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摇电脑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手摇计算机作为20世纪中期的主要计算工具,主要应用于科研、金融、统计、税务等重要部门。它们曾经代表了当时一个国家工业和机械制造的最高水平,其精密的结构和巧妙的计算原理至今仍令人惊叹。
手摇计算机是由在俄罗斯工作的瑞典发明家奥尼尔在1878年发明的。这是一台齿数可变的齿轮计算机。
Onnier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用齿数可变的齿轮代替了莱布尼茨的阶梯轴。其中,字轮和基轮之间没有中间齿轮,数字直接刻在可变齿数的齿轮上,设定的数字显示在壳体窗口。是流淌了几十年的台式手摇电脑的前身。
19的80年代,各种机械计算机都采用键盘设置的方法。键盘电脑在划分时要注意信号铃。当减法除数的次数过多时,会响铃提醒运算弥补减法的次数较多。1905年,德国佳门开始在有键盘数字的计算机中使用“比例杠杆原理”,使计算机运行噪音低,除法时不需要注意铃声。这种计算机逐渐成为广为流传的机械计算机。
1936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一种二进制手动机械计算机。手摇机械电脑由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长期以来一直被广泛使用。
手摇电脑一般只能做四则运算:平方数、立方数、平方根。如果需要输入三角函数和对数,就需要查。如果计算中有括号,就很麻烦了。使用时,摇几下,晃几下,用纸笔记录。它被用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