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的工作情况
2013年度安徽省年度辅导员,连续7年获得学校优秀辅导员。他在学院创办了创新创业培训班,确立了“第一年培养兴趣,第二年注重培养提高能力,第三年注重团队培养,第四年服务社会就业”的教育模式。获专利12项(发明专利4项),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3项。
一丝不苟——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在学校,我是你最亲的人”是杨健对学生的承诺。在学生的心目中,他就是这样一个温暖值得信赖的人。
从当辅导员的第一天起,杨健就要求自己一周内认识所有学生,一个月内掌握每个人的基本情况,每学期至少和每个学生进行一次深入的交心谈话。在他一天的工作中,早上,他很早就跑到惠玲湖去做早操,和学生们一起读书。早上去学生宿舍检查卫生;中午,在空闲时间与学生交谈;下午放学后,或指导学生开主题班会,或培训学生干部,或和学生一起打球、跑步;晚上看书,和学生一起学习;深夜,他经常去校园周边的网吧看看有没有没回网的同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杨健从未停下脚步走到学生们中间,和他们聊家,聊理想,聊人生,解谜...
大一开学,为了查看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他和父母、亲戚、朋友电话聊天,了解真实情况。为了帮助孤儿学生,他利用暑假驱车500多公里去看望慰问。2011杨健带毕业班,某钢铁公司人事部经理拿着几十份学生简历和杨健交流。他告诉学生们的籍贯、性格特点、这些年的学习情况、作为学生干部的表现等。,促进了一批学生顺利找到工作,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赞扬。
一名来自山东的学生在大三寒假不幸遭遇车祸受伤,无法动弹。这位同学的母亲在治疗过程中因悲伤过度去世。杨健得知后,及时带着学院和同学的捐款和同学一起去看望,并帮助办理保险赔偿,给了学生和家长极大的精神支持。学生康复返校后,杨健主动联系学校后勤部门,帮助父亲在宿舍区安排临时工作,照顾行动不便的孩子。毕业前一年多,学费减免,困难补助,辅导员的物质关心和精神鼓励,让这个学生更加沮丧和努力,最终顺利考上了研究生。
“只有和学生交心,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杨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何时何地,他总是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学生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网络与他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潜心育人——培养真正的创新能力
虽然辅导员工作繁忙,但杨健坚持每周上课,与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和经验,并将课程相关信息反馈给指导老师,成为师生沟通互动的桥梁。他将激励机制引入年级、班级和宿舍,通过每次期末考试后的成绩分析和总结,评选出优秀的班级、宿舍和个人,以及进步最快的班级和个人,并在年级会和班会上进行表彰和颁奖,在学生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杨健的班级和学生一直是安工大的标杆。他的学生考试成绩优异,四级通过率、考研率、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他带的2011班毕业生,有5人进入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录取前10,有4人进入东北大学研究生录取前10。他的学生预警率和处理率是全校理工科专业最低的,他的学生“违纪为零”。
有了学习成绩,杨健在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他自己买专利申请资料,咨询老师,自学专利相关知识;积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学会学习”课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积极报名参加国家高级职业顾问和创业培训教师培训。
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杨健创办了学院创新创业培训班,并一直担任班主任和授课老师。他以“挑战杯”比赛为龙头,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确立了“一年级培养兴趣打基础,二年级注重培养提高能力,三年级注重团队培养,四年级服务社会谋就业”的教育模式。他在学生中组织不同的科技活动小组和梯队,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创新课堂,大力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掀起创新热潮。
有一次,一个学生找到杨健:“杨老师,你看我这个‘方便挤出液体的瓶子’的创意能申请专利吗?”在杨健的指导下,2010级冶金工程学生吴提交了他的第一份专利申请。两年后,在全国转炉炼钢模拟竞赛中获得第三名、拥有30多项专利授权的吴成了“专利专家”。金陵晚报、江淮晨报对吴进行了专访,人民日报、中国、中国新闻、新华网、凤凰网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在专访中,吴说:“今天我要感谢杨健老师。他一直在鼓励我,给我信心。”
三年来,学院创新创业培训班共授予学员专利160余项,11人在“挑战杯”、英语演讲、数学竞赛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32人获得省级奖项。凭借扎实的创新实践,杨健本人也有所收获,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外观专利1项。这就是杨健,让学生觉得一直站在同一个高度,时而在前面呐喊,时而在后面火上浇油。无论何时何地,学生总能感受到他真实的温度和执着的信念。
凭借良好的创新创业基础,他的学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他带的三个毕业生都是一次性就业。其中25%去读研,60%进入宝钢、马钢等冶金企业,约5%的毕业生选择了选调生、选调生、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项目。他本人连续五年被评为学校就业先进个人。
道德修养——奉献社会展现真情
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相比,培养和引导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兴趣、情感、意志和人格更为迫切。杨坚始终注重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学业指导,注重室风、班风、学风的培养,引导学生讲品格、讲责任、讲奉献。
杨健同学丁被马鞍山市授予“全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马鞍山日报》记者以《英雄就在我们身边》为题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丁不畏艰险,以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主持正义的高尚品质。”
无偿献血冠军李大为是杨健带的2013班的毕业生,在马鞍山市血液中心提供的无偿献血者名单中排名第一。四年来,无偿献血总量已达4400毫升。在此之前,他的无私奉献默默无闻。
他领导的大学生志愿者协会长期坚持“爱心捐衣”的品牌活动。四年间,组织向四川、云南、甘肃等六省12个县区送去了2000多件御寒衣物、200多双鞋子。在杨健的带领下,广大同学在点滴小事中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和可贵,用行动诠释了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践行。
九年过去了,像一首诗。在辅导员岗位上,杨健以其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的育人理念,成为学生心中的领航者和梦想的帮助者。经过九年的历练和沉淀,他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知道什么是爱和责任,知道学生是他永远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