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葬礼的具体形式是
国外葬礼
西方国家的葬礼仪式基本上是宗教性的。人死亡后,应当先在死亡地或者尸体发现地的登记处登记,由医生或者尸体解剖人员出具书面证明,并在死者生前居住的基层组织登记;然后给亲戚朋友发通知或者在报刊上公开宣布。
葬礼一般遵循死者生前遗嘱和遗言来决定是土葬还是火葬。丧事一般由殡葬机构或承办人安排,包括土葬或火葬的时间和地点,举行丧葬仪式的时间和地点。西方的葬礼一般在教堂举行,就像婚礼一样。具体程序是先将棺材运送到教堂,由一名牧师宣读悼词并为死者祈祷,然后用天鹅绒棺盖将棺材盖上,送往墓地或火葬场。
葬礼和葬礼弥撒可以同时举行,也可以分开举行(在葬礼后的某一天),一般由牧师或死者亲属同意,包括祈祷和经文,然后是圣餐,最后是告别仪式。
西方的丧葬习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直接把每个人的灵魂和上帝联系起来,不允许偶像崇拜,提倡灵魂的升华,轻视肉体,所以西方的丧葬习俗是简葬和薄葬。基督教的葬礼更多的是为死者祈福,希望他们的灵魂早日升天,摆脱生前的痛苦。基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需要安静,所以葬礼非常隆重。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百姓,丧葬基本都很简单,也就是所谓的“上帝面前灵魂平等”的原则。
近代以来,因为崇尚“科学精神”,尤其是实验科学的兴起,西方人可以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死亡,这进一步削弱了社会对丧葬的热情。西方提倡“以个人为本”、“以个人为中心”,所以在葬礼中,死者也是“中心”,重点是死者的“灵魂”。总之,人们可以学习西方的丧葬习俗。死亡文化的本质是生存文化,从中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全部生存哲学。
西方虽然民族众多,但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丧葬习俗基本相同。以下是对西方葬礼中较为一致的方面的概述。
葬礼。在西方,主要有两种葬礼:火葬和土葬。无论采用哪种安葬方式,都是葬在墓地。
墓地。城市墓地一般建在郊区安静优雅的地方,农村墓地建在村外较远的地方。西方墓园景观化程度高,规划长远,统一细致,有道路,有纪念,有休息,有住宿,有购物场所。墓地管理非常严格。无论哪种葬法,死者都要深埋,墓面要平整,然后种草。石碑不要太高,石碑周围要种上四季的花。墓前一年四季几乎都是鲜花盛开。无论坟墓有多少,谁拥有,整个墓地只有墓碑和鲜花,却看不到任何特殊的标志或土堆。它不仅是死者的天堂,也是人们休闲的胜地。西方墓地的使用一般都是付费的,使用时间长短不一,但有一个最长期限。
葬礼礼仪。西方的丧葬习俗包括洗尸、更衣、殓房整形、丧丧、宴、追悼等程序,基督教仪式几乎贯穿其中。人死之前要在神父面前忏悔,然后神父要为他们祈祷。这也是临终关怀,让逝者正确看待死亡,摆脱对死亡的恐惧。死后,在牧师的主持下清洗死者的尸体。宗教意义是洗去死前的罪恶,干净利落地去见上帝。西方传统丧礼,太平间一般停在教堂,由牧师主持追悼会。牧师介绍了死者的生平并为其祈祷,下面的亲友一起祈祷。之后四人一人抬着棺材去墓地,后面跟着神父,亲戚朋友。下葬时,牧师还要再次为死者祈祷。无论开始还是结束,在教堂里,在去葬礼的路上,或者在下葬的过程中,亲友都不能大声嚎啕。他们只能默默哭泣或者抽泣,意思是不用担心死去的灵魂的沉默。下葬的时候,用托斯卡纳撒一些花瓣,在墓前放一个十字架,放一束花,让亲朋好友默默离开坟墓。祭奠死者不是中国人独有的权利。西方人在哀悼的第九、二十、四十和一周年纪念日为死者举行仪式。这时候,亲戚朋友可以一个人去,一束花,静静地站一会儿。
在现代西方,社会工作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西方丧葬习俗的改革。葬礼不再单独组织,而是由殡仪馆“一站式”服务。宗教仪式和纪念仪式在殡仪馆举行。葬礼也是由殡仪馆灵车送来的。西方社会非常尊重死者。殡仪馆接尸体时,其他车辆主动让路,鸣喇叭表示哀悼,路人也注意站好。
西方葬礼禁忌
西方人非常重视葬礼过程中的一些现象,认为这些现象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比如葬礼上阳光普照,葬礼上脸最亮的人可能是下一个死的人;如果葬礼当天下雨,意味着死去的灵魂可以顺利进入天国;如果参加葬礼的人数是奇数,其中一人将很快死去。
在西方,预定的葬礼日期通常不能推迟。如果说有什么原因的话,葬礼的延期意味着死者的亲属或邻居中必然会有人在三个月内去世。举个例子,如果周日被包含在推迟的日期里,那么这个不祥的征兆就可能出现,没有办法避免。
在西方,有些日子不适合举行葬礼,比如元旦,否则,在死者所属的教区,新年每个月都会举行葬礼;再比如周日,否则就意味着一周内要有三场葬礼。
另外,西方人认为出门遇到送葬队伍是不吉利的;如果遇到葬礼,会跟着送葬队伍走一小段距离,以免不祥降临到自己头上。当棺材被运到墓地下葬时,西方人是绝对不愿意走在棺材前面的。他们认为这样做会让自己的亲人或朋友痛苦,甚至死亡。但如果此时遇到神父或传教士,这种不祥之兆会自行消失;遇到灵车,尤其是空灵车,也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但只有灵车迎面而来,这种不祥才真正成为不祥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