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星集团的发展历史

1962.三星前创始人之一赵宏基先生,56岁创业。他在晓星物产(厂)的基础上,合并了当时经营不善的朝鲜面粉厂、韩国轮胎(厂)、大田皮革(厂),成立了晓星集团的前身东洋尼龙公司。1967年,自主产权的轮胎帘子布研制成功,次年在韩国蔚山建成帘子布工厂并投入全面生产。40年后的今天,晓星轮胎帘子布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1971年,小星成立了韩国第一家民营企业技术研究院,此后实现了快速成长,光纤一体化生产体系开始建立。同时,在收购韩勇工业的基础上,晓星进入了重工业领域,后来又进入了钢铁、模塑、计算机、地毯等领域。1979年,晓星被认定为综合商社,并以年出口额5亿美元获得韩国政府颁发的出口塔奖。

1980年初,创始人赵宏基先生将晓星分为晓星集团、韩国轮胎集团、韩国机械集团,实行独立的管理体制。赵喜来先生负责晓星集团和晓星重工、东洋聚酯、东洋尼龙和晓星产品。赵洋来先生掌管韩国轮胎集团,后更名为韩泰轮胎,成为世界十大轮胎制造商之一。赵先生曾主管大田皮革,后进入摩托车行业,发展成为晓星机械集团。

1983,赵喜来总裁发表《集团运营常态化计划》,宣布二次创业的决心。通过销售、并购、整合等方式。,对小星管理的24个子公司进行了重组,建立了以化学、通信、重工、建筑为核心的运营体系,为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奠定了基础。1984年,晓星被《财富》杂志评为世界500强企业(不含美国)第216位,被英国《saud》杂志评为“发展中国家500强企业”第42位。

20世纪90年代,晓星开发出被称为纤维半导体的氨纶纤维、用于超高速输电网络系统的变压器,并进入丙烯、薄膜、TPA等化工领域,加快了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建立了生产基地,正式建立了全球业务网络。从65438到0998,7个PG和25个PU机构正式成立。

2000年以来,轮胎帘子布、氨纶等产品产能跃居世界第一,并在美国、欧洲、中国、越南、南美等地设立生产基地,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重工业

电力PU

机电PU

晓星好泉浦

风电企业集团

工业材料

轮胎增强材料聚氨酯

工业用纱线PU

全球安全纺织品

室内装饰PU

芳纶业务部

纤维

氨纶PU

尼龙涤纶纱PU

织物染色PU

化学

PP/DH PU

包装PU

薄膜聚氨酯

TPA PU

新化学PU

光学薄膜PU

建设

建筑PU

晓星荏原工程大学

振兴企业

贸易

钢铁ⅰ、ⅱ级聚氨酯

化学聚氨酯

晓星环球浦

信息通信

鹦鹉螺小星铺

晓星信息系统铺

小星ITX

嘉拉西亚光子学

嘉拉西亚电子公司

嘉拉西亚通信公司

嘉拉西亚装置

其他的

晓星资本铺

小星班

小星丰田

优质小星产品排名变压器韩国1号断路器韩国1号发动机韩国1号水泵韩国1号PET瓶韩国1号聚酯前驱韩国1号尼龙前驱韩国1号地毯韩国1号食品包装材料韩国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