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的石墨烯电池年底正式上市尚需时日。

广汽的石墨烯电池产品真正“上市”可能还需要时间。

日前,广汽集团在互动平台上透露,石墨烯电池的研发正在继续,预计今年年底该技术将进入实车量产测试。广汽阿亚恩将成为第一个使用石墨烯电池的品牌。

如果石墨烯电池量产上市,可能会解决目前电动车的两个核心问题:充电慢和续航焦虑。石墨烯电池最大的优势是提高快充速度。广汽集团表示,8分钟可充满80%的电量,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200-300公里。

不过广汽集团也强调,该技术最终能否实现量产,还需要等待实车验证结果。此外,石墨烯电池快速充电技术的实现还需要解决成本和充电设施的问题。

石墨烯电池进入实车量产测试。

2014,广汽集团启动石墨烯技术研发;到2019,11,基于三维石墨烯(3DG)材料的“超快速充电电池”正式公布;2020年底,石墨烯电池量产研发进入实车量产测试阶段。

据广汽集团介绍,其研发石墨烯电池的具体原理是将具有三维结构的石墨烯作为添加剂添加到电池的正负极中,以提高电池的充电性能。目前,相关石墨烯技术已经获得专利,涵盖石墨烯制备、超级电容器、快充电池等多个技术领域。

今年7月,广汽集团表示,基于石墨烯的导电性和三维结构,研发出超级快充电池,并从电池、模块、整车多个层面初步验证了石墨烯技术。

爱安品牌将率先搭载石墨烯电池技术。广汽爱安向《财经汽车》表示,搭载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技术的AION车型已进入量产车型的标定和测试阶段,相关量产信息将于近期发布。

对于广汽集团来说,搭载石墨烯电池技术可以提升爱安品牌的产品竞争力,可以逐步应用到传祺等自主品牌上。

广汽爱安表示,搭载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技术的AION车型可以在8分钟内实现80%充电。

浙江大学车辆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熊树生表示,如果石墨烯电池技术能够实现量产,将给整个行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可以解决现有的充电慢、续航焦虑等问题。

招行国际研究部白奕阳认为,如果技术大规模铺开,成本降低,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将显著提升。

至于是否有助于新能源车销量超越燃油车,白一洋表示,需要综合很多因素,包括续航、安全、充换电设施、低温衰减、补贴、供应端等,也要看主机厂对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规划。

减少对行业巨头的依赖

同时,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石墨烯电池技术有利于减少对头部电池企业的依赖,摆脱电池技术依赖第三方的困境。

汽车企业高端转型过程中,新四化趋势明显。由于车企在自动驾驶、三电技术等前瞻性领域尚未构建优势,与电池公司、互联网科技公司联合打造高端电动车品牌是一种选择。

不仅是广汽集团,国内很多车企都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等头部电池企业有合作关系,采用后者提供的电池解决方案。同时在智能网联领域与华为、百度等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比如今年9月,广汽集团与华为深化合作,双方将在智能汽车领域全面深化合作。

目前车企在自动驾驶、三电技术等领域的积累还不够,采取合作的方式可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不过,熊树生表示,从长远来看,无论主动还是追求利益,车企都会增加前瞻性的技术领域。

以特斯拉为例。与松下合作的锂电池技术成本不断降低,目前已低至65,438+000美元/千瓦时,位居行业第一。特斯拉还与松下合作建设了新的超级电池工厂,* * *开发了新能源汽车电池。

然而,特斯拉继续推进自研电池项目,它收购了电池公司Maxwell,旨在提高电池寿命,降低成本。特斯拉在今年的“电池日”中透露,到2022年将生产100GWh的电池。

在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已经达到L2+级别,处于领先地位。拥有Autopilot辅助自动驾驶,从5438年6月到今年10月陆续向用户推送FSD(全自动驾驶)。测试套件。特斯拉在智能驾驶技术领域的优势是其区别于传统车企,销量持续提升的主要原因。

广汽集团等车企新四化的路径和特斯拉如出一辙。比如广汽爱安搭载的是自主研发的ADiGO?3.0自动驾驶系统。

“在路上”的石墨烯电池需要等待时机

广汽集团的石墨烯电池技术即将量产测试,但真正“上市”还需等待时机。

熊树生表示,即使石墨烯电池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充电,但仍然需要考虑充电网络系统的续航能力。他说,目前电动汽车要充满80%,快充一般需要30分钟,慢充需要6-8小时。广汽集团的石墨烯电池8分钟可以充满80%,现有的充电设施很难满足。

广汽集团也坦承,该技术最终能否实现量产,仍需等待实车验证结果。熊树生提出五大疑问,“真的有可能实现快充吗?电网系统能承受吗?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如何?电池耐用性怎么样?成本可能会降低?”

广汽爱安对《财经汽车》表示,目前石墨烯的使用成本已经低于每克1元;其次,石墨烯基超快充电电池主要使用石墨烯作为添加剂,对成本不会有太大影响。

而且,在近期完成量产测试后,广汽阿亚恩和聚万技术研究将逐步开发其在超级快充电池、超级电容器、轻量化车身、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应用。根据技术和市场的成熟度。条件成熟时,还会向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包括超级快充配套系统。

白奕阳表示,石墨烯电池的最终应用场景持续改善。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