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欧洲产生巨大影响的英国长弓兵是如何炼成的?
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英法百年战争中,一大批新的兵种和战术纷纷登场,大放异彩。其中,英格兰长弓兵无疑是当时战场上最耀眼的明星。其在克雷西、普瓦捷、阿吉雷战役中的出色表现,不仅打破了千百年来骑兵对步兵战无不胜的神话,也严重动摇了西欧贵族骑兵的军事垄断地位,宣告了特权阶级的衰落,进而影响了欧洲乃至全世界数百年的历史进程。
那么,英格兰是如何打造出这样一支在当时欧洲堪称一绝的长弓军队的呢?这支颠覆了数百年来称霸战场的重甲骑兵部队,为何在百年战争后迅速退出历史舞台?
长弓之国:英格兰的“全民练弓热”
当时的英格兰有着独特的长弓文化,所有国民(指男性)普遍不同程度地练习射箭,为英军长弓部队提供了充足的兵力。
英国长弓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征服者威廉(即威廉一世)。作为外来统治者,威廉极力压制当地盎格鲁撒克逊贵族的影响,规定盎格鲁撒克逊财产所有者不得拥有骑士装备。
但当时弓箭不属于骑士装备,所以不受限制。
正因如此,长弓虽然不像盔甲、长矛、佩刀等骑士装备那样受人推崇,但却成为地位低下的人也可以合法持有的武装力量,这使得它在社会中下层(不包括农奴)中拥有很高的持有量。后来从亨利一世时代开始,国内外频繁的战争使得英国政府对军队和武器的需求激增。
1252年,英国国王亨利三世颁布军火法案,明确规定平民阶层必须准备弓箭,练习射箭,以便战时征召弓箭手随军队出征。
亨利三世以后,历代国王都非常重视弓箭和射箭。久而久之,英格兰逐渐形成了全国性的练弓热潮。因为长期以来,参军被认为是贵族的专利。在无法成为主流重骑兵的情况下,很多普通人把练习射箭当成改变命运的好方法,以便将来作为弓兵,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祭祖。毕竟战时参军比种地有前途多了。
爱德华三世时期特别规定,65,438+05岁至60岁的男性公民,在周日和节假日必须到当地教堂进行至少两小时的射箭练习,禁止在射箭以外的其他体育活动上浪费时间。于是,全民的做法为英军长弓部队提供了强大的兵员来源。每次战时,英军都可以从全国各地挑选高大健壮、箭术娴熟的人入伍,从而在短时间内集结起一支庞大的弓兵军团。
卓越: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武器不是一场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但只有士兵而没有武器,显然是无法打造一支强大的队伍的。
英军不仅精挑细选长弓和箭的材料,而且工艺严格。虽然长弓不需要像板甲和马刀那样剪裁,而且制作工艺也不复杂。但在政府严格的法规下,英格兰的长弓制造业很快就发展出一套相当成熟的工艺规范。
对于长弓的木材,要求“三指宽,七尺长,质地均匀顺直,无节瘤”。弓弦制作,必须使用麻纤维,避免像牛筋或皮弓弦那样容易受雨水影响。箭杆应由白木或桦木制成,并“抛光至最高标准,剥去树皮,涂上蓝色油漆”。
除了在选材上非常讲究,英军还设立了专门的监督部门,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把关弓匠的工序。比如拱背弯曲时,在理想状态下应该是半径相等的圆弧,所以检验员会仔细检查拱背的宽度和厚度是否加工成从中段向两端逐渐减小的图案,通过其曲率是否平滑来判断拱背的好坏。为了尽量减少次品率,政府还禁止工匠在光线不足的夜晚制作长弓。为此,它甚至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奖励,并鼓励人们举报那些在晚上鞠躬的人。
正是在这样严格的规范和制度的作用下,制弓人不敢怠慢自己的产品,所以每一把英制长弓都堪称品质卓越。相对而言,制弓者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也受到尊重,这反过来促进了英格兰制弓业的蓬勃发展。
创新:战争的必然法则
长弓战术最早是威尔士人发明和使用的,但他们只是在主力军团冲锋前,把长弓作为远程火力投射的辅助武器。而英格兰则在与威尔士人的战争中意识到了长弓的巨大价值,开始大规模使用长弓兵,从而显著改变了欧洲的战争风格。
在与欧洲大陆主要对手法国人的对抗中,鉴于自己在战场上的绝对劣势,英军在爱德华三世、黑太子爱德华等优秀指挥官的指挥下,创造性地以长弓兵为核心力量,通过多兵种协同战术,牵制了法军的骑兵优势。以克瑞西之战为例,英军将其重骑兵全部下马,与威尔士长枪兵组成正面部队构筑前线,长弓兵在后方和两翼。
这样,长弓兵既可以掩护前线后方,也可以向敌人迂回的人射击,还可以在敌人重骑兵向前线冲锋时,对前进线上进行远程攻击。如果敌人用步兵或轻骑兵进行正面进攻,英国的下马骑兵会选择一匹马骑着一匹马去突进对手。
与英军相比,法军也研究了长弓。但长期崇尚骑兵的传统导致他们认为弓兵的近战能力太弱,所以热衷于使用骑兵发动集群冲锋,在远程火力投射上只依靠热那亚弩兵。
但是,弩这种直接的武器,并不能有效杀伤主力战线后方的长弓兵。
在克雷塞、普瓦捷等战役中,只要英军长弓兵进入射程,就制造出“遮天蔽日的大雨突然从天国落下”,密集的箭雨迅速驱散了只有轻甲作保护的弩兵。
当法军重骑兵开始冲锋时,虽然披着厚厚的盔甲,但箭雨会大量杀伤他们防护不力的坐骑,导致骑兵被甩下马背,造成冲锋队形严重混乱,最终很少有人冲向英军主战线。
虽然法军骑兵的表现十分勇猛顽强,但在长弓兵的无情摧残下却无可奈何。
但是,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百年战争将长弓兵推向了历史的巅峰,使得欧洲传统的贵族骑士军团损失惨重。但是,战争也教会了法国人如何改革创新自己的战术和武器装备。
在1415年的金库尔战役中,虽然英军凭借长弓兵再次获胜,但在实战中长弓箭很难穿透对方的装甲。
1453年,在百年战争的最后一场演出——卡斯蒂隆之战中,在让·布赫的指挥下,法军用火器彻底压制了英军长弓兵,最终取得胜利,长弓兵开始黯然失色。
此后,英军中长弓手的比例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长弓手放下长弓,开始练习枪械。
16世纪,随着圈地运动的加剧,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到城镇打工谋生,在英国大家一起练弓的情况越来越少。受此影响,市场日益低迷的长弓制造业,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荣,无可挽回地走上了下坡路。长弓兵的发展,在兵源和装备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下,自然走到了历史的尽头。经过全国范围的辩论,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于1595年正式签署了终止长弓的法律,长弓终于完全被火器取代。
可以说,百年战争催生了长弓的快速发展,让英国长弓兵成为征服欧洲的军事神话。但也受到百年战争的刺激,西方火器以更快的速度升级,最终被长弓取代,成为战场之王。这可能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成功是萧何,失败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