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枝江大曲的未来

在枝江酒业公司2009年第一次董事会上,董事长蒋红星总结了2008年取得的成绩,并对新一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指出2009年枝江酒业要立足三大优势,重点抓好四项工作,实现集团总收入38亿元、白酒主业20亿元的两大目标。蒋红星指出,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枝江酒业奋力拼搏,各项经济指标再创新高:集团总收入30亿元,比上年增长20%,白酒主营业务销售额6543.8+0.8亿元,比上年增长20%。销量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白酒前10名,实现湖北市场“九连冠”。辉煌的2008年让枝江酒业以三大优势跨入2009年。首先是品牌优势。“之江”商标是国家工商总局依法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这不仅意味着“之江”商标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加全面有力的保护,也意味着“之江”品牌建设将有一个新的质的飞跃。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先进企业、全国信息化先进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先进企业、中国诚信企业、中国酒业营销金杯奖、中国质量信用AA级、中国畅销名酒、中国十大名酒、中国驰名商标等国家级荣誉65438000多项。2008年被授予湖北省“全国劳动模范之家”、“实力领先民营企业”、“最具影响力民营企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承担社会责任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面对各种荣誉,枝江酒业的决策层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审时度势,认真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自身条件,将品牌发展战略确定为:2008年初,打造中国最大的大众白酒品牌。枝江酒业要牢牢抓住大众消费群体,耐心积蓄力量提升品牌,先将其打造成大众消费领域的全国首选品牌,再与毛等传统名酒竞争。这一战略决策使之江的品牌定位更加清晰,为公司实现更长远的发展目标找到了支点。

二是科研优势。按照国家技术中心标准建设的企业技术中心于2008年6月投入使用。该中心布局合理,配备了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一批先进仪器设备,硬件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由一位享受国务院特贴的专家,一位来自中国的酿酒大师,六位国家白酒评委,两位国家露酒评委领衔的科研团队更是如虎添翼。枝江酒业被湖北省酿酒行业协会授予科技进步奖,总工程师李静被评为首届“湖北酿酒大师”。2008年,枝江酒获得5项专利和宜昌市技术发明三等奖。65438年2月8日,湖北博士后枝江酒业基地成立,为枝江酒业科研搭建了更大的发展平台。

第三是规模优势。2008年7月,总投资6700万元的灌装中心建成投产。车间拥有6条灌装生产线,年灌装量为24000吨。9月,第二包装车间三条古酒生产线投入使用,年灌装量1.2万吨。2008年,枝江酒业产量仅次于五粮液、沱牌、剑南春,位居全国第四。枝江白酒产业集群已有19家企业,年产值32亿元。总投资6543.8+0.2亿元的韦杰塑料玻璃工业园项目正在建设中;2008年7月,又一家投资过亿元的纸包装厂落户枝江;与此同时,由之江酒业与江苏宜兴一家陶瓷公司合资的酒源特种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总投资654.38+0.5亿元,已完成所有前期工作,于2009年初建成投产。随着相关企业的迅速聚集,集群中每个成员的运营成本进一步降低。蒋红星指出,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肯定会影响实体经济,对消费市场产生影响。枝江酒业要坚定信心,坚持“稳健经营、健康发展”。计划集团总收入达到3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亿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强化“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员工的饭碗”的认识,吸取乳品行业遭受重大挫折的教训,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制定更加严格的质量控制目标,实施更加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提高省外市场占有率。2009年,大力开拓省外市场,力争发展一个销售额超亿元的省,两个超亿元的省,四个超亿元的省,使省外市场占总销售额的半壁江山。同时,做好产品结构调整,重视团购市场,推广更多四星以上的中档酒;尝试推出小曲系列和朱琴酒,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加快产业集群集聚。抓好2万吨基酒生产基地建设,协助纸包装、陶瓶包装等相关企业尽快在枝江投产。加强内部管理。建立预算审核部门,建立预算控制体系,形成原辅材料采购价格的收集和监控体系;加强审计工作,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降低采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