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和保障
第一,现状
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产销量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700万辆,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份额为25.6%。
第二,动机
1,减少对石油能源的依赖。
2021年,我国石油产量2亿吨,进口量513万吨,对外依存度达到72%。中国石油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16.4%,进口占世界石油贸易的26.4%。2021年,我国汽车消费量约为1.1.9亿吨。以1吨原油提炼0.256吨汽油计算,4.65亿吨原油可满足汽车消费需求,占石油进口的90.7%!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有效降低石油消耗,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减少对石油资源依赖的重要举措。
2、环境保护的压力
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将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中国二氧化碳(CO2)排放量超过119亿吨,占全球总量的33%,居世界第一。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测算,2021年中国汽车工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达到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其中,乘用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达到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据中汽中心测算,2021年我国乘用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74%是由燃料的生产和使用产生的,远远超过汽车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汽车排放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汽车尾气直接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其中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通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如臭氧、PM2.5等,在大气稳定度高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区域性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新能源汽车几乎零排放,在城市使用时不会产生热岛效应,减少PM2.5的上升,从大的范围来说,还可以减少对整个地球环境的污染。
3.中国汽车工业存在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
考虑到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国传统汽车发展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燃油汽车技术发展迅速,但在一些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上仍存在一定差距,专利障碍较多。传统汽车品牌效应根深蒂固,国外几个老牌汽车品牌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数据显示,汽车行业是一个比例约为1比6的行业,即汽车行业1台的产量可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加6台的产量。发展新能源电动车,可以突破技术堡垒,实现弯道超车。
4.新能源汽车是未来信息革命最重要的载体。
考虑到未来的科技革命和发展:随着5G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汽车行业将迎来翻天覆地的技术变革和升级。无人驾驶、人车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将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主战场,而新能源电动汽车是这些技术的最佳载体。
第三,担保
1,政策优势
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包括免征车辆购置税、减免企业所得税等一系列政策,使得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2.市场优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策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巨大的需求也有利于新技术的验证和转化。
3.产业链的优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较为完整,能够有效保障各类汽车上下游零部件的有效供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4.技术优势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应用水平逐步提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使其在电池技术和电驱动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5.生产成本优势
中国在生产成本、零部件采购等方面具有优势。能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供合理的价格,提升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6.品牌影响力
中国汽车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并逐渐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国内一些知名汽车品牌,如比亚迪、蔚来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品牌支撑。
7.资本优势
我国企业融资环境和融资渠道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有力支持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