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和徐州经济条件都不错。
200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54.38+0554.8亿元,是五年前的3.3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超过6543.8+0.02亿美元,是4年前的2.654.38+0倍,继续居全国首位。
2002年,广东研发经费支出为6543.8+056亿元;二00六年,广东研发经费二百九十亿元,比五年前增长百分之八十六。
围绕支柱产业发展需求,广东组织实施了155个产学研结合科技专项,吸引了全国93所著名高校的技术和人才,实现了与广东600家企业的有效合作。该项目带动企业在R&D投资6543.8+0.5亿元..预计年产值超过6543.8+000亿元,利税20亿元。
2006年,我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90886件和43516件,占全国总量的1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21351件,超过全国申请量的1/6,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
人民的视角
故事一:煲汤用的炖锅、炒菜用的不粘锅、烧水用的小电锅,看似普通的家电,其实蕴含了很多科技含量。作为全国最大的五金小家电生产企业,我省200家中小企业选择了同一个智力库——广州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焊接材料研究所。
故事二:在激烈的空调市场竞争中,2002年至2006年格力空调销量保持30%的增长,销量从200多万台增长到13万多台,纳税额居家电行业第一,成为中国最大的空调出口企业。
记者的观点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依靠国外的技术、设备和资金,经济发展上了一个台阶。然而,在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依靠外力已经不足以站稳脚跟,更不用说继续当排头兵了。因此,省委、省政府对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有着重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我省科技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这一问题在三五年内难以明显改善。为此,广东以公共实验室、重点领域招标、省产学研合作等创新平台,引进全国顶尖科研力量,拓宽发展瓶颈。
5年前,广东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是45%,现在这个数字提高到了50%。看似微不足道的5个百分点,意义重大。标志着广东在经济总量上仍处于全国前列,创新能力由弱到强迈出了一大步。
我省科技实力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70%的科技人员、资金和产品来自企业。在过去的五年里,这一特征变得更加鲜明。不仅华为、中兴等大型企业成为民族企业中的创新“明星”,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也加入了创新行列。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省科技创新水平提升最快的五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技术进步,先后颁布了《广东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实施自主创新的战略,制定了广东省人民政府促进自主创新的多项配套政策,包括科技投入、税收优惠、资金支持、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
为将广东的“制造大省”、“专利大省”提升为“创造大省”、“专利大省”,广东省政府集中财力、整合部门资源,在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上取得重点突破,为推动自主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几年来,一批批关键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五年来,政府、科技部门、科研院所、企业拧成一股绳,推动了我省科技实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提升。2002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4690亿元,而到去年这一数字已增至6543.8+0554.8亿元,是5年前的3.3倍。此外,在广东抗击威胁人民健康的非典和禽流感期间,省政府集中全省乃至全国的科技力量进行攻关,为击退中国乃至世界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
5年前,广东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5%;现在这个数字提高到50%,说明创新在广东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产业发展正在以创新和精致取代模仿和粗放。
人民的视角
科研机构
焊接研究所:以科技带动70亿元产业
“科研院所的转型”
庭院研究的小锅底之谜
煲汤用的焖锅,炒菜用的不粘锅,烧水用的小电锅,越来越普及,越来越精致。消费者可能不知道,锅底的材料,锅里的发热管,都含有很多科技含量。
据说全球80%的厨房不锈钢产品产自中国,而中国60%的厨房不锈钢产品产自广东。这有产业界的努力,也有科研的支持。在我省省级五金专业镇,上百家企业选择了同一个智能库——广州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焊接材料研究所。
原属国家部委的广州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纳入广东省管理以来,紧紧围绕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需求,积极解决产业难题,先后建立了国家、省、市公共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R&D中心五个。
《机构转型背后的故事》
中小型企业向研究所下技术“订单”。
制造五金厨具产品的关键材料——大面积焊接异种金属的优质钎料,过去是中小企业无法独立解决的难题,产品档次和质量不稳定。出口企业依赖进口材料,成本高,不能保证交货时间。针对五金行业的上述问题,广州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焊接材料研究所自主研发钎焊材料、工艺和技术,获得12项专利和标准。这在我省和全国的中小企业中流传很广,包括顺德、深圳等地,甚至长三角的小家电、汽车空调企业,都来找焊接所要小费。
据了解,每天都有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深入企业,了解新问题,听取新要求。根据企业不同的技术要求,研究院通过科研逐一满足。
这些技术专利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产值70亿元。
故事背后的创新系统
产学研结合提升产业竞争力。
广东省科研院所在体制改革中打开的门窗,通过资源整合重组,参与建设了一批高水平产业和公共创新平台,形成了充满活力、开放竞争的自主创新体系。由于政府大力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结合,我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普遍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显著增强。
与2006年1998改革前相比,科研机构整体技术收入增长50%左右,获得的专利增长近3倍。反观我省201专业镇的中小企业,以前都是修修补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现在却引进了国内顶尖的技术力量,甚至两院院士进行研发或咨询,大大增加了产品、技术、营销的竞争力,让企业家站得高看得远,让企业做大做强。
人民的视角
企业故事
格力:自主品牌成就世界“单打冠军”
“格力的名牌战略”
“世界名牌”带动年增长30%以上
今年前两个月,格力电器出口量突破百万台,成为国内最大的空调出口企业。海外市场的快速发展,只是中国空调行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企业格力电器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家电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形势下,2006年,格力电器销售收入达到230多亿元,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家用空调领域的“单打冠军”!
十几年前只是一个年产2万台空调的小厂。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化企业,员工3万人,年产空调15万台。格力电器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公司总裁董明珠指出,重点是坚持自主创新,走名牌之路。正因为如此,格力的销售额从2002年的70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237亿元,年增长率达30%,连续7年位居家电行业第一。
“品牌战略背后的故事”
做品牌推广的时候,我想打造一个名牌。
上世纪90年代末,国际市场以国外品牌为主,中国空调企业缺乏品牌意识。为了在短时间内在国际市场取得突破,OEM(代工)是一条捷径。当时,格力电器还充分利用制造成本低的竞争优势,获得了松下、大金、惠而浦、开利、西门子等跨国公司的代工订单。出口量迅速飙升,成功打入国际主流市场。
然而,格力电器逐渐意识到,中国企业最终必须依靠自主品牌走向世界,格力电器不能成为外国企业的加工厂。从贴牌生产产品的那一天起,格力电器就逐步在出口上推广自主品牌,树立“质量立企”的理念,紧紧围绕自主创新,不断提升品牌价值。目前,格力品牌空调已出口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巴西,格力电器在24个州有销售网点,* * *有300多家代理商,65,438+0,000多家零售商,300多家服务网点和安装公司。凭借品种齐全、工艺精湛的优势,格力空调在巴西树立了中国家电知名品牌的形象。
故事背后的发展成就
“金字招牌”成为广东发展的火车头
我省实施自主创新和品牌驱动战略,提高了产业竞争力。到2006年,广东中国名牌产品已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国家免检产品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这些“金字招牌”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据统计,2005年,我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工业总产值7401亿元,占全省增加值的18%,拉动全省工业经济增长2.76个百分点。
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我省大型企业集团和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吸引各种生产要素汇聚,形成拳头产品、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涌现出华为、中兴、格力、TCL、CIMC、美的、格兰仕等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带动了我省电子信息、电机等支柱产业的发展。
人民的视角
经典实例
中兴通讯:赢得3G时代的自主技术标准
“中兴的自主研发”
关于要不要搞自主创新,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
中兴通讯,一家成立于1985的综合性通信制造公司,现在是全球为数不多的通信行业巨头。2005年中兴通讯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2006年前三季度主营收入也达到1.592654.38+0亿元。
但谁能想到,通信行业这样一个巨头从别人的产品起家,甚至在企业内部激烈争论要搞自主创新?
伴随中兴成长起来的高级副总裁谢大雄,对这段历史的记忆特别深刻。据他回忆,1986年,刚刚成立一年的中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研发交换机。当时国内交换机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国内大部分通信企业只能成为代理商。
在这种情况下,中兴从事自主研发无疑需要很大的勇气。不考虑资金投入和人员培训,光是可能失去的代理订单就可能让中兴损失惨重。正因为如此,当时中兴内部争论相当激烈,很多股东不赞成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幸亏当时的领导层力推从众,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否则就没有今天的中兴。”谢大雄感慨道。
“独立研发背后的故事”
创新让通信企业做大做强。
事实也证明,坚持自主研发是民族通信企业做大做强的硬道理。1987年,中兴通讯研发的交换机通过邮电部测试,获得进网许可证。1989年,中兴通讯推出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数字程控计算机。这些自主创新让中兴在1992的交换机市场大规模价格战中挺了过来,而200多家还在“执着”做代理的小企业却相继倒闭。
21世纪,自主创新让中兴尝到了更大的甜头。从2000年到2004年,中兴通讯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65,438+0%,研发规模不断加大,尤其是在中国自主研发的3G技术标准TD-SCDMA方面。
故事背后的产业推动
自主创新打造世界知名品牌
中兴通讯的成功只是广东省通信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2001年,广东省电话用户只有41多万,现在已经超过1亿,相当于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用户数。到2006年底,广东省电信业务总收入预计将超过2500亿元,约占全国的1/6,是名副其实的通信大省。
特别是在自主创新领域,广东通信企业争当排头兵。截至目前,他们成功打造了华为、中兴等世界知名通信品牌,赢得了中国通信企业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记者笔记
广纳人才不分东西南北,引进人才不分自省。
林·
现在是三月春,万物生机勃勃。
记者了解到我省科技最新情况:我省前两个月发明专利申请量已达3742件,比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北京和上海分别多出约1/3和40%。此外,还有不久前公布的19国家科学技术奖,中科院院士傅家谟领衔的一项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此外,我省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占申请专利总数的93%,远超其他企业。这些枯燥的数据表明,广东的自主创新正在进入快车道。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实力一直领先全国,但科技实力与北京、上海差距甚远,尤其是科研人才匮乏,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实力薄弱。广东虽然连续多年成为专利第一大省,但发明专利的数量和比例始终较低,2002年仅占专利申请总量的11%。我省产业规模最大的IT和电子产业,90%以上的发明专利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成为我省经济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曾指出:“广东的发展正处于关键的转折点。如果规划得当,将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更好地发挥先锋作用;否则会被追赶者超越,失去先锋地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关系广东前途命运的决战。同志们,努力吧!”
因此,近年来,广东根据自身特点和薄弱环节,加强资源整合重组,选择支柱产业和重点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产业和公共创新平台,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南越人开阔了眼界。连续四年的粤港联合招标等科技计划,吸引了北方哈尔滨、南方香港的人才和技术,为广东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克难关,推动产业更上一层楼。仅联合研究总投入就从2003年的2654.38+0万、2004年的3.4亿、2005年的5.2亿增加到2006年的8.2亿,参与单位从广东省扩展到珠三角多个城市。一旦实施,去年在信息与通信、精密制造技术与产品、新材料与纳米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与环保、现代农业等六个领域开展的项目,将带动社会科技投入6543.8+02亿元,建成后将获得350项发明专利。
在这个过程中,南越人打开了思路。2004年以来,广东投入654.38+0.5亿元,搭建省部产学研合作、省级公共实验室等平台,让部属高校与广东省优势企业结对子。由此可以有效调动企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产生1:10以上的带动和放大效应,引导企业投入1.5亿元以上。一批风险投资、银行贷款和融资担保基金也相继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广东高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在这个过程中,南粤人改变了观念。曾经被认为最实际、最关心当下的广东人,为未来做了计算、打了基础。去年,广东省政府牵头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自然科学联合基金,总投资5000万元,引导全国知名科技专家和团队解决关系未来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为广东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和发展后劲。不仅政府意识到了这一点,从珠三角到山区、发展最快的两翼的小镇也在规划自己未来的路径,纷纷加入科技创新专业镇,听取南腔北调专家院士的指导。
今天,我省初步营造了自主创新的大环境。然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形成充满活力、开放竞争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
数字看变化。
654.38+056亿→290亿2002年,广东研发经费支出为654.38+056亿元;2006年,该基金为290亿元,比5年前增长了86%。我省共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R&D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408个,其中国家工程技术R&D中心33个。全省201个省级专业镇有128个技术创新平台,技术人员约50万人。
5.6倍2006年,我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90886件和43516件,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21351件,是2002年的5.6倍,超过全国申请量1件。
6543.8+000亿元广东组织实施省部产学研结合专项,吸引国内93所知名高校技术和人才,与广东600家企业实现有效合作。这些项目可带动企业投资6543.8+05亿元,预计年产值超过6543.8+00亿元,利税20亿元。
展望五年后的发展
2002年,广东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469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3%。2003年,广东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6100亿元,产品出口额达到48170万美元,占制成品出口额的31.5%,占全国的43.7%。2004年,广东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83.7%,产品出口664.64亿美元,占全省制成品出口的38.2%,占全国的40%,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
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6543.8+0068亿元,同比增长30%,出口835.8亿美元。
2006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54.38+0554.8亿元,是五年前的3.3倍。出口突破6543.8+002亿美元,是4年前的2.654.38+0倍,继续位居全国第一。