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照明专利

内保温装配式温室在环保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温室没有硬墙,没有混凝土基础,没有建筑污染,不破坏耕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温室前坡和后坡的弧度一致,通过延长后坡相对缩短了温室之间的距离。与传统大棚相比,土地利用率可提高25%。因为没有围墙遮阳挡风,所以不影响露天种植,可以提高耕地利用率。同时温室不受方向限制,适合东西南北任意方向的地块。

本来因为征地、作物残茬等原因,大棚是不能重复使用的,而内置保温的装配式大棚因为可以移动,所以很好处理。该温室采用组件组装结构,V型龙骨、组合梁连接件、腔袋保温被材料、叠层被机械系统等组件完全由工业流水线生产,搭建和拆卸方便。温室可以移动,方便改变土地利用方向,可以解决土壤盐渍化和温室作物轮作问题。同时有利于温室产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

良好的光接收:保温

由于大棚龙骨的横截面呈V形,压膜线压在V形槽口内,薄膜与龙骨紧密配合,使得大棚表面的塑料薄膜平整,采光率比传统大棚高出30%以上。在同等光照条件下,室内温度比传统温室高5℃左右。膜滴落顺畅,避免了传统大棚沿压膜线滴落伤苗的现象。

在传统的温室里,薄膜外面用草帘和被子覆盖。新大棚里,保温被放在塑料薄膜里,顺着龙骨的弧度上下运行。保温被与薄膜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使保温被不与塑料薄膜接触,不会损坏薄膜,延长了薄膜的使用寿命;表面露膜,雨雪自然滑下,免去了清扫积雪、晾晒草的麻烦,避免了雨雪天气保温性能降低的现象;保温被的薄膜和内表面保持一定的湿度,阻燃性强,还能避免温室火灾。

采用保温降温、山墙窗对流通风、薄膜对流通风等方式调节内保温装配式温室的温湿度。保温被迎着太阳交替开合采光保温,延长了温室的采光时间;交替开合保温被远离太阳会遮阳降温,降温速度快。在干旱地区,使用保温被降温,可以减少温室用水量,节约水资源。

适合国情:成本低

蒋金标教授告诉记者,温室主要有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两种,内保温装配式温室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形式。连栋温室成本高,操作复杂,不适合农民使用。“内保温装配式温室”是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申请的省级科研项目。自2001开始研究,已获得三项国家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内保温装配式温室在现代化、低成本、性能、施工和使用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符合我国国情的需要。

高分子光敏复合材料制成的腔袋(中空)保温被,保温效果与双层草相同。与传统的砖墙钢架温室相比,空腔袋保温被重量轻,减轻了温室建筑的荷载,节约了建筑材料,降低了30%左右的建筑成本。夏季保温密封在温室上端,薄膜卷到温室顶部密封,相对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由于保温被很轻,大棚里的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一个人用手摇装置就能轻松盖好保温被。设置了两套层压机,分别控制两个斜坡上的保温被子,单手完成叠压或覆盖被子需要3-4分钟。手动机械不需要电能,适应偏远地块,节约能源,避免传统温室百叶机械的伤害现象。

一亩设施面积的大棚通常占地1.5亩到2亩,而内保温的装配式大棚几乎占地一亩,可以节省大量耕地。近年来,辽宁省每年建成保护性农业约80万亩。如果使用这种新型温室,将节省数十万亩耕地。目前,辽宁有400多万亩日光温室,部分已陆续更新。新温室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品。而且建一个内保温组装式,省力又省力。像这样的温室不到一周就能建成,传统的日光温室需要一个多月。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部分农户和企业参观了样板间,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项目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奠定了基础。

北方温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