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光的成就与荣誉

担任过:

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免疫学会理事长

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常务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江苏分会主任委员

近年来,苏州市抗衰老学会主任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IL-6信号在辐射防护和造血调控中的作用及其检测试剂盒的研制获2000年国防科工委二等奖。人B细胞恶性肿瘤表面膜分子的表达和功能,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意义,人重组IL-8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和应用分别获得2000年和2001江苏省二等奖。近年来以通讯作者的名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40多篇。2000年和2001年分别发表论文43篇和30篇,其中SCI收录8篇。指导的研究生获得2001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3名研究生获得全国谭九源终身奖,并获得2000年江苏省优秀博士生导师称号。

专利序列号、发布时间、名称、发明人的发明专利或

新药证书级制备与应用1 2008抗人GL50单克隆抗体(ZL2005100,38732.0)张学光等发明专利排名第一2 2008抗人CD154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ZL2005100,38731.6)张学光等发明专利排名第一3 2000x)张学光等发明专利排名第一5 2005抗人OX40L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ZL 200,510038729.9)张学光等发明专利排名第一6 2005抗人CD40突变分子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ZL2005,100387354)张学光等发明专利排名第一7 2005抗人B7-65438

人类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病理及生物调控因子的研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1994。

B细胞增生性疾病免疫病理及生物调控因子的研究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1995。

IL-6信号在辐射防护和造血调控中的作用及其检测试剂的研制:2000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细胞膜分子在人B细胞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和功能,及其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意义;2000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重组人IL-8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开发和应用: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01年。

RhD血型鉴定试剂(单克隆抗体IgM)获2005年苏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发病机制研究2007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非免疫性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2008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共刺激分子B7H3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江苏省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10年

巨噬细胞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信号在新生血管性眼病中的作用:江苏省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二)2010。

可溶性人B7-H3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10年。

共刺激分子B7-H3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苏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10

巨噬细胞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信号在新生血管性眼病中的作用:苏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