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大学?
学校前身为华南理工大学,成立于1952年全国高校调整时期。由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等中南五省12高校相关院系调整合并而成。1960,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8 65438+10月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1995通过“211工程”预审,进入面向21世纪的全国重点大学行列;1999年底,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估,成为全国首批“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同年,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国家大学科技园成立;2000年,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01,实施新一轮省重点建设,学校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985工程”)。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华南理工大学已成为立足华南、面向全国、工科为主、理工科结合、管理、经济、文、法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目前学校有30个学院;国家重点学科6个;现有67个本科专业,14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30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75个博士点,177个硕士专业,包括工程硕士(21领域)、建筑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个。
学校办学条件好,教学环境优。现有固定资产36.8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资产8654.38+0亿元。校舍总建筑面积654.38+0.79万平方米。有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华南网络中心、广东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心,还有国家工科(数学)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的教学实验设备齐全,有十个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一批现代化实验中心。图书馆占地6.7万平方米,藏书467.7万册,已初步建成数字图书馆。学生文体设施齐全,有国际标准的运动场、体育馆、文体中心和塑胶网球场。学生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游泳队、乒乓球队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发展,特色鲜明,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学校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科研机构和技术开发基地,包括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国家一流建筑设计研究院、1国家大学科技园、6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多个重点科研基地,承担了大量国家、省、市重点科研任务,形成了多学科门类。学校坚持科研要面向市场,科技成果要转化为市场。2006年学校实际获得科研经费3.43亿元,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是全国首批企事业单位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4461人,其中专任教师2146人,两院院士5人,双聘院士18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名师1人,特聘教授6人。研究生导师102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21人,硕士生导师996人)。现有各类学生6303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3240人,本科生2296人,继续教育学生13965人,网络教育学生13254人,国际学生284人,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治学严谨,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重视个性、基础扎实、能力强、适应性强”的指导思想和高素质、“三创”(创新、创造、创业)、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2007年底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研究生为95.65%,本科生为97.62%。建校5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等教育学生654.38+0.6万人,一大批毕业生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学校被社会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
面向新世纪,学校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人为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科技工作为重点,做大做强,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学校正在实施“兴校兴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三大战略,努力把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