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管带来的澎湃火力,来自于一个优秀设计师的儿子。
冲锋枪自诞生以来,满足了许多作战条件下高射速、高爆发力的要求。但是射速高的冲锋枪还是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载弹量太小。对于持冲锋枪作战的士兵来说,只需要几秒钟就能把弹匣全部打光,爆炸力足够,但是火力连续性没了。
为了解决冲锋枪火力不足的问题,俄罗斯两位枪械设计师在20世纪90年代开创性地研制出了带弹药筒的冲锋枪,并命名为“野牛”,即PP19“野牛”冲锋枪。
枪的两个主要设计者出名后,一个是发明AK47的卡拉什尼科夫的儿子,一个是发明SVD的龙诺沃的儿子。俗话说,两位枪械设计大师的儿子也继承了他们的枪械设计工作,在跟随父母学习枪械设计的同时积累了很多设计经验。更重要的是,抄袭他们自己的“爸爸”设计不需要承担专利责任。
小卡拉什尼科夫在设计PP19“野牛”冲锋枪时,使用了和他父亲设计AK74时一样的枪机结构,甚至它的零件也和AK74一样,所以零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换。但并没有采用传统的AK导气原理,而是采用了冲锋枪广泛使用的自由枪原理。
最小化尺寸和重量,空枪总重量只有2.7KG左右,长度只有69 cm。还配有钢制折叠枪托,缩短后甚至不到50厘米,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手臂长度的一半。
PP19“野牛”冲锋枪的特点是采用64发“弹筒”,采用螺旋供弹结构,里面的子弹像螺旋楼梯一样供弹。使用前需要将内部弹簧拧紧,进行连续稳定的供弹。
同时,为了精度和稳定性,降低了PP19的射速,其平均射速只有每分钟700发,也就是说PP19“野牛”可以连续射击10秒左右,但是射速降低对冲锋枪来说不一定是好事,太快太慢都不好。PP19属于。
在PP19《野牛》之前,也有尝试过玩枪管冲锋枪,但是没有成功。其代表之一就是美国的“卡利科”冲锋枪。供弹结构位于枪身上方,导致其重心后移,瞄准基线极高,对射手非常不友好,不利于枪械瞄准。
而且这种冲锋枪主要是单手版本,导致推出后没有军方或执法部门采购,只有部分民间枪械爱好者购买。相比之下,PP19“野牛”相对成功,因为它下水后由俄联邦内务部采购,越南作为其唯一的海外使用国,购买了其生产许可证,但PP19的军购量并不大,这是由于它的不足。
PP19“野牛”的优缺点同样突出,成功也有弹性,失败也有弹性。由于采用了筒式供弹结构,其火力持续性比普通冲锋枪高很多倍,但影响了其进一步加装各种附件。炮身左侧只能安装光学瞄准镜,无法安装使用“皮轨”的战术附件。相比欧洲各大特种部队手中的“魔变”MP5,其战术选择相对简单。
而且,“桶”的结构也不可靠。在实际使用中,如果桶内有沉淀物,很容易导致卡桶现象,无法就地清除障碍物。这种情况对于常年在野外作战的常规地面部队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而且它的炮管结构过于精致,需要在装填前进行拆卸,需要通过专门的弹药补给装置进行补给。战斗前士兵一般都是发散装子弹,上膛困难,战斗中没有条件让士兵装枪管。
所以PP19野牛最终的购买量并不大,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弹夹冲锋枪最成功的产品。但后来大家更喜欢大容量弹匣的超小口径子弹,比如P90的50弹匣,或者MP7冲锋枪的40弹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