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果的基部有虫粉。发生了什么事?应该涂什么药驱虫?

如果荔枝在生长过程中管理不好,会长成螟虫(俗称刺蛾),也就是平时吃荔枝时在果梗里看到的白色虫子。螟虫的防治是荔枝获得丰收和销售的保障,但治理难度大,且隐藏在荔枝果肉中,危害很大,会造成荔枝果实大量落果或不结果,但已失去商业价值。

荔枝螟虫以幼虫为主,附着在荔枝后面的幼叶主脉或穗上,幼果膨大期开始为害果心,果实发育后再为害果蒂,造成幼叶中脉褐色,表皮开裂,穗顶枯死,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

作为荔枝的重要害虫,螟虫的危害率在20%-60%之间。一旦患病,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农业防治方法:做好疏枝疏花工作,新嫩梢修剪整齐,剪去有虫害的枝、叶、花,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使用肥料。

2.生物防治方法:螟虫天敌在自然界较多,6月下旬至10时会寄生捕食,对消灭螟虫有一定作用。所以这个时候要注意利用天敌,可以少喷或不喷,充分利用果园原有的天敌。

3.农药防治方法:使用农药时,要根据果园情况和果树品种选择合适的农药。此外,为避免上市前受螟虫侵害,可在荔枝成熟前(早熟荔枝正处于转色期和出红期)每隔20-22天和10-12天喷洒一次农药。然后再施一些叶面肥,保证树的营养。4.技术控制方法:采用“光驱避让”的方法进行控制。该方法是一种创新的绿色防治技术,主要利用荔枝蒂蛀虫的畏光特性,使用功率为15W的LED灯,晚上19: 30开灯,早上6: 00关灯,将LED灯安装在一排排荔枝树之间,荔枝园每4棵树中心安装65438。使用LED灯期间,不需要给果园施用任何农药和药物。

荔枝蒂蛀虫对果实品质影响很大,不仅减产,还会影响销售等问题。所以这种虫的防治一定要做到位,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后期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