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美国对纯电动汽车用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锂电池上,锂电池相关专利数量占动力电池专利数量的70%以上,其次是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空气电池和钠电池。从全球专利申请总量来看,截至2010年6月,美国纯电动汽车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相关专利申请量仅次于日本,位居第二。从美国的专利申请数量来看,在与纯电动汽车用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相关的专利申请中,日本申请人的专利数量最多,占总数的近60%,而美国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数量仅次于日本。纯电动汽车用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锂电池,其次是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钠电池和空气电池。从世界专利申请总量来看,截至2010年6月,德国纯电动汽车用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相关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六,与日本专利数量相差甚远,仅占日本申请量的11%。从德国的专利申请数量来看,德国申请人持有专利总量的43%左右,高于排名第二的日本。在全球范围内,德国在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及其管理体系领域的技术实力远不及日本,但在自身范围内,德国技术优势较强,专利数量高于日本。
欧洲知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2013年6月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除了中国之外,全球电动汽车的制造前景并不乐观。
这份报告对比了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中国和韩国等7个主要汽车制造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从技术、产业发展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分析了各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报告指出,生产电动汽车带来的利润空间远远小于传统汽车。这种成本高收益有限的情况,再加上未来几年油价企稳的预期,使得电动车的成本劣势更加明显。然而,在上述七个国家中,只有中国在电动汽车行业的投资没有下降。罗兰·贝格合伙人沈骏表示,从长远来看,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将继续向上发展。中日韩继续占据主要市场。2012年三国电池市场份额分别为37%、28%、33%,其中中国占比最大,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电动汽车的发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出台后,部分试点城市的“补贴”政策也随之出台,新能源汽车消费逐渐启动。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海油、中石化等巨头纷纷跑马圈地,各地掀起充电站热潮。上海曹溪、深圳龙岗、成都石羊、唐山南湖、延安、郑州、南宁等地已建、在建或近期将大量开设充电站,其中上海计划三年内达到5000个充电桩的规模;长春计划三年内建设15充电站,5000个充电桩...电池大小和充电接口是否统一?电池质量能过关吗?快充对电池的伤害有多大?当一系列问题开始出现的时候。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发展很快,但有两个明显的不足。电动车电池的第一个缺点是缺乏深层次的技术,比如化学问题,物理问题,温度问题,结构问题等。在这些方面,我们的研发还不够,还没有能够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理清这些问题。另一个缺点是缺乏评价体系。虽然现在国内一些电动车运行良好,但是缺乏一个好的评价体系。比如电池的安全性如何,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能否正常工作,这些都不好评价。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的国家,电动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与电动汽车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赶上发达国家电动车研发的步伐,从电源、集成电路、电源板等方面进行认真的研发,让齐心协力把电池行业做大做强。我国汽车动力电池已经从研发进入产业化阶段,出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电动汽车动力电池R&D产品的主要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仍有一些薄弱环节需要解决。目前国内汽车用动力电池已经表现出明显的成本优势。部分企业的能源动力电池成本只有日美企业的一半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可以有条件加快电动汽车的商业化进程,以成本优势实现大规模出口。目前,全球动力电池行业正面临技术约束和成本约束。只有动力电池性能提高,成本大幅降低,大规模应用,才能大力发展其他成熟环节。因此,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产业链中最有价值的环节,最有可能获得超额收益。其他环节如电机、电控系统等都有成熟的技术和市场基础,竞争对手众多,可能只能获得平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