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瑟C96[军用武器]
●直径-7.63毫米
●初始速度-427米/秒
●自动模式-枪管短后坐力。
●发射模式——单发。
*弹药供应方式----弹匣。
●弹药容量——10发。
●枪总长度-311毫米。
枪管长度低-140毫米。
●枪的总质量(不包括弹匣)-——1.25kg
●配套弹药——7.63 x25毫米毛瑟手枪弹药。
结构特点:采用枪管短后坐工作原理,弹匣用于弹药。
研究与开发
最初的火枪是由德国毛瑟兵工厂的三兄弟Fidler设计的,他们对Bochat C93自动手枪的短后坐力原理感到惊讶,并利用工作中的空闲时间。毛瑟C96的初速达到425m/s,接近当时普通步枪的水平。
后来,毛瑟兵工厂的老板认为这种枪具有极高的市场和军事价值,于是申请了专利。短后坐原理虽然提高了子弹的速度,但也使得大量火药在枪口爆燃,枪口跳动问题严重。其次,它的全枪能量匹配不合理,扭矩低,使用起来笨重费力。
从一战到二战前
毛瑟兵工厂生产的毛瑟C96一直想用这种枪装备德军。一战期间,德军订购了150000门9 mm口径的C96,毛瑟兵工厂在战争结束前向德军交付了135000门,但这只是德军正式装备该炮的唯一记录。
一战后,手枪作为防御性武器没有被列入对华武器禁运,于是被大多数欧洲人看不起的毛瑟C96被大量出口到中国。作为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经久耐用的毛瑟C96成为了中国很多军队的主心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有意思的是,中国士兵用的是平射动作,简化了跳枪的问题,用来射击。在抗日战争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背着两把毛瑟c96,一把用于精确射击,另一把用于腰间调平瞄准镜。在重武器严重缺乏的游击战中,这种枪成了抗日游击队杀敌的利器。
毛瑟* * *公司从成立到生产结束,共生产毛瑟C96 1万余件,其中70%销往中国,中国仿制量是其数倍。毛瑟C96在中国获得了巨大成功。二战后,大部分单动手枪被更安全的联动手枪取代,毛瑟C96也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