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发明
步骤:
1,把尖朝下的核桃放在火上烤一会儿,再扔进冷水里,核桃会顺着缝裂开。
2.沿着接缝把核桃分成两半。
3.把核桃仁挖出来,留下一个空壳,在壳里粘一小块橡皮泥。
4.用火柴和一小块写着“梦想”的布做一个帆,插在橡皮泥里。这样,一艘承载梦想的“核桃船”就可以起航了。
自制的小火箭可以在家里飞。
火箭发射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工程,其运行的基本原理是反推力。同样科学原理的实验也可以在家里做,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小型的家庭火箭。在这场决赛中,排名第一的选手,来自安徽的宋向阳老师,用非常简单的材料,现场发射了一枚火箭。
舞台上只有四种实验材料,分别是一个烟盒的锡箔纸、一根缝衣针、一个回形针和一盒火柴。宋老师把缝衣针和火柴并排放在一起,然后外面包好锡纸,把针和火柴头紧紧包在一起,再把缝衣针拔出来,火箭体就完成了。他把回形针掰成45度角,做了一个支架,把“火箭”放在支架上,等待发射。但是到底能不能起飞?
宋老师划了根火柴,小心翼翼地点燃了支架上的“火箭”。瞬间,“火箭”在空中滑过一道弧形白烟,飞出一米多远。观众鼓掌。这个实验虽然简单,但是宋老师在家里实验了3000多次,寻找最合适的火柴重量和缝针粗细,计算了很多参数才达到这个效果。
实验原理:反冲原理——“火箭”里的火柴和缝衣针并排排列。缝衣针拔出后,剩下的通道就是气嘴。当它从锡箔纸的外面点燃时,火柴头受热燃烧,燃烧后的气体沿着空气喷嘴喷出,形成反冲力,“火箭”由此升空。今天的喷气式飞机和火箭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自制肥皂纸
生活中,手最容易受到细菌感染,所以要养成洗手的好习惯。让我们制作便于携带和使用的肥皂纸。
生产材料和工具:
吸水性好的白纸、小块肥皂、毛笔和一次性饮料罐。
生产方法:
先把肥皂切碎,放在罐子里,放入适量的水,把杯子放在炉子上加热,等肥皂融化后,把白纸剪成火柴盒大小,一张一张地涂上肥皂液,然后拿出来阴干,就可以做肥皂纸了。
想洗手时,先用水沾湿双手,然后用准备好的肥皂纸轻轻搓洗,产生泡沫,去除污垢,最后用水冲洗干净。
做一个兔子盒子
1.拿一个塑料瓶(饮料瓶等。)并在底部画一个兔子轮廓(如图)。
2.然后沿线剪。
3.用彩纸剪出兔子的眼睛、鼻子和胡子,用胶水粘在瓶子上,形成兔子容器。
让孩子把自己的小玩意放进去,培养孩子做事有条不紊的习惯。
温馨提示:一定要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
做一个小平衡
温馨提示:一定要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
1.先把胶合板切成a、b、c、d四块。
2.在b的底部开口c和d的中间开口。
3.如图所示,插入三根细条。
4.把A钉到B的中上段,但注意不要钉死,要能活动自如。
5.用胶合板裁出月牙形靶板,用刻度标出。
6.切一小块,用万能胶固定在A上,如图。
7.切割两个大小相等的圆盘。
8.在顶部打四个洞。
9.在a的两边各切一个小沟。
10.用一根细线系住晶片,平衡就做好了。
接下来,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小天平装饰一下,实验结束后当个小玩意用。简直是一举两得!
核桃壳龟
一、生产材料和工具
剪刀、月历纸、胶水、彩笔、核桃等。
二、生产方法
1.小心地将核桃从中间劈开,分成两半,取完整的一半(图1)。
2.取旧月历纸(或其他厚白纸),按图2剪龟头、脚、尾、身。身体的大小应该刚好能放进核桃壳。
3.将头部按虚线对折,用胶水粘牢(如图3)。
4.把核桃壳粘在身上,再在头上画眼睛,一只栩栩如生的小乌龟就做好了。
带刷子的干净橡皮擦
如果你写错了字,用橡皮擦。擦完之后,总会有很多碎屑留在纸上。用手拍或者用嘴吹都不卫生,很麻烦。做一个干净的橡皮擦不会那么麻烦。
材料:大橡胶,废刷子。
工具:剪刀,胶水。
生产方法:
1.在橡胶的一端挖一个小而浅的圆孔。2.取下废刷的尖端,清洗并擦干。
3.剪掉刷头的尖端,使其成为一个小刷子。
4.将刷头插入橡胶的小圆孔,用胶水粘牢。
好了,干净的橡皮擦做好了。每当擦完橡皮擦,就可以用刷子轻轻“扫”掉纸上的面包屑,然后倒入废纸篓。
自制壁挂式花篮
材料和工具:两个雪碧瓶,胶水,切肉刀,剪刀。
生产方法:
1.取下雪碧瓶的绿色底盖,剪成莲花形状,翻过来贴在瓶身上,形成底座。
2.从绿底套上剪下一个2厘米宽的绿圈,套在瓶子上。
3.去掉瓶颈,在瓶子上剪出一条13cm长8cm宽的宽带子和几条3cm宽的窄带子。
4.用切肉刀在3厘米的窄条上刻出图案?如图3所示,然后将这些窄条向外折叠,自下而上插入绿环。
5.再拿一个饮料瓶,用瓶身,用剪刀剪出6片叶子,长17 cm。
6.把花篮钉在墙上,插上叶子和花,壁挂式花篮就做好了。
以前教完浮沉条件的应用,我就安排学生自己做孔明灯笼,但是没有一个能飞起来,因为他们做的孔明灯笼不符合起飞条件。
1孔明灯笼起飞条件
孔明灯笼之所以“飞”起来,是因为燃料燃烧使环境空气温度上升,密度下降上升,从而将孔明灯笼内原有的空气排出,使其自身重力变小,空气的浮力将它托起。
根据起伏条件,只有当:
f浮动> G总=G热空气+G灯
即:G灯
当它能上升时,可见其自身重量(包括外锅燃油的重力)一定很轻才能起飞。到什么程度?
G轻< F浮-G热空气= ρ空气gV排-ρ热空气gV,
g轻<(ρ空气-ρ热空气)gV排,
m轻<(ρ空气-ρ热空气)排V,(1)
空气的密度可以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得到。
将公式(2)代入公式(1)即可得到。
可以看出,能否起飞是由灯的质量和温度、热空气的温度和孔明灯的体积决定的。
具体数据估计如下:
设置当天的温度:T air = 300K(27℃);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p = 1.01325×105 Pa;孔明灯笼体积:V容量=V排= 0.2m×0.25m×0.4m = 2×10-2 m3;加热后的空气温度:tHot air = 500K(227℃);?空气= 0.029千克/摩尔。将其代入公式(3):
在上述条件下,当孔明灯的总质量为9.44克时,当热空气的温度上升到227℃时,它就会上升。
假设在上述条件下,孔明灯的质量减少到m lamp =4g=4×10-3kg,由式(3)转换,代入数据:
也就是说,只要热空气的温度上升到88℃,孔明灯笼就能升起。
仍按上述条件,如果孔明灯笼的质量
也就是M灯≥23.56g,热空气温度再高也飞不起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孔明灯笼的质量不应该超过某个值,质量越小,所需的热风温度越低,越容易起飞。
一盏简单的孔明灯笼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制作了一种孔明灯笼,这种灯笼很容易摘下来。我在课堂上一用,学生们就有兴趣自己动手做了,而且都成功了。
2.1材料和生产
①拿一个很大很薄的塑料手提袋,在便携部分剪平。
(2)取一根长约60cm的细铜丝(可用多股软铜丝中的一股),两端分别系在方便袋开口的两侧。
③在细铜丝中间裹上适量的棉花,就制成了一个简单的孔明灯笼。如图所示。
2.2发布
选择一个没有风的地方(或者室内)。一人双手握住方便袋底部的两个角,使开口向下,用棉花包裹的细铜丝自然垂下。将适量酒精倒在棉花上,点燃酒精。几十秒钟后,孔明灯笼会飞起来。
2.3注意
①酒精棉不宜过重。一般能让总质量(方便袋、细铜丝、酒精棉的总质量)在5g以下更容易脱。
(2)细铜丝长度要合适,以免酒精燃烧后溶解塑料袋,并注意防火。
(3)如果要拉下来,可以提前在中间绑一根细铜丝,让它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