生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对于雷军来说,他在大学图书馆看到了一本名为《硅谷之火》的书,一本关于乔布斯等人在硅谷发起技术革命的书。至今,说到这本书,雷军似乎依然热血沸腾,他甚至能迅速把那本薄薄的、毫不起眼的书放到记者面前。

20岁时,他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别人4年才能完成的课程,并获得了学校几乎所有的奖学金。22岁就合著了《DOS编程深度》和《Windows编程深度》,成为程序员争相阅读的红宝书,可谓少年成名。雷军记得很清楚,他的大学班有一百多人。他的入学成绩是第24名,毕业时是第6名。

雷军1992加入金山公司,6年后出任CEO。他在大学里继续努力。原金山高级副总裁王峰回忆,雷军下班后经常找他在办公室聊工作,聊到半夜。从65438年到2006年,对于雷军来说,这种劳动生活模式真的太正常了。

在软件行业,金山被称为运营和行政组织能力很强的公司,但这并不能说明问题。很长一段时间,金山陷入了“前微软,后盗版”的陷阱。以金山为代表的中国软件公司,把民族软件的大旗扛死了。雷军的教育让他相信不怕苦不怕累,人定胜天。

雷军一直活在他那一代人的命运里,他一直接受这样一套规范:从好学生到好员工,从好员工到好领导。他从来没有对这个计划和系统产生过任何怀疑。在他的带领下,金山软件、金山游戏、金山电商等公司在细分领域名列前茅。但是,金山软件还是成不了一流公司,连IPO都要奋斗几年。

张朝阳,比雷军大五岁,清华毕业后去了麻省理工。在异域文化的氛围中,他很快完成了自我改造,没有遍体鳞伤。

在决定下海经商之前,张朝阳就已经放弃了当诺贝尔物理学家的梦想。他觉得诺奖得主没那么显眼,可能要看1万次电视才会出现杨振宁的脸。

1996当张朝阳听到中国科学家崔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他甚至没有震惊。在他看来,那个社会的传奇是其他人。

张朝阳和雷军笔下的英雄是一类人。不同的是,没有包袱的张朝阳在互联网浪潮中抓了一波,而拥有不屈青春的雷军,却认为自己可以在16年靠自己改变一个行业的命运。结果什么都没变,他的心思也没了。

5438年6月+2007年2月,发布会上,雷军深深鞠躬纪念自己在任的最后一天。在中层沟通会上,他连续鞠躬三次,才得以平复员工复杂激动的情绪。雷军说:“我终于把债还清了。”

他离职了,思考了半年,反复向媒体提到“五点反思”:人欲自然,顺势而为,锻造良好关系,少即是多,颠覆创新。他自言自语道:“金山就像盐碱地种草。为什么不在台风口放风筝?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然而,如何重建破碎的信仰?找到通风口就行了?

幕后四年

有人这样评价雷军:我执着,但从未站在风口浪尖。别人做互联网,他继续做软件,最后整个软件行业都会失败。他在做软件和互联网的同时,错过了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间,最后被软件公司难倒。

雷军是湖北人,“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在土生土长的湖北人眼里,湖北人性格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服周”。一般两个人打架,把对手放倒在地的人会问“不服”,对方会说“不服周”,这是湖北人倔强难对付的性格,也是雷军性格的另一面。

这种性格的人受不了为什么世界如此安静,仿佛忘记了自己曾经存在过。雷军显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他悄悄地做了很多事情。四年后,圈内人和圈外人似乎恍然大悟:“雷军原来这么牛逼!”除去中间的羡慕,另一层是世俗的成败论英雄。

对于雷军来说,他需要摆脱过去。离开金山不到一个月,雷军录了一个“博思堂”当CEO。在节目中,他分享了很多往事,以及对自己生活和事业的看法。谈及未来,雷军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等博思堂不再叫我金山老板,直接叫我雷军的时候,我再告诉你。”

做事情有个前提,首先是钱。在金山阶段,雷军实现了财务自由。早在2004年,由金山和联想共同投资的Joyo.com就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亚马逊。估计雷军个人获利过亿。熟悉的同事认为,雷军在未兑现后相对冷静。

他投的第一个项目是孙陶然的拉卡拉。孙陶然和雷军是在1996中关村组织的一次会议上认识的,两人一见如故。2004年,孙陶然创业时,联想投资雷军做尽职调查。雷军不仅表扬了孙,还马上打电话给他。雷军对孙的判断是,他什么都能做,其次是“他做什么我都投。”

他分别在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对孙陶然、陈年和俞永福说过这句话。对于寻找它的人来说,雷军一直是这样的。

陈年和雷军相识于1998,后来* * *创立了绮优。2005年,陈年开始做我有网,雷军投资。后来由于对行业环境的误判,在网上闯祸,放纵自己到老,干脆先写了一部小说《回去》。2007年,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认为PPG模式适合再创业,雷军认为陈年会再成功,于是把钱投给他。

2006年,联想投资拒绝了时任副总裁俞永福投资UCweb的提议,俞很郁闷。当时雷军和俞永福认识一年多。雷告诉俞:“如果你从联想辞职去做UCweb,我会投。”

作为天使投资,雷军有自己的定位。他多次向业界表态,如果你不是我的熟人,或者熟人的熟人,你不用来找我看项目,我不会投。

雷军,天使,功勋卓著。凡客诚品目前的估值已经达到6543.8+0亿美元,UCweb和多玩差不多是2-3亿美元,其他投资公司加起来肯定超过6543.8+0亿美元。如果雷军在这些公司平均持有10%-30%的股份,再加上雷军在金山的股份,他的账面资产早已达到2-3亿美元。

雷军投资的17家公司成长性良好。对于一向喜欢论资排辈的中国互联网来说,他又有了一席之地,看来是时候让硅谷的火重燃了。

中国互联网圈流传着一句话:第一阵营是一张桌子,其中T是腾讯,A是阿里,B是百度,L是雷军,E是周。马、马云、和周分别凭借即时通讯、电子商务、搜索和安全的普遍入口,建立了赢者通吃的帝国诸侯王国。

雷军虽然成功投资了几个移动互联网的单点企业,但一直缺少一个平台型旗舰——移动互联网领域成为他最想突破的地方。

创业路

媒体和熟人眼中的雷军有些不一样。媒体眼中的雷军,这么多年,都是同一个表述:一个劳模缺少成功的机会,所以再创业是必然的。熟人眼中的雷军是一个很忠诚的人,注重辈分,有条不紊,善解人意,谦虚,温柔有礼。

在弱肉强食、江湖一家亲氛围极度繁荣的中国互联网世界,雷军的气质和习惯自然很容易形成他的气场。有这样一个笑话,大部分在小米科技工作的人都知道,雷军从金山带来的铁杆下属帮忙搬家的时候,书架上的书的顺序和搬家前一模一样。

然而,雷军与魅族创始人张煌的恩怨将他拖入了是非的漩涡。小米创立之前,雷军多次在公开场合夸赞魅族,认为世界上只有两家互联网手机公司:苹果和魅族。雷军曾经找过张煌,彼此一见如故。

小米科技创立后,张煌在魅族论坛上说:雷军打着天使投资人的旗号,获取了很多魅族的商业秘密——从生产研发、销售模式,甚至公司的财务报表。此外,张煌认为MIUI系统窃取了魅族系统的部分精华,两者从此交恶。张煌和雷军,魅族和小米似乎还有未了的心愿。2009年,张煌也在魅族论坛上说iPhone抄袭魅族。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曾这样描述小米的入市格局:这是三国杀。一个是苹果,当你骑上它的时候,它是灰尘。一种是Andriod手机,包括摩托罗拉、三星和HTC。另一个是诺基亚和微软的联盟。这场战争因为苹果的专利诉讼和谷歌收购摩托而白热化。五年前,当诺基亚统治世界的时候,雷军肯定不敢进来。现在把雷军描述成东汉末年的刘备,很有机会。

于是,小米应运而生。

2009年6月5438+10月,雷军向与其保持密切联系的林斌发出了合伙创业的邀请。林斌,原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总裁、工程总监兼全球技术总监,负责谷歌中国移动搜索和服务的团队组建和工程研发。

雷军是在Google和UCweb的一次合作中认识他的。出于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同样的热爱和痴迷,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2008年底的一天,当林斌正打算创业时,雷军抛出了一个大计划。为什么不做些更刺激的事情呢?例如,开发一款性能良好的智能手机。

黄江吉在30岁时成为微软工程学院的工程总监。他们的熟悉源于对Kindle的痴迷。刚认识的时候,他们聊了四个半小时。分手时,黄告诉雷,如果想做手机,他也算一个。......

人们慢慢聚集起来。小米创始团队成员还包括早期金山的设计总监,以及后来执掌金山在线和金山软件的黎万强;曾参与Google 3D街景的高级产品经理洪峰;周光平,原摩托罗拉北京R&D中心高级总监;还有前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

该公司成立于四月。用雷军自己的话来说,做手机的体验,8天8夜是做不完的。

小米手机诞生后,迅速成为话题。小米科技在短时间内成为估值超过6543.8+0亿美元的公司。这一切在雷军看来都是顺理成章的。

小米是怎么赚钱的?他的回答是四两千斤。“10年前百度是怎么赚钱的?10年前腾讯是怎么赚钱的?从现在开始怎么赚钱?”

雷军保持着早年的风格,几乎成了小米科技每天最新的人。有一次,雷军在外面演讲完回到办公室。吃饭前,桌上有一份米饭和一碗粥。他端起碗,几乎一秒钟就把粥喝完了。

他不止一次的说,“我赚钱的欲望没有我做出点成功的东西的欲望高,不然我也不会写出16的代码。我已经40多岁了,我需要的一切都有了。”

对于雷军来说,小米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这是我这辈子最后一件事,完了就完了!”

以上内容是小米创始人雷军的励志故事,成功不可复制,但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创造自己的成功。让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